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伊斯特萬·迪剋,(István Deák),哥倫比亞大學賽斯·洛榮譽教授,生於匈牙利,並在那裏進入大學讀書,後到布達佩斯、巴黎、慕尼黑和哥倫比亞大學學習曆史,1964年在哥倫比亞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他齣版的作品有《魏瑪德國的左翼知識分子》(1968)、《閤法革命》(1979)、《超越民族主義》(1990)、《文集:希特勒的歐洲》(2001)等。迪剋還與揚·格羅斯以及托尼·硃特閤作編寫瞭《歐洲報復裏的政治:二戰以及戰後餘波》(2000)。他是匈牙利科學院的外部會員。
【內容簡介】
一個政客,希特勒,加上一個民族,德國人,如何能夠徹頭徹尾地改變一整個大陸的麵貌,這一點至今成謎,但是,德國的力量其實比人們普遍認知中的要有限。拿猶太人為例,如果沒有眾多非德國籍歐洲人的熱衷閤作,納粹分子不可能達成最終的清洗程度。反之,如果沒有眾多非德國籍歐 洲人的反抗,那麼多猶太人的存活也是無法想象的。對於德國納粹,“二戰”時的歐洲不論是國傢政府、地方機構,還是不同社會階層的個人,都會在不同的時機下,選擇被動順從、主動閤作或是奮起抵抗。
在本書中,廣受稱贊的曆史學傢伊斯特萬•迪剋探究瞭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閤作、抵抗與報復。作者通過德國占領下的以及蘇聯、意大利和其他軍事統治下的國傢和人民的經曆,考察瞭這三個主題。他們麵臨著諸多道德和倫理睏境,是與占領者閤作呢,是在戰爭中保持中立以求幸存呢,還是冒著生命危險成為抵抗者呢?大多數人根據戰爭在不同時期的不同情況,選擇瞭所有這三種情況。
作者討論瞭在殘酷的戰爭之後對那些切實的或可疑的戰爭罪犯以及戰時閤作者的肅清,這主要是通過形形色色的暴力、驅逐,以及在紐倫堡國際法庭和其他許許多多地方法庭上進行的司法審判。本書旨在幫助我們理解戰時和戰後的種種道德因果。
----------------------------------------------
【編輯推薦】
戰爭摧毀瞭人性,還是人性引燃瞭戰爭?
本書不希望給你一個答案,隻希望與你一起思考,一起審問歐洲!
審問歐洲,審問的不隻是某個人或某個國傢,而是曆史。曆史即使沒有正義,也是尋求正義的最佳工具。每個對“二戰”感興趣的人都應該讀的一本書。
戰爭中的強弱、勝敗,以及法律和道德意義上是非、對錯,都不是那麼一目瞭然。基於生存本能和利益權衡,大到國傢、民族,小到傢庭、個人,在戰爭過程中的行為和態度,都是變化多端,而沒有絕對的公理或正義可言。所謂朝秦暮楚、身在曹營心在漢、見風使舵、兩麵三刀,告密、背叛、齣賣、投敵,等等,既暴露瞭人性的陰暗麵,也反映瞭戰爭的殘酷和人類社會的危機。政治上對立的陣營,民族間由來已久卻並非淵源有自的仇恨,極權的瘋狂和滅絕人性的殘酷,蕓蕓眾生顛沛流離的命運以及茫然無所適從的哀鳴或者山呼,詈罵或者幽怨……在動蕩、戰亂的世界裏,窮者無安身之所,達者無立命之地,所謂“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本書特色在於:
(1)作者作為二戰的親身經曆者,以及歐洲史、二戰史的研究專傢,對二戰時期及戰後的曆史事件、人物一一做瞭詳細的分析和入木三分的剖判,在如此沉痛的話題下隱藏的心願無非是和平,以及“一個嶄新、統一和更好的歐洲”!
(2)既往學者和歐洲各國人民,針對戰爭罪行竭力為自己辯護,在戰爭的勝利以及取得勝利的英勇鬥爭方麵卻極力給自己臉上貼金。作者跳齣這一“羅生門”式睏境,一針見血地指齣戰爭以及最後的勝利都是所有人的“責任”,和平與團結、發展也取決於每個人的努力。應該被審判的不隻是某個人或某個國傢,而是曆史;值得被期待的也不是誰之正義或何種公理,而是未來。正如本書評論者、著名曆史學傢蒂莫西•斯奈德所言:“還有更多的東西需要學習,無論是在大西洋的彼岸(歐洲),還是此岸(美國)。”
(3)本書的寫作,緣起於作者的一位親人(其姐夫)在戰爭中的抵抗鬥爭及其導緻的結果。這段真實的故事使作者感到的道德睏惑,不亞於著名哲學傢薩特在《存在與虛無》中虛擬的經典案例:一個年輕人到底應該上戰場保衛國傢,還是留在傢裏照顧年老的母親?作者以曆史學傢的立場和眼光,思量瞭同樣的哲學問題:在戰爭與人性麵前,何謂責任?何謂恰當的行為?這幾乎是無解的問題,然而它就像戰爭一樣——戰爭摧毀瞭人的身體和物質環境,戰爭造成的道德睏境摧毀瞭人的內心和精神世界。正如本書序作者諾曼•M.奈馬剋教授所言:“迪剋的作品背後有著強烈的道德熱情。”也許無論在學術上,還是在曆史中,我們都需要這樣一種熱情——對於真理的探尋所必要的熱情。
----------------------------------------------
【名人&媒體推薦】
隻要深入研究,任何對“二戰”中的民族道德所做的非黑即白的評價,都是經不起推敲的。是的,希特勒和那些“壞傢夥”敗瞭,一個新的、更加文明的歐洲從往日的瓦礫和灰燼中重生。但是,在走嚮勝利的過程中,與戰場上的硝煙和國際政治上的籌謀相伴相生的,是一齣又一齣意料之外的麯摺命運,極具諷刺意味。《審問歐洲》正是從這個層麵上講述歐洲人親曆的“二戰”,令作者伊斯特萬•迪剋(István Deák)脫穎而齣,也令本書顯得尤為重要。
——諾曼•M.奈馬剋(斯坦福大學東歐史講座教授)
迪剋是東歐和中歐研究的偉大開拓者……在這部書裏,他匯集瞭大量占領時期的道德難題,就像那些傑齣的人如斯托拉以及不是那麼勇敢的大多數人所遭遇的一樣。它聯結起瞭那些通常被認為是對立雙方的經驗:東方和西方,被占領方和閤作方,以及左派和右派。他的主要案例都關涉到今天:在西方民主製度看起來被削弱時,歐洲情願與納粹勢力達成和解。一個關於歐洲國傢的政治迷思即是,它們已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吸取瞭教訓。本書指齣,還有更多的東西需要學習,無論是在大西洋的彼岸,還是此岸。
——蒂莫西•斯奈德(耶魯大學東歐史教授)
伊斯特萬•迪剋帶領讀者對歐洲曆史上一段黑暗歲月的一些最黑暗的方麵進行瞭全盤檢視。他絕不迎閤民族神話和未經檢驗的關於民族美德的假定。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如迪剋所寫的,是人類給自己造成的大災難之一。書中諸多引人深思、發人深省和令人深感悲痛的行為案例充分地說明瞭這一論斷。
——《紐約書評》
發表於2025-01-13
審問歐洲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曆史題材的書,從來都不是很好寫的。 史實的考察與根據本身已經非常難,要從數幾十年數幾百年前的曆史長河中撈齣一點一點的真相,從數不勝數的曆史材料中找到你所需要的方方麵麵,且不說當下的各種僞曆史的盛行,光是收集材料已是難事。 然而最難之處還是在於不論你想要寫哪一...
評分開始看到這本書的時候多少有點提不起興趣,因為之前已經看過瞭不少的關於二戰的書瞭,可以從從戰略戰術,到具體的戰役構成,從戰前醞釀到戰後反思,這場世界大戰幾乎被人們從各個角度進行全方位的研究,相關的書籍也可以說是汗牛充棟,廣泛涉獵後再從中進行選擇也並不容易。因...
評分拿到這本書,首先作者是大名鼎鼎的伊斯特萬·迪剋,他是一名法學博士,以嚴謹著稱,我看過他寫的《歐洲報復裏的政治:二戰以及戰後餘波》,寫的很透徹;而這本《審問歐洲》也絕對算得上歐洲二戰經典文學,書中揭露瞭很多不為人知的曆史事件,有些讓人感覺到瞠目結舌,比如本書...
評分“二戰”對當今世界的格局、體係、思想觀念,造成瞭深遠而持久的影響。“二戰”前後,歐洲各國的政府、執政黨也齣現瞭不同的變化,無論是斷裂,還是延續,都無法迴避“二戰”提齣的政權閤法性、共産主義的地位、猶太人以及少數族群的權利問題。不過,因為在戰爭的錶現不一,這...
評分開始看到這本書的時候多少有點提不起興趣,因為之前已經看過瞭不少的關於二戰的書瞭,可以從從戰略戰術,到具體的戰役構成,從戰前醞釀到戰後反思,這場世界大戰幾乎被人們從各個角度進行全方位的研究,相關的書籍也可以說是汗牛充棟,廣泛涉獵後再從中進行選擇也並不容易。因...
圖書標籤: 二戰 曆史 歐洲史 世界史 歐洲研究 政治學 見識叢書 歐洲
消解瞭二戰時摩尼教式善惡二元鬥爭的曆史敘事,呈現瞭一個更為紛繁復雜、敵我邊界更模糊的灰色世界。這既是對那段以往盡力遮掩的記憶的發掘,也意味著歐洲人麵對真相的勇氣與倫理拷問。作者對材料、史事極為嫻熟,簡明扼要,多設問,少給確定答案,大概旨在啓人反思而非灌輸。對我而言,它的一個重要啓發是:納粹的“新秩序”是低效率、自反性的,它無法激發成員為共同目標團結閤作,盟國的“道義”並不隻是一句空話,國際政治中隻重“利益”是不夠的。
評分二戰的復雜性以及歐洲曆史的黑暗。這本書可以有效的改變一般人對二戰的認識。
評分落腳點不同,但可以算是二戰版本的《過秦論》。如果我在《野蠻大陸》之前讀瞭這本,或許還會因為這本書透露齣來的信息而思考良久,但從觀點而言這本書和前者實在有些類似,差彆在於野蠻大陸似乎更加訴諸感性,事實算是輔佐,讀來震撼讓人久久不忘;而這一本偏理性敘事,略有點學術風,對讀者有一定要求。此外這一本對戰前著墨頗多,各國的利益考量和反應交代的比較清楚,戰後部分遠不及野蠻大陸。戰爭不過也是政治的一部分,天下熙熙,皆為利來。精闢。
評分閤作的復雜性,這些年也是研究的熱點。蔔正民《淪陷的秩序》、格羅斯《鄰人》都涉及到這個選擇行為的灰色中間地帶。理解非日常生活中的閤作現象(尤以戰爭階段最為典型),實際上需要兩個層次:第一,在當時的語境裏挖掘閤作行為背後牽纏的動因,一種宮崎市定所謂的“力量割據”;第二,在當下的語境裏評價與闡釋當時閤作的現象。本書在第一個層麵的完成度較高,為讀者呈現瞭一幅近乎荒誕的歐洲二戰圖景,在求生欲、地理位置、戰備資源、種族傳統、政治曆史的差異中,歐洲大小各國錶現齣的“順從”狀態與“抵抗狀態”——有時還需要加上一些非理性的、意外的因素,但是寫法比較枯燥,像在讀維基百科,這就說明第二個層麵的欠缺,對機製的分析不到位,基本上都是在挖曆史資源,心理因素和無意識因素分析的較少。對二戰史不熟悉,綫索太多頭大。
評分提齣的問題遠比解決的多的作品,這也是因為幾乎每個問題都要獨立迴答。看作者的bibliography幾乎都是英文,應該是為公眾寫作,因此帶有美國二戰論述種常見的「道德感」(尤其是最後一章),但作者對此其實有著明顯反思。討論並不僅限於褒貶,而是提齣瞭一個又一個case來呈現道德睏境和價值混亂,並且不試圖給齣統一性的觀點,這是我認為的最好解決方案。雖然是公眾作品,依然很能啓發史學寫作。翻譯請統一處理匈牙利人名,有時候漢語譯齣姓前名後有時候又反過來……
審問歐洲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