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锡生,早年毕业于台湾东海大学,后赴美国深造,主修国际关系和政治学,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1967年至1992年任教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1992年至2002年参与香港科技大学的建校工作并任历史系主任。研究兴趣包括中国近代以来的内政外交问题、国际关系理论和军备战略问题。 其代表作《中国的军阀政治》影响甚巨。此外还著有《剑拔弩张的盟友:太平洋战争期间的中美军事合作关系》、《Nationalist China at War : Military Defeats and Political Collapse, 1937-45》等书。
发表于2024-12-22
从舞台边缘走向中央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全书以时间为主线,按1937-1939、1939-1940、1940以后、1940下半年、1941、珍珠港事件前夕的时段划分,对期间中美外交关系的演变和发展这一主题进行了细致阐述,并在开篇进行了背景介绍,在最后对中国抗战前四年的表现和中美外交中的四位主要人物进行了总结。 作者在序中表明,...
评分本书无疑是2018年历史类作品中的重磅。抗战之艰难,战事初起时中国之无助,不身处其中,断然难以感受(反衬各类抗日神剧之轻浮)。英法袖手旁观,自顾不暇,见死不救;苏联虽然率先伸出援手,而其军援之粗鄙,其过程延宕,让人气结;美国道义上固然支持,但只在口惠之间:凭什...
评分本书无疑是2018年历史类作品中的重磅。抗战之艰难,战事初起时中国之无助,不身处其中,断然难以感受(反衬各类抗日神剧之轻浮)。英法袖手旁观,自顾不暇,见死不救;苏联虽然率先伸出援手,而其军援之粗鄙,其过程延宕,让人气结;美国道义上固然支持,但只在口惠之间:凭什...
评分 评分本书无疑是2018年历史类作品中的重磅。抗战之艰难,战事初起时中国之无助,不身处其中,断然难以感受(反衬各类抗日神剧之轻浮)。英法袖手旁观,自顾不暇,见死不救;苏联虽然率先伸出援手,而其军援之粗鄙,其过程延宕,让人气结;美国道义上固然支持,但只在口惠之间:凭什...
图书标签: 中国近代史 国际关系 历史 外交史 齐锡生 海外中国研究 近代史 抗战史
自从中华民族和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建立现代化外交关系以来,八年抗战根本性地改变了中国和西方的交往,也改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1937年卢沟桥事变前夕,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 但是到了1945年大战结束时,中国的国家地位彻底改观。导致此项蜕变的关键因素是,中国在珍珠港事件爆发时,立即和美国、英国和苏联结为全球性战略盟友,对抗德国、日本和意大利的轴心国同盟。而其中特别具有决定性因素的是中国和美国的结盟。1937-1941年间,中美关系到底经历了何种变化?特别是中国政府的对美外交政策的大课题:决策过程是什么?由何人执行?中国的外交目的是什么?谈判的技巧如何?美方的反应是什么?中国政府在这段时间内,总体的得失又当如何评价?何以在1937年7月卢沟桥战事爆发时,美国政府认为事不关己,而到了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时,美国政府却十万火急地促请中国成为并肩作战的盟友?这些都是本书着力要探讨并希望解决的问题。
详细得甚至有些过分了,但毫无疑问是佳作,叙述事无巨细,分析有理有据。将1937-1941中国与美,日,苏,英等国在不同时期的复杂多角关系明白地还原出来,还立好了蒋介石、胡适、宋子文三大个性与作风鲜明的“主角”。不过如此大规模地以日记史料为基础的事件重构和心态还原,不知可有偏信之弊?最后要说的是,作者这样的才算是合格“果粉”和“蒋吹”。
评分打四星吧,战前的美日关系若能展开一下描述,把美国的外交政策由美日紧密到转向中立——联中——到一步步同盟抗日,这个过程细化,胡适使美后日本派出几个方面关键人物在美国与胡适等的对抗,渲染清楚会更好一些,国际关系是一张网,不是仅有中美关系或简单的双边关系。
评分可与杨奎松先生《中间地带的革命》对照阅读
评分全书讨论得最有意思的问题是抗战时期积贫积弱的中国,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外交官?胡适主张“苦撑待变”,老蒋和宋子文主张“苦撑求变”。胡作为典型的传统儒家只是恩子,本着“不折腾”“不麻烦”的心态,在某种程度上被描述为"讨好型人格",而宋子文则是“敢打敢撞”“厚脸皮”。在国难当头、急需外援的时刻,胡似乎成了不作为的悲剧性任务,而宋则主导了争取美援的全程。但无论是“待”或是“求”,都没有改变弱小国力带来的被动性,最佳的策略还取决于中国战场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和角色,只有谋对时与势才能占据主动。让我想到朝对美、对华外交往往能够以小博大,就在于他看到自己在两国的东北亚利益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和地位。
评分齐锡生先生的书是我很喜欢的一类,他有野心通过史料去透视历史中的人与事,刻画胡适与宋子文的性格读着甚觉精当。
从舞台边缘走向中央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