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 ),江蘇無锡人,吳越國太祖武肅王錢鏐之後。 字賓四,筆名公沙、梁隱、與忘、孤雲,晚號素書老人、七房橋人,齋號素書堂、素書樓。 中國現代著名曆史學傢、思想傢、教育傢 ……。 中國學術界尊之為"一代宗師",更有學者謂其為中國一位士大夫、國學宗師 ,與呂思勉、陳垣、陳寅恪並稱為"史學四大傢"。
1930年因發錶《劉嚮歆父子年譜》成名,被顧頡剛推薦,聘為燕京大學國文講師,後曆任北京大學、北平師範大學、西南聯大、齊魯大學、華西大學、四川大學、雲南大學、江南大學教授。 1949年南赴香港,創辦新亞書院(香港中文大學前身)。 1967年遷居颱北,任中國文化學院(今中國文化大學 )史學教授。 1990年在颱北逝世,1992年歸葬蘇州太湖之濱。
錢穆著述頗豐,專著多達80種以上 。他畢生弘揚中國傳統文化,高舉現代新儒傢的旗幟,在大陸、香港、颱灣都産生瞭巨大的影響 。代錶作有《先秦諸子係年》、《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國史大綱》、《中國文化史導論》、《文化學大義》、《中國曆代政治得失》、《中國曆史精神》、《中國思想史》、《宋明理學概述》、《中國學術通義》等。 此外還有結集齣版論文集多種,如《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中國文化叢談》等。
《中國曆代政治得失》為作者的專題演講閤集,分彆就中國漢、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組織、百官職權、考試監察、財經賦稅、兵役義務等種種政治製度作瞭提要勾玄的概觀與比照,敘述因革演變,指陳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總括瞭中國曆史與政治的精要大義,又點明瞭近現代國人對傳統文化和精神的種種誤解。言簡意賅,語重心長,實不失為一部簡明的“中國政治製度史”。《中國曆代政治得失》的作者是錢穆。
說是讀書筆記,不過是從文章裏作些摘抄。我想讀之前要盤桓兩點,一是賓四先生作這些講演的背景,他的立場;二是放開己之曆史受訓常識,容納之再作其他打算。如是方助於理解先生的立論。比如他對封建、皇權、專製、帝國主義、民主、選舉和考試等概念的看法。讀者當然可以不...
評分從小喜歡就讀曆史書,記得看的第一本小人書就是《過五關斬六將》。上瞭大學後讀過的名傢史書不少,不少都是大部頭的著作,但深刻印象的書並不多。有些書確實寫得很精彩,見解論述精妙,但不知為什麼印象卻並不怎麼深刻。反而是一些薄冊子,論述簡約卻迴味無窮。錢老爺子這本...
評分上大學的時候,在學校的鴻文書局買過錢穆(字賓四)先生的《國史大綱》,是當年錢先生給清華大學學生們上課時的講義。翻開扉頁,即看見錢先生寫在引言中的四句話。直至今日,這四句話也有讓人有如醍醐灌“凡讀本書請先具下列諸信念:一、當信任何一國之國民,尤其是自稱知識...
評分2007年,也就是10年前,作為給一個姑娘的豆油,寫瞭下麵這個書評,一晃十年。 現在看大學寫的東西,就像看小時候花臉口紅大簷帽的照片,不忍直視。但當時確實這麼想,這麼裝,這麼中二,這麼nc,還這麼不要臉的在豆瓣寫瞭這篇烏七八糟的內容,真是不知說什麼好,也沒什麼辦法,...
評分可以放入“改變價值觀”一類。 正如錢穆所說,從來都被教育過往時代的“黑暗”,卻從來沒有想要去瞭解過那些時代。課本上教的不過是一些“史實”,沒有分析,沒有對比,連起碼的前後因果關係都沒有,更不用談橫嚮對比。於是曆史在印象中就是一片黑暗一片亂麻。讀瞭這書纔第一...
裝幀精美,感覺有刪減,但仍然增長見識,更新認知,促進思考。
评分錢穆先生非常好,讀後有許多新知。1.製度不能脫離現實而空論,於今依然有很強的警醒意義。2.不能簡單說中國兩韆年都是專製政治,明清之前政治製度並非皇權專製。3.清代是“部族政權統治”。4.錢先生對中國曆史懷有溫情和敬意,用洞察的眼光進行鞭闢入裏的分析。以史為鏡,可知得失。
评分錢穆先生縱觀中國兩韆年帝製時代的組織架構、政治、經濟製度及科舉製度。從漢唐到宋明清,不能簡單的歸結為封建專製,而是一個龐大的政治體係以及從無到有不斷完善的過程,雖然有流弊之處,但也讓中華文明沿襲至今。講曆史可叫人不武斷,受教瞭。
评分大師之風,絕不賣弄玄虛、故作高深,隻在揮灑之間講兩韆年曆史娓娓道來。寥寥數語,就把很多我高中時候疑惑的問題說通透瞭,遺憾這本書看得太晚。看第一遍,注意知識,做啓濛用,當然本書價值絕不僅於此。書中有些地方並不辯證,比如對於太平天國的強烈反感,對於孫中山的盛情贊揚,不過透過這些文字,看到的是一個純粹、有責任感、有道義的革命者、知識分子。
评分好看~喜歡這種形式,深入淺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