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黑一雄,日裔英国小说家,1954年生于日本长崎,与奈保尔、拉什迪并称为“英国文坛移民三雄”。石黑一雄的作品并不多,但几乎每部作品都获得重要的文学奖项:《远山淡影》获温尼弗雷德•霍尔比纪念奖,《浮世画家》获惠特布莱德年度最佳小说奖,《长日将尽》获布克奖,《无可慰藉》获切尔特纳姆文学艺术奖,《浮世画家》《我辈孤雏》和《莫失莫忘》均入围布克奖决选名单;1995年英女王授予石黑一雄文学领域的大英帝国勋章,1998年获法国文学艺术骑士勋章,2017年因“以其巨大的情感力量,发掘了隐藏在我们与世界的虚幻联系之下的深渊”而获诺贝尔文学奖。
发表于2025-02-02
我辈孤雏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看完《上海孤儿》,毫无疑问这是个并不紧密的故事,暗线的发生一直以孩童时期的主人公叙述道来,碎片式的记忆间插在七个章节里,实际形成双重记忆。时隔久远的上海和战争正在爆发的上海,一切情节上的漏洞和虚弱被时空的远距离模糊掉,战争的背景使其从观感上烟雾弥漫,...
评分《我辈孤雏》是我看的第四本石黑一雄小说。看到80%,我已经抑制不住吐槽的冲动了,等看完连吐槽的兴趣都没有了。 故事如下:一个英国小孩生活在上海租界,与邻居日本小孩是朋友。一天,他爸跟情妇跑了,但他认为他爸是为了反抗帝国主义霸权被绑架了。又过了一阵,他妈妈被一个...
评分在民国梦一度盛行又开始被解构的当下,读这本书还有点意思。 1.最重要的是Christopher这个角色的理想主义和软弱、中立和冷漠。 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当他面对庸碌的逐利之徒时,明明是后者更叫人恶心,前者反而总是显得无理取闹和幼稚。这一点在他回到上海之后尤其明显,穿越...
评分 评分图书标签: 石黑一雄 小说 英国文学 英国 日本 诺贝尔文学奖 外国文学 2018
英国伦敦,1930年代。少年得志的克利斯托夫·班克斯已经是全英国闻名遐迩的大侦探,他的破案传奇早已在伦敦社交圈中口口相传。然而,多年来,一桩未解的悬案却久久地在名侦探的心头挥之不去,那便是儿时他生身父母在旧上海滩的离奇失踪案。“追逐着父母消逝的暗影”,我们的主人公从纸醉金迷的伦敦上流社交圈一路寻觅,最终回到了侵华日军炮口下的上海。这绝非一次温存的归乡。在这座曾经车水马龙,如今遍地狼烟的城市中,等待着他的是一个黑暗的秘密,一个残酷的真相,而他那福尔摩斯式的童话人生也将如同他的儿时故乡一样,化作一片废墟……
看了作家本人的采访,他完全明白这本书中逻辑的不合理以及留下的问题,所以也没有任何指责这本书的必要了,纯粹是我不喜欢这种表达而已。
评分看了作家本人的采访,他完全明白这本书中逻辑的不合理以及留下的问题,所以也没有任何指责这本书的必要了,纯粹是我不喜欢这种表达而已。
评分如果只能靠拉扯喻意,脑补行文背后的种种虚实来树立作品的伟旨,那就给个三星吧,不然我真的觉得,面对这么一部无论旧居饭局中的中国乡绅还是战情紧急巷战现场的国民党中尉日本上尉口里都能冒出如英国绅士般“容我建议”之类语句的作品,真是反胃到要吐了。石黑的书看到现在估计也就《长日将尽》还算喜欢吧,感觉以后都不会再看了,那种“事后看来”、“倒使我想起了在x时发生的另一件事”、“也就不难理解当时x人如何如何”的表述我已视觉疲劳至极…
评分我们都是昨日世界的孤儿,在断裂的时代追逐“父辈消逝的暗影”,这个寓意在断臂、窗帘绳、逃离与归来的隐喻中得以强化,更重要的,是以上海照见世界、记忆昭示命运的格局,石黑一雄有意展现成人的现实对童年回忆的剥夺,既是美化,也是某种祛魅,在解谜的过程中,甚至完成了对小说创作的自指:在把握一个更大世界时的虚妄与随机,托宾在《采珠人》里说未来即异乡,石黑则写儿时已成另一个国度。事实上,从回溯的角度,正是真实的历史摧毁了想象。缺点也很明显,人物缺乏连贯性,一个十岁就明白随时可“对其他大人付出爱与信任”的人,从进入上海后,充满了未被解释的仓惶举动,到后来觉得每个角色都是作者自己。这不是一部哲学小说,当故事仍被需要时,心理描写再细腻,也救不回行动的失真。
评分看了作家本人的采访,他完全明白这本书中逻辑的不合理以及留下的问题,所以也没有任何指责这本书的必要了,纯粹是我不喜欢这种表达而已。
我辈孤雏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