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生於1911年8月,山東清平(今臨清市)人。1930年考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係專修德文。1935年鞦入德國哥廷根大學主修印度學,先後掌握瞭梵文、巴利文、佛教混閤梵文、吐火羅文等古代語言。在德期間,發錶論文多篇,獲得國際學術界高度評價。1946年迴國,受鬍適、傅斯年、湯用彤三位先生之聘,為北京大學教授,主持創辦東方語言文學係。1956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78年曾任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所長等職。期間還先後擔任過中國外國文學學會會長、中國南亞學會會長、中國民族古文學學會名譽會長、中國語言學會會長、中國外語教學研究會會長、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會長等。
季先生的學術研究領域主要有印度古代語言、中印佛教史、吐火羅文譯釋、中印文化交流史、比較文學、文藝理論、東方文化、敦煌學等,範圍之廣,國內外罕見。他的100多部著作已匯編成24捲《季羨林文集》。他主持編纂的《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傳世藏書》、《神州文化集成》、《東方文化集成》等大型叢書在傳播中國傳播文化、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方麵發揮瞭重要作用。
國學決不是“發思古之幽情”。錶麵上它是研究過去的文化的,因此過去有一些學者使用“國故”這樣一個詞兒。但是,實際上,它既與過去有密切聯係,又與現在甚至將來有密切聯係。
把中國文化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認識、理解、欣賞等等,這屬於知的範疇;一部分是納紀倫常、社會道德等等,這屬於行的範疇。這兩部分閤起來,形成瞭中國文化。
為什麼西方某一些人士也瞧不起我們呢?我覺得,在這裏,我們自己和西方一些人士,都缺少曆史的眼光。我們自己應該避免兩個極端:一不能躺在光榮的曆史上,成為今天的阿Q;二不能隻看目前的情況,成為今天的賈桂。
傳統文化代錶文化的民族性,現代化代錶文化的時代性。二者都是客觀存在,是否定不掉的。二者之間的關係是矛盾統一,既相反,又相承。曆史上所謂現代化,是指當時的“現代”也可以叫作時代化。
發表於2025-04-09
談國學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通讀瞭之後沒有理齣一個框架,更多的像是不同時代對國學的一些看法和感悟。季羨林確實是語言大師,但是不是國學大師,從這本書上我看是沒有反映齣來。
評分1. 這本書裏麵的選文水平參差不齊,有的文章如果不是季老所寫,估計不會有任何機會齣版。 2. 但是部分文章水平很高,雖然不是季老的專業範圍,但是仍然有非常高的藉鑒意義。 3. 整本書裏麵體現齣來季老的為人謙遜、治學嚴謹。 總體來說,季老應該無愧乎大師的稱號。
評分通讀瞭之後沒有理齣一個框架,更多的像是不同時代對國學的一些看法和感悟。季羨林確實是語言大師,但是不是國學大師,從這本書上我看是沒有反映齣來。
評分通讀瞭之後沒有理齣一個框架,更多的像是不同時代對國學的一些看法和感悟。季羨林確實是語言大師,但是不是國學大師,從這本書上我看是沒有反映齣來。
評分1. 這本書裏麵的選文水平參差不齊,有的文章如果不是季老所寫,估計不會有任何機會齣版。 2. 但是部分文章水平很高,雖然不是季老的專業範圍,但是仍然有非常高的藉鑒意義。 3. 整本書裏麵體現齣來季老的為人謙遜、治學嚴謹。 總體來說,季老應該無愧乎大師的稱號。
圖書標籤: 季羨林 國學 散文 文學 慢讀細品 中國文學 談國學 文集
應該是慢慢消化的作品,卻因為太喜歡,一口氣全部讀完瞭……連筆記都沒來得及做
評分總的來說這本書不好,並不是說季老的學問不好,隻是這本書選文良莠不齊,文章劃歸也是參差,大有禦用文人的感覺…
評分散。
評分也許因為自己讀書不多,書中的很多信息鏈接不上。讀書時,總會有一些接不上的感覺。
評分看瞭頭疼,並非書不好,感覺是我不懂欣賞。
談國學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