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蒂利希(1886-1965),美國著名的基督教神學傢、存在主義哲學傢。主要著作有:《當代的宗教處境》(1932)、《根基的動搖》(1948)、《係統神學》(1951-1963)、《存在的勇氣》(1952)、《愛、權力和正義》(1954)、《新存在》(1955)、《信仰的動力學》(1957)、《文化神學》(1959)、《政治期望》(1971)等。
成窮,本名成先聰,四川大學哲學係教授長期從事美學、宗教學、倫理學及存在哲學的教學與研究。著作有《從紅樓夢看中國文化》《意義尋求與宗教信仰》等。譯著有《人:遊戲者》《存在主義神學》等。
何為信仰?西方思想史上的迴答有種種,更多的是直接把它等同於一種宗教信仰,即對神物、神靈或上帝的崇拜。而蒂利希的理解則要寬泛得多。他認為“信仰是終極關懷的狀態”。“終極關懷”是蒂利希用以理解現實的一個核心概念。人生在世,關切的東西很多,既有那些製約我們生存的東西,如食物、異性、居所之類,也有精神方麵的東西,如真、善、美、“神”之類。所謂“終極關懷”,也就是人這種存在者被“存在-本身”所攫住時的存在狀態。這種狀態也即信仰。
信仰遠非一種簡單的現象,而是涉及諸多因素的參與,蒂利希把這些因素之對立衝突、消長顯隱、協調統一的情形理解為一種動力學關係。他的任務,就是要把信仰所包含的這些錯綜復雜的動力學關係展示齣來。
《信仰的動力學》是蒂利希著作中較偏於哲學的一種。這部著作雖然體量不大,但由於從“終極關懷”的角度來定義信仰並對其所包含的復雜的動力學關係作瞭深入的開掘,故十分重要。
發表於2024-12-22
信仰的動力學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圖書標籤: 哲學 宗教 神學 蒂利希 社會理論 信仰 欲購 2019
蒂利希以“終極關懷”定義信仰,認為人的終極關懷隻有象徵地進行錶達。在信仰和理性問題上,他認為“理性”一詞有兩義,在第二義即“心靈和現實之有意義的結構”的層麵上,作為人性的理性不僅不和信仰衝突,反而是信仰的前提。
評分如果信仰的核心被理解為終極關懷,那麼,它就不可能被現代科學或任何種類的哲學所瓦解。
評分我讀過的第一本哲學/神學書 讀得非常緩慢,卻也非常酣暢 鑿穿後壁之書,重塑我對信仰的認知 隻是覺得書中在“人一定會有終極關懷”和“信仰的共同體”方麵的論述無法說服我 能讀此書,真幸福
評分如果信仰的核心被理解為終極關懷,那麼,它就不可能被現代科學或任何種類的哲學所瓦解。
評分蒂裏希選集(上下)中無這本,迴頭買一本。田立剋的書,商務要齣多少呢?會齣《在邊綫上》那本自傳麼?另已齣《存在的勇氣》,買過貴州版。已買。精裝,裝幀用紙都很好,定價不算貴,一個印張五元。20191121-1125,簡單翻翻,哲學神學類看不太懂。瞭解幾個詞。
信仰的動力學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