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殼碗外的人生

椰殼碗外的人生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本尼迪剋特·安德森(Benedict Richard O'Gorman Anderson,1936—2015),全球知名學者,民族主義研究、比較政治學、東南亞研究專傢,康乃爾大學榮休教授。1936年齣生於中國昆明;1953年進入劍橋大學主修西方古典研究和英法文學;195 8年赴美國康奈爾大學專攻東南亞區域研究;1967年獲政治學博士學位;1983年發錶代錶作《想象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安德森的研究為民族與民族主義的研究開拓瞭新局麵,影響遍及幾乎所有人文社會學科,是理解當代社會的必讀經典。

譯者 徐德林,北京大學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博士,曾先後工作於四川外語學院、英國桑德蘭大學、北京大學,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理論室研究員。譯著《原型與集體無意識》《罪與美:時尚女王與法國大革命》《人文學的曆史:被遺忘的科學》。

出版者:上海人民齣版社
作者:[美]本尼迪剋特·安德森
出品人:世紀文景
頁數:240
译者:徐德林
出版時間:2018-8
價格:49.80元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208151512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本尼迪剋特·安德森 
  • 傳記 
  • 人類學 
  • 迴憶錄 
  • 社會學 
  • 自傳 
  • 政治學 
  • 美國 
  •  
想要找書就要到 本本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 《想象的共同體》作者本尼迪剋特•安德森自述“越界”一生

☆ 跨地域之限,越語言之彆,消文化之牆,破學科之界。

☆ 如何規避現代教育與研究自有之縛,如何於現實睏頓中明理求真。

本尼迪剋特•安德森,無法被標簽的學術大師,以跳齣椰殼碗的青蛙自況,地理的、曆史的、語言的、規訓的邊界都無法束縛他旺盛的好奇和思考的熱情。不同於一般迴憶錄,本書主要著眼於安德森的治學經曆,作者主要評述瞭區域研究、田野工作、比較研究、跨學科研究四方麵內容,一如既往的鋒利深刻。他親自見證瞭區域研究,尤其是東南亞研究的興起;又經曆瞭學科劃分和教育體係從傳統到現代的轉變;近半生的時間都在東南亞三國——印度尼西亞、泰國、菲律賓實地考察研究。那個時代的學術研究麵臨著許多現實阻礙:語言不通,資金不足,資料睏乏,政治環境。安德森和所有學者一樣,麵臨著導師與學生、理論與實踐、勤奮與機緣、權力與真相等等權衡,其反思對當下的中國學界、教育界也頗有裨益。

----------------

《椰殼碗外的人生》是享譽世界的學者本尼迪剋特•安德森的迴憶性著作。書中迴顧瞭他幼年從昆明到加州再到愛爾蘭的輾轉,在伊頓和劍橋的求學經曆,在美國康奈爾的研究和教學經曆,在東南亞印尼、泰國、菲律賓的田野調查經曆,以及退休之後的種種新嘗試。本書是安德森應日本友人之邀而作,於2003年前後開始構思,2009年日文版麵世。英文版的齣版有賴於其弟佩裏•安德森的促成,然書未麵世,作者便於2015年12月在印尼朗瑪逝世。

迴溯50餘年的學術人生,安德森坦陳其以《想象的共同體》為代錶的眾多學術成就的靈感與起源;直擊現代學術和教育體係的弊病;反思認為全球化齣路單一的普遍展望,為民族主義和國際主義解鎖更多可能。富有個人魅力,不論是學者還是大眾讀者都會在本書閱讀中有所收獲。

-----------------

本尼迪剋特•安德森顛覆瞭民族主義的研究……不僅以他的理論貢獻而聞名,而且也因為他對印尼、泰國、菲律賓的語言與權力的近距離檢視。——《紐約時報》

安德森的所有書寫都具有無畏的原創性,藉助發現被忽視或被壓抑的聲音,挑戰所有假說。他從不滿足於告訴讀者他們想知道的。——《衛報》(訃告)

雖說《椰殼碗外的人生》是一部學者的迴憶錄,但本書內容對普通讀者而言也大有益處。一個學者能夠婉拒三個國傢的優渥條件,不斷跳齣舒適區,挑戰新領域,不做“椰殼碗下的青蛙”,這一過程本身就足夠振奮人心。——《經濟學人》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 在那些日子裏,每場電影放映之後觀眾都必須立正站好,伴隨著國歌響起,銀幕上機會齣現令人同情的年齒尚幼的伊麗莎白女王騎在馬背上的彩色圖像。這真是種煎熬。【27】 - 【弗朗哥統治下的西班牙】我們曾身著普通的英國男士泳褲去北部海岸遊泳。迴到岸上擦乾身體的時候,兩名西...  

評分

聽瞭羅新教授的推薦,花瞭一天讀完。這不是一本典型的人物迴憶錄,正如作者本人也是一位非典型的人物。 本尼迪剋特·安德森是位令人驚嘆的學者具有傳奇的人生經曆,他掌握多種語言:英語,法語,拉丁語,荷蘭語,西班牙語,印尼語,泰語,他加祿語。他的父親是愛爾蘭人(曾就職...  

評分

- 在那些日子裏,每場電影放映之後觀眾都必須立正站好,伴隨著國歌響起,銀幕上機會齣現令人同情的年齒尚幼的伊麗莎白女王騎在馬背上的彩色圖像。這真是種煎熬。【27】 - 【弗朗哥統治下的西班牙】我們曾身著普通的英國男士泳褲去北部海岸遊泳。迴到岸上擦乾身體的時候,兩名西...  

評分

評分

安德森的自傳在我看來是美國教育製度發展史。現在伊頓公學在大眾眼裏還是神聖的存在,和安德森筆下的充滿校園霸淩和歧視的傳統校園聯係不到一起去。安德森按他自己的定義是一個interdisciplinary的人,這個inter和multi的前綴我之前一直分不太清。Inter有交互的意思,更強調把...  

用戶評價

评分

古典歐洲學術傳統vs美國式學科製度;時代背景下的區域研究;東南亞史:殖民、日據、左翼、民族獨立、多元宗教;全球化與民族主義(之解放潛能)。曆經時代轉摺新舊格局交替的本尼迪剋特,學術涵養、知識視野、人生經曆已然無法模仿復製,始終對自己的族群身份、學科位置、文化框架保持反思與超脫的態度,更是如今罕見的品質。從前把《想象的共同體》讀薄瞭。

评分

偉大的書。大巧若拙講的就是安德森,老老實實學習語言,甚至包括年輕時候的拉丁語,老老實實在田野調查中校正自己的研究思路,終於成為一個時代最傑齣的學者。安德森對大學、學科的觀察極為準確,今天中國的大學又何嘗不是呢?相互間分裂的學科分野其實也使得所謂“學術共同體”開始崩盤瞭,這就是所謂老鼠、拉康和車禍的問題。有誌於學術的年輕人應該讀讀,學安德森的方法,也學學他的眼光。

评分

古典情節貫穿瞭作者的一生。對於美國式現代性的反思和對整個世界的關照讓作者不停提醒我們應該保持何種警醒,在馬剋思主義和民族主義之間的警醒。

评分

各種意義的好看好讀;一愛爾蘭人,齣生昆明,開口說第一個詞是越南話,成為研究東南亞學者堪稱命中注定;非典型自傳,區域研究在美國發展史,早期東南亞研究資源匱乏,反而促成民主討論教學相長的教學方式,重觀察和與當地留學生交流互相學習,簡直最理想的大學學術環境和研究方法,畢業後“康奈爾小集團”(原文是Cornell Mafia好歡樂)似是研究生涯延續,始終共享智識和興趣;可越讀越沉重,東南亞研究與時局息息相關,同學慘遭殺害,自己被禁止入境,個人命運與學科命運交織,緊扣時代脈搏,付齣何其慘烈虐心;呼籲大學生不該被訓練而是該被教育,跳齣椰殼碗,保持好奇心,涉獵廣泛,纔有“比較”研究前提,遂本書近乎小半教育理念的論述;對研究對象國傢情深不亞於祖國;想讀卡欣,想讀(可惜不可能讀到)《火焰和灰燼中的印度尼西亞》

评分

剛讀《想象的共同體》的時候就已經因為導言裏的生平敘述而對本·安德森印象深刻瞭,不過那個時候他思想的魅力還是更勝一籌。但讀罷《椰殼碗外的人生》,人又戰勝瞭思想。會莫名想到《福柯的生死愛欲》,福柯要過藝術品般的生活,安德森則把日子過成瞭探索與發現,不斷冒險,不斷嘗試,各種精彩。對求學、治學的反思很實在,常常會想到自己上學的時候,以及還在校園裏浮沉的朋友。腦子裏還都是那些閑聞趣事和諷刺幽默,已經想著去印尼也要夜宿婆羅浮屠,嚼一顆能讓嘴巴變成血盆大口的檳榔。書不厚,繽紛的經曆和思維的交鋒開始讀就停不下來,不過最讓人動容的還是安德森拒絕任何規訓的自在與無畏,心嚮往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