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岛由纪夫(1925-1970)
日本作家,多次入围诺贝尔文学奖。
1949年出版长篇小说《假面的告白》,大获成功;
1954年出版《潮骚》,获新潮社文学奖,入选日本文部省指定中学语文教科书;
1956年出版《金阁寺》,获第8届读卖文学奖。
一部激荡着原始美的小说,一段至为清澈美好的初恋,一个充满生命活力和幸福感的世外桃源
两次入围诺贝尔奖的文学大师三岛由纪夫代表作之一,享誉世界的经典小说
第1届新潮社文学奖,入选日本文部省指定中学语文教科书
莫言、余华、阎连科、三毛、川端康成等文学大家都曾读过
--------------------------------------------------------------------------------
暮色渐浓的春日海滨,18岁的渔夫新治偶遇少女初江。少女肤色健康、眉宇沉静,令新治心生感动;少年饱含力量且真诚的黑色眼眸,令初江难以忘怀。在一次次的邂逅中,二人相识并相爱,热情燃烧得日渐炽烈,近得想碰就能碰到,但他们始终没有超越道德的规范。然而,两人幽会的谣言还是传遍了村子。牧歌般的海潮声中,眼看春天就要结束了。
--------------------------------------------------------------------------------
我要创作一部牧歌小说,试着描绘我的世外桃源。主人公是一个完美的生活行动派,即使被逼到绝境,但有一种幸运从未远离过他。——三岛由纪夫
我得的诺贝尔奖应该颁给三岛。像他这样才华横溢的天才作家,大概两三百年都难遇一个。——川端康成
《潮骚》这样洋溢着幸福的书,作家在其写作生涯中只能写出一本。三岛由纪夫的三部杰作中,如果说《假面的告白》是黑色的、《金阁寺》是红色的,那么《潮骚》就是透明的。——玛格丽特·尤瑟纳尔(法兰西科学院院士)
远处的货轮投下未知的影子,披着朦胧月光摇摇曳曳,夹带海潮的腥咸湿润,随少女的到来徐徐铺开。未知的少女,未知的性,未知的不曾想过的婚约,未知的远处海峡的秘密,牵一发动全身,终于在各种巧合与青春颤抖的试探中把两个人推向成年的海边。 何尝不是每个人都有过兴许还留...
评分 评分把三岛由纪夫的小说找来看,是因为一些三岛由纪夫介错后的照片引起的兴趣,虽然三岛由纪夫的头是掉下来了但场面混乱不堪,对这样一个狂热的君国主义者产生了好奇。阅读过《潮骚》后有些异外,实在没想到在照片中、影片资料中那个具有武士道精神,又视死亡、鲜血为暴力美学的帅...
评分酷暑的午后,半躺在床上读完了这本小小的书。起身去厨房收拾早晨收到的两个箱子,装满了下周日常饮食所需的食材,放平案板,剪开袋口,取出已解冻的肉,切成小小的一块块,装进小保鲜袋里,家人吃红肉甚少,基本都是配菜使用。做这一切时,忽然察觉从前面对家务时常有的抗拒心...
评分之所以对于三岛由纪夫产生兴趣,是因为余华在《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中对于三岛笔下的血腥和杀戮进行了描绘,从这本书里我知道最终三岛用剖腹这种惨烈的方式延续了自己心灵中的残暴。我想这样一个作家的书是值得一看的,因为大凡卓越的艺术家,总是有着超乎常人的执着,不惜...
各种小心思描写的太细腻了,甜甜涩涩的初恋。
评分文字真敏感啊。#敏感的同志创作出清水的bg文#赶进度读完,这个译本总让我有种在读推理的错觉。。。
评分《潮骚》在三岛的作品中算不得特别出彩。歌岛对应的原始秩序与神秘超自然的信仰力量结合,提供新治庇护,只要与海相遇,就会重燃激情,获得平静。海域的超自然神力似能消除岛民的一切怨怼,维持岛屿封闭整一的原始秩序(与东京所代表的现代文明—自然被人征服的关系相对,岛上呈现出亘古不变的“天人合一”)从标准意义上讲,结局是美好的,有情人终成眷属。但我依然认为这份美好中饱藏缺憾。新治自始至终都在眺望远方,他想离开海岛从而获得“奇妙的自由”,但最终他仅仅回归了一种“道德上的自由”,而背离了另一种自由的可能。这不能说不是一种缺憾。
评分我是被人梦见的,在她的梦中度过了幸福的一生。然而幸福的一生是难以附会任何传说的。一个人有多少故事,就会有多少忧愁。书写中夹杂的滞涩与生活中卷挟的忧愁总是有天然的相似性。所以,凡是被书写的都是带有忧愁的。倘若一日,我竟被人写下了,那她的梦便已醒了。我看见了自己的悲伤,也就自然想见了她的梦是如何甜美。想到这里,悲伤中竟然有些侥幸了,像血腥中有一丝甜。
评分《受戒》《边城》和日剧《海女》同时在脑海中碰撞,青年人遮遮掩掩的暧昧,到底是不是爱情呢?(好久没这样纯爱过了 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