包弼德(Peter K.Bol),1982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1985年起任哈佛大学副教授、教授、讲座教授。1997—2002年任东亚语言文明系主任及东亚国家资源中心主任,现任哈佛大学副教务长,以及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理事长、中国历代传记资料库理事长。主要研究中国思想史,出版著作多部和论文六十余篇。
本书对士之转型的梳理,直接继承和发扬了美国宋史学界关注“士人”的学术创变,而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它在此基础上,积极地探索了深入理解唐宋思想转型的新方法与新道路, 它不依循理学的惯常叙述思路,而是从唐宋思想史的内部出发,揭示其起伏转折的轨迹。唐宋思想许多为人忽视的重要内涵,得到丰满的呈现,而理学的兴起这一前人论之甚多的问题,也因从唐宋士人转型和思想转型的大背景来观察,有了别开生面的阐发。书中对思想史的研究,综合了政治史、社会史、文学史等诸多领域的观察 ,其中从“文”的视角切入思想史,将文学史与思想史结合起来观察 ,既令人耳目一新,又深有所见。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论语》 第一次看到《斯文》后,对书名极为惊讶,脑子第一个反应想到这是一本关于“仪表”的书,彬彬有礼...
评分p6(6) 作者在开篇对此书可能遭到的攻击进行了排布。并且提出“哲学史并不总是代表思想文化的历史,或者能充分地描述和解释我们借以建立共同价值观(shared values)的那些方式。” 翻译文中的流畅性很重要,这本书的译文展现了这种能力。不过小错误还是有一些。 p19(18) 戴维-...
评分p6(6) 作者在开篇对此书可能遭到的攻击进行了排布。并且提出“哲学史并不总是代表思想文化的历史,或者能充分地描述和解释我们借以建立共同价值观(shared values)的那些方式。” 翻译文中的流畅性很重要,这本书的译文展现了这种能力。不过小错误还是有一些。 p19(18) 戴维-...
评分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论语》 第一次看到《斯文》后,对书名极为惊讶,脑子第一个反应想到这是一本关于“仪表”的书,彬彬有礼...
评分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论语》 第一次看到《斯文》后,对书名极为惊讶,脑子第一个反应想到这是一本关于“仪表”的书,彬彬有礼...
宏观,从社会史写思想史。中观,用了京都学派唐宋大转型的框架。微观,印象最深的是各种统计数字。//写得很好,资料扎实,但是感觉差点什么,启发不多。
评分沒有全部讀完,重點閱讀了附錄和第二章。 先吐槽一件事,翻譯的水平應該是我今年見過最糟糕的一本書,幸好手上有英文原版,雖然依然晦澀難懂,但尚可理解其中思路。 其次,因為主要研究社會史,對思想、觀念的敏銳度並不高,也鑽研不深,是故此書對我的幫助在於重新梳理了一遍「唐-宋」時期思想的流變,為具體的社會現象提供了一套解釋。 第三,包弼德在附錄中提到的關於接續的研究很有趣,他認為南宋已經完成了這種transition,故而對南宋的研究可以置於這種變化下的solution的探討。
评分非常精彩!虽艰深晦涩,却给人启发不断。此书以“文”为线索,勾勒出了在唐宋思想演进中,“学”的不断变化,所带来“士”的身份的转换。文化形式本身在初唐便代表着“道”的价值,因帝国权威的瓦解,唐廷赖以的“文”之价值便成为了需要论证的对象,故韩愈等人通过古文将“道”明确化了,指出了“(古)文”因“载道”拥有了价值与权威。宋代则围绕着如何重塑新秩序的价值观,塑造更好的“学”,成为更好的“士”而激荡。王安石与司马光选择了“政事”,王认为所有的一切不过是统一秩序的元素,“一道德,同风俗”可以借助政治制度达成,但司马坚持各安其所的君子才是秩序的关键。苏轼声称“文学”的重要性,文是恰当的“应物”的表达,鼓励多元价值。程颐选择了“道德”,使士可以不必通过“文”的中介来追求道,真正的价值观在于道德修养与伦理实践。
评分一部由博士论文扩充而成的思想史,丰富了内藤湖南的唐宋变革说。详细梳理了士人价值观由文学-历史向伦理-哲学的转变脉络,清晰精细。 我不觉翻译有什么大问题,确实部分长句比较诘屈,但是并不影响阅读,各种观念和范畴译得都是准确的,也是用心的。
评分不知道是翻译问题(顺便吐槽,濮王都没翻出来)还是著作本身的问题,看了一半打死看不下去了。。。。。。 作者的大概思路有两个: 一是,唐宋通过科举制改变了以门阀定义“士”的方式,而宋代在扩大科举的同时并木有提供足够的官位,士人失去“出身”定义又失去了“官职”,故而通过道学以伦理修身定位士人。二是,古文运动以来,也就是作者勾勒的由范欧到王安石到苏轼的进路,士人不再单纯接受传统,而是从典籍中自行寻觅斯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