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伯顿(Robert Burton,1577—1640)是一个学问渊博而性情古怪的人。他于1593年进入牛津,至1602年方得到学位,历时9年,因为自从他进入学校到1599年一直重病缠身,深深体会了忧郁的滋味。他终身留在牛津大学,做导师、做图书馆管理,他一生埋首在图书里。
他从不旅行,从未结婚,只是博览群籍乐此不疲,以至于死。他死于1640年1月25日,正好和他根据星象学推算出的死期非常接近,有人说他是自杀而死以证明其预言之不虚。(梁实秋撰)
发表于2024-11-25
忧郁的解剖(增译本)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忧郁的解剖》(增译本)译后记 一 “他说伯顿那部《忧郁的解剖》是唯一能引他早起两小时的书。” ——鲍斯威尔《约翰逊传》 1620年12月5日,四十三岁的英国学者、牧师罗伯特·伯顿(Robert Burton)在其位于牛津基督堂学院(Christ Church, Oxford)的书房里为一部名叫《忧郁...
评分原著旁征博引以至于连篇累牍,确实难译。译者虽然说明了是选译本,但一个完整的小节不该漏译,即使太过繁杂,需要省略,至少应该告之读者,不该随意拼接,否者会曲解作者原意,如果有人以译本来来研究罗伯特·伯顿,难免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仅以第一部分《德谟克利特二世致读...
评分昨天刚看完这本书有种上当的感觉,特别看到最后,草草结束,但又不知所云。看到最后,我以为作者会一个很有见地的解决忧郁思路给读者,但我感觉突然间就停止再下去 ,最后全部是自己安慰自己的语言而且感觉写得有些过于偏激和主观了些。虽然有鼓舞性,但只能暂时的说完后的畅快...
评分昨天刚看完这本书有种上当的感觉,特别看到最后,草草结束,但又不知所云。看到最后,我以为作者会一个很有见地的解决忧郁思路给读者,但我感觉突然间就停止再下去 ,最后全部是自己安慰自己的语言而且感觉写得有些过于偏激和主观了些。虽然有鼓舞性,但只能暂时的说完后的畅快...
评分2013年3月第一期的《第一财经周刊》推荐了一本名叫《忧郁的解剖》的书,作者是一个17世纪的英国人,叫做罗伯特•伯顿。此人在当时绝对算是怪咖一枚,大学读了九年(1593年进入牛津,到1602年才拿到学位),他终生留在牛津,不旅行也不结婚,在博览群籍中埋首一生,皓...
图书标签: 古典、雅趣、博识 忧郁 罗伯特·伯顿 英国 心灵 英国散文 好书 散文
英国17世纪文学经典《忧郁的解剖》是一部奇书,从古到今受其影响者包括:约翰•弥尔顿、塞缪尔•约翰逊、劳伦斯•斯特恩、查尔斯•兰姆、约翰•济慈、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塞缪尔•贝克特、梁实秋、钱锺书(钱译蒲顿《解愁论》)、杨周翰等。本书自1621年出版后,累计修定、扩充了五次,多次重版。2012年,中文精选本内地首发,书中包括了原版书最精华的部分。2018年增译本,增译一倍篇幅,并对旧译逐字逐句进行重译,力求为读者呈现一部可靠、耐读的中文译本。
罗伯特•伯顿实乃一个彻头彻尾的书痴,他成天活在书堆里,嗜书如命,并且还用大半辈子写了本将古往今来的所有书籍都熔于一炉的精粹之作——《忧郁的解剖》。伯顿那博杂的学问,从稀世奇书中搜罗来的妙语,闪着粗朴之智慧与诡谲之文雅的炫学,五花八门的素材,趣味故事与说理相杂糅的写法,以及至关重要的一点——裹在古怪文风中的奇情奇感,使得该书即便对当代读者来说也都是趣味与知识的无价宝库。
的确很有趣的一本书,虽然二十天才看完,但实际上是很集中的三个晚上读了一遍。初觉乏味,越看越有意思,倒不是因为作者的旁征博引,而是因为作者通过写作让自己读书的情景跃然纸上,跟着作者的思维徜徉在读书的乐趣中,难怪钱钟书、梁实秋等人这么喜欢他,难怪鲍斯维尔说唯有这本书可以因他早期两小时,我又何尝不是。难怪几百年来作者被成书痴……不透露细节,去看看吧……
评分做资料很好,但本人不太喜欢,觉得啰嗦,也不新鲜。
评分就莫名其妙写的有点搞笑怎么办,但我总觉得这个作者神神叨叨却不可信…一看他的经历,果然是个神叨人…
评分博览群书不出门最牛逼的成就,可是感觉在看一个人狂吐槽????外国的中医,社会社会。引经据典很多,自我观点的深度和创新有限。这不是一本了解抑郁症的书,nonono
评分作者很有文采!
忧郁的解剖(增译本)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