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美]亨德里克·威廉·房龙
Hendrik Willem van Loon(1882 -1944)
荷裔美国人
学者、作家、历史地理学家
代表作:
《人类的故事》《圣经的故事》《宽容》《房龙地理》等
译者 :
邓嘉宛
台湾翻译家
从事翻译逾二十年,译作四十余种
代表译作:
《人类的故事》《圣经的故事》《魔戒》《精灵宝钻》
《饥饿游戏》《提灵女王》《胡林的子女》等
《人类的故事》是房龙所著的一部极具现场感的人类成长史,也是通俗写史的开山之作。房龙以幽默、流畅的笔法,将纷繁复杂的人类历史讲述成了一个跌宕起伏、荡气回肠的 “人类成长故事”。从古埃及文明的诞生到罗马帝国的衰落,从城市的萌芽到机器对人类的奴役,从文艺复兴到科技进步,从耶稣受难到宗教纷争,从地理大发现到世界性的政治、经济变革等,讲述了人类的诞生、童年、成长、无知、求索、苦痛、斗争、进步……全书以全景加特写式的通俗笔法,娓娓道来,是一部能同时给人带来见识、趣味和情怀的经典之作。《人类的故事》自成书以来,被译成30多种文字,成为亿万人的历史通识阅读枕边书。
《人类的故事》既是一部极具现场感的人类成长史,也将镜头贴近局部和具体的英雄或普通人,讲述了具体人物的困境、情绪和选择,这其中有犹太人的漫游故事、大航海时代的探险故事、希波战争的复仇故事、马丁路德的信仰故事、埃及艳后的爱情故事、宗教迫害的恐怖故事、基督耶稣的救赎故事等,既引人入胜,更令人在读完后大涨见识、趣味和情怀;
版本特色:
◆ 邓嘉宛精译
《魔戒》译者、台湾翻译家邓嘉宛精译,译文简洁流畅。邓嘉宛在专注打磨《人类的故事》后,不禁感慨:“我将生命中的7个月交给了这本书。”
◆ 完结篇初次译入
首度纳入房龙在初版17年后所作的完结篇(第66章)。该篇犹如一擎精神火炬,激励着后世读者,克服无知与怯懦,勇敢面对变革;
◆ 无障碍阅读
全书作18438字详注,令读者无障碍领略历史之趣;
◆ 保留地图插画
房龙56幅手绘地图插画原样保留,生动再现原作风貌;
阅读价值:
◆ 带读者切身感受历史
全书既有宏大的全景场面,更不乏栩栩如生的特写镜头,奔腾跌宕的笔法和栩栩如生的细节描述,使读者如亲临历史现场,获得对历史的真正“感受”,而非仅仅是“知识”;
◆ 洞见人性、启发当下
房龙对人性具有深刻的洞见,他对许多问题的观察与揭示,对于今天的世界仍然有重大启发;
◆ 坚守理性与常识
房龙曾评价人文主义大师伊拉斯谟“像个巨大的海狸,日夜不停地筑造理性和常识的堤坝,惨淡地希望能挡住不断上涨的无知和偏执的洪水”,而房龙的一生,也在践行这种理想。充满了爱与宽容精神的《人类的故事》,正是一道阻挡无知和偏执的重要堤坝。
美国作家房龙(1882-1944)的《人类的故事》是一本非常奇特的书。它的名字听起来很象是一本历史书。是的,它确确实实是一本介绍人类文明史(侧重于西方文明史)的著作,并且曾经一度被美国的中学采用为历史教科书。不过它获得的最高荣誉奖并不是历史学类的,而是美国最著名的儿童文...
评分将近20年前,我在深圳一家叫时代书店的小书店了偶然看到了《人类的故事》,一读之下,便无法释手,那时候我尚是一个很少读书的人。以后遇见人谈起读书,我总少不了推荐这本书。10多年后,我开始学习写作,便用《人类的故事》序言中的一段话作为《历史的细节》扉页题记: 历...
评分其实,这种“微言大义”或者“戏说历史”的文章是高谈阔论的绝佳材料。只是近代部分偏离史实太多。 作者又动不动把历史人物和古人戏剧化和脸谱化,想把万恶中世纪和教会装成天使,而又估计省略前者婊子的行径。 just a 吐槽 而已。
评分读此书前半段,惊异于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在罗马帝国末期,基督教的排他性让罗马的自由信仰“自己生存,也让别人生存”的明智原则收到了冲击。“当野蛮和愚昧的洪水横扫大地,冲毁就有的秩序,要指导生活之舟在惊涛骇浪中把握航向,古希腊哲学家的行为准则便显得有些模糊而不...
评分就像书评写的一样,这是一本很耐读的历史读物, 然而当我兴致勃勃把它读完,发现并不像我预期的那样好, 也许是我也开始渐渐习惯了读那些枯燥的存历史读物了, 面对这样一本文字优美的好像一部小说或故事集一样的书, 竟感到很不对味,似乎看过之后,也没长多少知识, 因为有些...
复习了一遍世界史。
评分房龙用词幽默简洁,希望这个暑假能把它看完……
评分我已经过了喜欢看这种概括性的历史的时间了,那些一晃而过的名字,用一句话描述的一生。都不符合我的口味了,以后应当不会看这类的书了
评分成书于一战刚刚结束,作者的视角并未顾及东亚,当做西方史入门读物刚刚好。书中的内容百年后来看也基本都不过时,最后几章作者的思考尤其值得仔细想想,现代以来人类相关的大问题都是很值得思考的。书中对大事件的记载大都很简略,详细了解需要进一步的资料或专著。 台湾的译者也很不错,非常用心,比起大陆很多粗制滥造的翻译好很多倍,是众多译本中比较出色的一个。结合同译者同作者其他几本一起看更佳。 这么有名的书,本该中小学时候就读过的,我却是在大学时才知道作者,工作多年后才有时间挤着上下班路上的一点时间拿着手机在微信读书上拜读——当然也是因为托北京市政府的福,摇号若干年始终没资格买车,只好挤公交…唉……
评分成书于一战刚刚结束,作者的视角并未顾及东亚,当做西方史入门读物刚刚好。书中的内容百年后来看也基本都不过时,最后几章作者的思考尤其值得仔细想想,现代以来人类相关的大问题都是很值得思考的。书中对大事件的记载大都很简略,详细了解需要进一步的资料或专著。 台湾的译者也很不错,非常用心,比起大陆很多粗制滥造的翻译好很多倍,是众多译本中比较出色的一个。结合同译者同作者其他几本一起看更佳。 这么有名的书,本该中小学时候就读过的,我却是在大学时才知道作者,工作多年后才有时间挤着上下班路上的一点时间拿着手机在微信读书上拜读——当然也是因为托北京市政府的福,摇号若干年始终没资格买车,只好挤公交…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