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撒尼尔·韦斯特
1903年生于纽约的一个犹太家庭,父母为来自俄属立陶宛的犹太移民,生长于美国的韦斯特乃家中独子,背负着父母对这块新大陆怀抱的美国梦。他一生共出版四部小说,1939年出版的《蝗灾之日》是生前最厚也是最后的一部小说,此书直陈好莱坞成名梦背后并不光鲜亮丽的真相,刻画美国群众的集体幻灭,被誉为好莱坞小说中的罕见杰作。
韦斯特在世时从未享有盛名,只获得少数评论家注意。1957年,美国出版商出版《韦斯特全集》,方使韦斯特渐为人知,《寂寞芳心小姐》与《蝗灾之日》更双双列入美国现代文学经典,进而译成十数种语言,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发表于2025-04-01
蝗灾之日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可读性很强,吸引人一直读下去,作者描述的场景非常有画面感,尤其是陶德穿越好莱坞片场和末尾人潮拥挤的段落,就像电影镜头一样! 喜欢作者藻海的描述: “那片想象的水域是文明历史的海洋垃圾场。同样的,制片商也是梦想的垃圾场。想象的藻海!这里的垃圾量会越来越多,因...
评分虽然这样说,可能会有一些难为情,但是,当我读完《蝗灾之日》的第一遍之后,我真的是一头的雾水,全无头绪可言。在我看来,她的故事是极为的碎片化式的,在加上看似毫无关联的人物关系,糅合在一起,总有一些奇奇怪怪的感觉。是的,第一遍过后,我真的搞不懂作者纳撒尼尔韦斯...
评分可读性很强,吸引人一直读下去,作者描述的场景非常有画面感,尤其是陶德穿越好莱坞片场和末尾人潮拥挤的段落,就像电影镜头一样! 喜欢作者藻海的描述: “那片想象的水域是文明历史的海洋垃圾场。同样的,制片商也是梦想的垃圾场。想象的藻海!这里的垃圾量会越来越多,因...
评分可读性很强,吸引人一直读下去,作者描述的场景非常有画面感,尤其是陶德穿越好莱坞片场和末尾人潮拥挤的段落,就像电影镜头一样! 喜欢作者藻海的描述: “那片想象的水域是文明历史的海洋垃圾场。同样的,制片商也是梦想的垃圾场。想象的藻海!这里的垃圾量会越来越多,因...
评分虽然这样说,可能会有一些难为情,但是,当我读完《蝗灾之日》的第一遍之后,我真的是一头的雾水,全无头绪可言。在我看来,她的故事是极为的碎片化式的,在加上看似毫无关联的人物关系,糅合在一起,总有一些奇奇怪怪的感觉。是的,第一遍过后,我真的搞不懂作者纳撒尼尔韦斯...
图书标签: 美国文学 纳撒尼尔·韦斯特 小说 欲望 文学 美国 外国小说 长篇小说
★一部检视灵魂的悲悯之作,文学史上险被错过的遗珠!
★那些被梦想所折磨的人们,终将发现它只不过是欲望泛起的荣光。
★同时入选以下三大权威榜单的世纪经典:
《时代周刊》1923年以来100部伟大英语小说
兰登书屋20世纪伟大英语小说
哈罗德·布鲁姆《西方正典》
==================
“许多船沉了,永远抵达不了藻海,但梦想永远不会消失。在某些地方,梦想会折磨某些不幸的人,而终有一天,那人被折磨够了之后,梦想就会被重新复制出来。”
在旅馆当了二十年会计的荷马、演了一辈子小丑的哈利,还有那些怀抱希望却找不到工作的年轻人,他们被美好的光环所迷,在欲望中浮沉,被现实裹挟,最终走向各自的归宿。
在这个时代,鼓励别人去追求梦想是容易的,也是危险的,多少虚荣的欲望假以梦想的名义,让普通人为之付出一生。因此,我们必须真实而清醒地审视自己所追逐的东西。
最后一幕人群仿若蝗虫般推搡涌动的场景迷乱魔幻到极致!造梦厂好莱坞生产出来的全是垃圾,大萧条下的人们无所事事,梦碎的他们以虚无对抗生命,直到悲剧将万物燃尽。
评分熙熙攘攘疯狂的拥挤在一起的人 emmmmm我也这么干过来着…不过那毕竟是因为中国人口基数大 我无法忍受的是,译者非要把可以用"很"的地方改成"好",“我好想”给我一种琼瑶小说的感觉 对了,我挺期待那幅画的
评分第一章、第十八章、第二十七章尤为精彩,具有永恒价值。估计这就是布鲁姆所说的“令人瞠目结舌的段落”吧。深度超过了同时代的菲茨杰拉德,这足以说明英年早逝的韦斯特不仅仅是个天才。
评分鉴于书上cue到了钱德勒,即使我不明白为何做出这样的对比,仍想为其叫嚣几句,纵使人家只是把侦探故事的主角放到洛杉矶,也比这本书写的所谓好莱坞奢靡浮华乱像深刻入理。至于对标菲茨杰拉德,并不是写一群乱糟糟的角色就可以了,充其量算是速写,还是枯燥无味的那种。
评分美国(白日)梦。
蝗灾之日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相关视频 |
---|
【有声书】《菊与刀》完整版 |
豆瓣9.0高分经典书籍 - 《菊与刀》- 深度揭示日本人的矛盾性格 |
菊与刀:日本文化的双重性 The Chrysanthemum and the Sword: Patterns of Japanese Culture |
《菊与刀》:看懂日本文化的底层逻辑,他们的耻感文化到底有多矛盾【锦灰视读42】 |
5分鐘看完一本書之《菊與刀》,帶你深入了解日本這個“變態”民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