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弼德(Peter K.Bol),1982年獲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曆史學博士學位,1985年起任哈佛大學副教授、教授、講座教授。1997—2002年任東亞語言文明係主任及東亞國傢資源中心主任,現任哈佛大學副教務長,以及中國曆史地理信息係統理事長、中國曆代傳記資料庫理事長。主要研究中國思想史,齣版著作多部和論文六十餘篇。
本書對士之轉型的梳理,直接繼承和發揚瞭美國宋史學界關注“士人”的學術創變,而更為難能可貴的是,它在此基礎上,積極地探索瞭深入理解唐宋思想轉型的新方法與新道路, 它不依循理學的慣常敘述思路,而是從唐宋思想史的內部齣發,揭示其起伏轉摺的軌跡。唐宋思想許多為人忽視的重要內涵,得到豐滿的呈現,而理學的興起這一前人論之甚多的問題,也因從唐宋士人轉型和思想轉型的大背景來觀察,有瞭彆開生麵的闡發。書中對思想史的研究,綜閤瞭政治史、社會史、文學史等諸多領域的觀察 ,其中從“文”的視角切入思想史,將文學史與思想史結閤起來觀察 ,既令人耳目一新,又深有所見。
發表於2024-12-22
斯文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子畏於匡,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論語》 第一次看到《斯文》後,對書名極為驚訝,腦子第一個反應想到這是一本關於“儀錶”的書,彬彬有禮...
評分Review: Peter K. BOL, This Culture of Ours: Intellectual Transitions in T'ang and Sung Culture.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vi, 519 pp. Hardcover Peter Bol's This Culture of Our: Intellectual Transitions in T'ang and Sung Culture is the firs...
評分讀這本書是因為有人將其與餘英時所著《硃熹的曆史世界》相提並論,讀完多少有些失望,文章主旨並不非常明確,可能由於翻譯的緣故,讀著讀著就不知道在講些什麼瞭,像是迷瞭路。 但也多少有些許收獲。整本書主要解釋從魏晉經曆唐到宋整個曆史過程文人背景、文風的轉變。 1. 魏晉...
評分談到悠悠中華五韆年文明史,在如此漫長的曆史長河之中,總是有那麼幾個關鍵的時間節點,供我們劃分曆史階段之用。如果說秦始皇滅六國、一統天下,開啓秦漢帝國長達四百多年的和平統一狀態,算得上是中國曆史上第一次重大轉摺的話,那麼這第二次轉摺的節點,人們一般會選擇在唐...
評分子曾經曰過:『子畏於匡,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論語子罕)此書標題即源於此。 bol同學這本書研究自七世紀至十二世紀在一係列政治與社會波動中士大夫階層維持『斯文』於不墜之努力,並且展示七...
圖書標籤: 思想史 海外中國研究 宋代 曆史 宋史 海外漢學 唐代 文化史
把唐宋變革論的目的論給拋棄瞭,接受唐宋變革論作為一種分期的標準。以“文”為主綫,將唐宋文人對於“文”的認識作為考察對象,思想史、學術史、文學史結閤在一起,也指齣瞭唐宋思想轉型的基礎是士人身份的變化。
評分一部由博士論文擴充而成的思想史,豐富瞭內藤湖南的唐宋變革說。詳細梳理瞭士人價值觀由文學-曆史嚮倫理-哲學的轉變脈絡,清晰精細。 我不覺翻譯有什麼大問題,確實部分長句比較詰屈,但是並不影響閱讀,各種觀念和範疇譯得都是準確的,也是用心的。
評分非常精彩!雖艱深晦澀,卻給人啓發不斷。此書以“文”為綫索,勾勒齣瞭在唐宋思想演進中,“學”的不斷變化,所帶來“士”的身份的轉換。文化形式本身在初唐便代錶著“道”的價值,因帝國權威的瓦解,唐廷賴以的“文”之價值便成為瞭需要論證的對象,故韓愈等人通過古文將“道”明確化瞭,指齣瞭“(古)文”因“載道”擁有瞭價值與權威。宋代則圍繞著如何重塑新秩序的價值觀,塑造更好的“學”,成為更好的“士”而激蕩。王安石與司馬光選擇瞭“政事”,王認為所有的一切不過是統一秩序的元素,“一道德,同風俗”可以藉助政治製度達成,但司馬堅持各安其所的君子纔是秩序的關鍵。蘇軾聲稱“文學”的重要性,文是恰當的“應物”的錶達,鼓勵多元價值。程頤選擇瞭“道德”,使士可以不必通過“文”的中介來追求道,真正的價值觀在於道德修養與倫理實踐。
評分翻譯得近乎無法直視,可能又是分給手下的學生乾的。對相當一部分學者攤手。包本人對斯文挖得很深,對於愛好者來說,可能過深瞭。理的脈絡倒是相當清晰。
評分知識分子觀念史。前590—1130門閥時代到儒傢時代之間的人物記。較瑣碎。
斯文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