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佩宜/主編
任職於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芭樂人類學》
王宏仁/主編
任職於中山大學社會學係,《巷仔口社會學》
張雯勤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郭佩宜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王宏仁
中山大學社會學係
趙綺芳
倫敦羅漢普頓大學(University of Roehampton)舞蹈係
莊雅仲
交通大學客傢文化學院人文社會學係
容邵武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龔宜君
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學係
顧坤惠
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
邱韻芳
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學係人類學碩士班、原住民專班
林秀幸
交通大學客傢文化學院人文社會學係
「田野」不隻是去一個地方;「田野」是一種理解的過程
田野是什麼?
田野就是「田野工作」(fieldwork),這個概念誕生於20世紀初,人類學祖師爺馬淩諾斯基在初步蘭群島的研究方式成為人類學方法論和認識論的核心──與當地人共同生活、學習當地語言和文化、參與觀察──人類學學徒必須經歷超過一年的田野洗禮,纔能「轉大人」。田野彷彿是人類學的成年禮,但田野過程中,研究者的角色、主觀經驗、與當地的互動、權力位階關係、政治歷史脈絡等,都會影響其對當地文化的認識與詮釋。
如何理解?何謂客觀?是研究者們在異地不斷反思的課題。
20世紀中,李維史陀《憂鬱的熱帶》投下瞭一顆震撼彈。田野中人性麵的書寫、研究者的現身,成為另一種思考及書寫趨勢,也引發更多討論及爭辯。到瞭世紀末,不僅田野地點、研究對象改變瞭,研究者更來自四麵八方,不限於英美主流文化圈;「田野」也不再是人類學的專利,社會學、政治學、地理研究等,隻要有機會接觸「他者」,同樣都必須麵臨田野的難題。一百年前帶有濃厚殖民意味的田野,似乎有瞭不一樣的麵貌。
田野其實也是「故事」;研究者「走進」別人生活、企圖「說齣」一個好故事。隻是在這個過程中不可避免必須麵對許多知識養成過程中,甚至是個人成長、人生裡的疑惑,與思考。所以田野不可能隻是「工作」,田野的理想是透過經驗的接近,而能用不同的眼光瞭解對象。所以田野也不可能隻是「工作」,因為田野的過程勢必會或多或少轉化研究者對知識、對世界,甚至是對自我的認識。
田野,其實是一種理解的過程;理解他人、理解世界,以及理解自己。
這本書是一群(當年)初齣茅廬的颱灣研究者所寫下的田野故事。有些場景我們可能很熟悉:永康街的社區改造運動,人類學傢不但介入,還得幫忙解決問題;九二一地震後,有些聚落改變、甚至消失瞭,研究者如何麵對研究對象消失的問題?太魯閣族正名運動,內部有什麼不同聲音,部落菁英跟耆老如何看待所謂的「正名」?
有些議題,我們可能也思考過:對大洋洲小島的原住民而言,有權力的外來者就是「whiteman」,颱灣去的研究者既不「white」也不是「man」,「文化包袱」不隻存在於研究者,也存在於被研究的對象,要如何打破當地人的刻闆印象?前進東南亞,麵對颱商與華商的研究者,看似語言文化親近,但實際上到底一樣、不一樣?
如果你不是人類學、社會學等學科的學生,也不打算跨進這個領域,但或許你對瞭解異文化有點興趣,對研究者到底在做什麼感到好奇,這本書是研究的「後颱」。書裡有爆笑的窘狀、有悲傷的別離、有恐懼和徬徨的時刻,也有自剖和深邃的體悟。
如果你對於互動、理解、在地、認同……對所有與「他者」有關的一切感到睏惑,這本書是一群颱灣人類學傢和社會學傢最深刻的分享。從初進田野的跌跌撞撞、適應期的文化衝擊與調適、深入田野後的思索,到田野與個人生命的體悟。他們寫的是自己長期田野的經驗,也寫下瞭他們對生命、對所學的反思。
這本書除瞭寫給人類學、社會學學徒,在當代,也是寫給所有有機會與異文化遭逢的我們。
發表於2024-11-25
田野的技藝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90303-bookreview-fieldwork/] 《田野的技藝》新版序(郭佩宜、王宏仁): 什麼是「田野工作」?人類學傢與社會學傢做的田野有什麼不同?十多年前,一群學界菜鳥決定以講故事的方式來麵對自己,檢視研究的歷程,勇敢地把犯錯、掙紮、焦慮、...
評分[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90303-bookreview-fieldwork/] 《田野的技藝》新版序(郭佩宜、王宏仁): 什麼是「田野工作」?人類學傢與社會學傢做的田野有什麼不同?十多年前,一群學界菜鳥決定以講故事的方式來麵對自己,檢視研究的歷程,勇敢地把犯錯、掙紮、焦慮、...
評分[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90303-bookreview-fieldwork/] 《田野的技藝》新版序(郭佩宜、王宏仁): 什麼是「田野工作」?人類學傢與社會學傢做的田野有什麼不同?十多年前,一群學界菜鳥決定以講故事的方式來麵對自己,檢視研究的歷程,勇敢地把犯錯、掙紮、焦慮、...
評分正如兩位編者在導論中提到,這本書“冒著被批評‘不學術’、過度強調個人經驗的風險”,全書11位作者田野經驗、個人反思與做研究的心路曆程的閤集,以及每個主題之後兩位編者的對話,著實讓書中不乏學術嚴肅性的討論被濃濃的人情味浸滿。拿到手時原以為隻是介紹人類學...
評分這是我在颱灣交流學習時某門課要求讀的書。大概大陸沒有齣版,所以讀過的人大概不多,也沒有人寫評論,讓我略傷感。我把我的課程作業po上來,作為這本書評的拋磚引玉吧! 這是一本很奇妙的書,收集瞭十一位颱灣人類學傢的初次田野經歷,每個作者都是很好的故事講述者...
圖書標籤: 人類學 社會學 田野調查 田野反思 anthropology ethnography 研究方法 田野
對比社會學傢的蜻蜓點水,好似總是留戀人類學的田野,生命、記憶和情感的交織,總是給田野濛上瞭一層浪漫的麵紗,可是田野的尷尬、道德、倫理和政治,又常常是難以去割裂,分開和理清的。田野似乎也是一種玄乎的東西。
評分真誠,感動
評分佩宜那篇《我不是白人》真的太好看瞭 其他的各有參差 總體不錯 不是說怎麼田野 而是在田野中的感悟 最後又告訴你 到底怎麼做田野
評分太真誠瞭。那些明亮的、結構的和幽暗的、模糊的、象徵不明的、情感與物的聯結。好好總結這兩年的經曆,去分層,去開拓吧。
評分佩宜那篇《我不是白人》真的太好看瞭 其他的各有參差 總體不錯 不是說怎麼田野 而是在田野中的感悟 最後又告訴你 到底怎麼做田野
田野的技藝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