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正清(John K. Fairbank, 1907—1991),著名历史学家,哈佛大学终身教授、东亚研究中心创始人。
邓嗣禹(1905—1988),湖南常宁人,著名历史学家、汉学家。
译者陈少卿,河南开封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生,主攻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
发表于2024-12-22
冲击与回应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我怎么一按读过,我当时写的感想都没了啊?幸亏自己保存了,抄在这吧: 我的印象里,感觉对中国学术界研究中国近代史大多都集中在共和国建立后,包括大众传媒的影响力,导致很多人(包括我)对晚清史的了解直只停留在中学教科书上,而且这里面有相当大的误导。这本书是提供了...
评分研究中国近代史,有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那就是汉学家,尤其是美国汉学家,在这些汉学家中最有名可能要算我们中国人熟悉的费正清了,他提出了关于中国近代史著名的“冲击-回应”说,对中美两国的近代史研究都影响深远。 费正清关于“冲击-回应”说的开山之作便是最近刚刚引进中...
评分有些人认为,前近代或“传统”的中国是陈旧、停滞、落后、一成不变的。这种看法去实际甚远。中国社会一直变动不居,新旧制度、价值观念不断嬗替。但是肉眼可见西方的确改变了中国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时至今日,所谓的“美帝国主义”仍在制裁中国方面发挥着作用。 本书关注的是...
评分历代王朝都需要一个正统思想来保证社会的平稳,而外来文化和非正统思想就成为了对王朝的潜在威胁,这也导致了在被武力打开国门之前,通过传教士以核心传导的外来文化局限于技术而非思想方面。而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思想下,西方一直被认为纳入朝贡体系下的国家,而他们岂是池...
评分研究中国近代史,有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那就是汉学家,尤其是美国汉学家,在这些汉学家中最有名可能要算我们中国人熟悉的费正清了,他提出了关于中国近代史著名的“冲击-回应”说,对中美两国的近代史研究都影响深远。 费正清关于“冲击-回应”说的开山之作便是最近刚刚引进中...
图书标签: 费正清 海外中国研究 中国近代史 历史 近代史 中国史 历史学 社会学
费正清主编并撰写导论
中国近代思想领域的文献汇编与评论的完美结合
◎ 编辑推荐
费正清提出的“冲击-回应”理论,影响了20世纪后半叶的海内外关于近代中国的研究。本书将中国近代重要的历史文献组织在“冲击-回应”的理论框架下,将原本零散的史料整合起来,探讨了在西方挑战的刺激 下,中国长久稳定的意识形态和知识阶层做出了怎样的回应。
现代读史更多的是接受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如果可以直接接触第一手的原始史料,每个人又会看到怎样不同的历史面向呢?这本史料与评论的汇编是我们的尝试。
◎ 内容简介
本书在“冲击-回应”模式的框架下,试图分析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条重要的线索:面对西方的强势扩张,中国精英阶层如何理解这个陌生的文明,以及如何存续本国的文化、政治和社会体制。本书通过选取近代历史文献中的部分核心史料和经典篇章,全景式地展现了近代中国几代先锋人物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
◎ 名人推荐
如何认识西方是近代中国的思想主题。一部中国近代思想史从最根本的意义上来说就是中国对西方的认识由表及里、从浅到深的历史发展过程。本书为我们理解这一历史过程提供了基本文献和入门初阶。
——欧阳哲生,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 媒体推荐
这是一本引人入胜、非常重要的作品。我们甚至无法以三言两语概括本书所呈现史料的珍贵性。作者在介绍本书的写作背景时对这部作品做了精彩勾勒,他们对近代中国思想家的评论极具启发性。
——《美国历史评论》
对于那些喜爱思想史的人来说、本书是对将近一个世纪的中国思想领域的文献的汇编及评论的完美结合。作者将学界的研究成果精炼成为一种有意义的模式。
——《美国政治与社会科学院年鉴》
应该是中国近代史“冲击-回应”说的开山之作,作者认为,研究中国近代史可从经济和思想两条路径出发,而变革先锋人物的思想又是思想路径的主线,反应制度,成为经济分析的依据,我理解,近代史主要是对西方(包括日本)对中国的经济和思想冲击的回应,而不是军事或技术,本书通过文献体现从技术、制度到观念的回应,观点现在看来确实不新,“冲击回应”说也备受批判,相关著作在读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魏斐德《大门口的陌生人》柯文《在中国发现历史》
评分https://athenacool.wordpress.com/2019/06/25/%e5%86%b2%e5%87%bb%e4%b8%8e%e5%9b%9e%e5%ba%94/
评分沿着心理-思想研究路径,即近代中国如何创造新的价值体系以替代旧的,关注的是中国士大夫阶层如何面对西方的强势扩张,如何理解一个陌生的文明,如何存续自己的文化、政治和社会体制。作者通过展示中国当时精英的思想转变的最重要文献来说明这一点,从最初的朦胧,到后来的中体西用,再到后来的新政、革命,乃至各种思想的争鸣。从这个角度来说,冲击-回应无疑是合适的,这些转变不放到这个大背景下确实是无法理解的。体用之争可以说是这一系列反应的线索,甚至直到今天也是如此,这种变化恐怕也一直是现代中国如何处理与传统中国遗产的最重要问题吧。
评分本书出版于1953年,精读后心情复杂。第一,冲击回应模式仍是解释近代中国最有说服力的理论,传统社会与西方影响的互动共同塑造了近代和今日中国;第二,六十多年前欧美对我们如何对付他们的各种路数和奋斗之路已很清楚,今天我们不少学者却还思想僵化,如在梦中。本书主旨是面对西方强势扩张,精英阶层如何理解这个文明和空前大变局,又如何为存续本国而奋斗,冯桂芬说“驭夷为今天下第一要务”。本书以1839到1923几代先锋人物为案例,以奏折、日记、文章、信件为核心史料再现真实想法,其中曾纪泽与慈禧、康有为与光绪、伊藤博文与光绪的聊天记录引人入胜。通过本书,我看到三点,中国的奋斗道路从晚清改革到中共成立有个脉络和逻辑,晚清士大夫改革时常以康熙用西学和日本维新作为纵横榜样,一战后中国思想界和政治界开始发生根本分裂。
评分非常好用的指导手册,无论是对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入门者,还是对想要进一步深入相关历史的普通读者,我觉得都是很有帮助的。 就其内容来说,选取的史料原文都是很有代表性的,并且编者做的删节与提要,也节省了读者不少时间。另外还可以从这些文章,窥探一下中国近代议论文的发展历程。作者写的点拨、总结与分析,其态度基本上是谦和严谨的,虽言语中不乏讽刺之辞,但说实话,要是和上世纪某些我们自己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者们的论调比,他们做得已经很不错了。 就本书所展示的理论框架与思想来说,外行人其实也没多少批判的能力。不过,不管是接受还是批判,本书作为此范式的代表作,应该是必读的。毕竟,了解是前提。
冲击与回应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