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新华社主任记者,199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后在新华社北京分社从事经济报道工作。1993年开始对梁思成学术思想、北京古城保护及城市规划问题作系统研究,发表学术论文《梁陈方案的历史考察》、《1955年:中国传统与现代主义的决裂》,参与《梁思成全集》年谱部分的编写,应邀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作学术演讲,参与策划梁思成建筑设计双年展、北京城记忆数字影像展。在完成本书写作的10年间,共采访当事人50余位,收集、查阅、整理大量第一手史料,实地考察京、津、冀、晋等地重要古建筑遗迹,跟踪北京城市发展动态,对建筑创作、房地产开发、城市发展模式、文物保护等专题作出深入调研。著有《城记》。
发表于2025-01-22
采访本上的城市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去苏州的时候我正好控博物馆。稀里糊涂地走进了拙政园旁边的苏州博物馆,觉得这个设计真的和苏州的风格蛮搭。 进去了之后正好馆长陪着一位海外归来的老先生转,我才知道原来这是贝聿铭设计的。苏州老城很少能看到高层建筑,有点落魄的感觉。但是我真的好喜欢。 我在西安看着...
评分这几天有点空,为了即将到来的多个假期做准备,逛了逛书店,破费了几百元。 除了工作需要,也买了几本闲书消遣,有两本属于拿起来就放不下的,一个是老六的读库0804,一个是王军的《采访本上的城市》。 老六的《读库》已经不用多说,我介绍过了N次,与其说老六的读库是书,其...
评分1、这是一个属于汽车的城市吗? “在地球上还有十多亿人吃不饱肚子的时候,汽车正在从人类的口中夺食。”——《采访本上的城市》 在中国的各个城市,又宽又直的马路越来越多了,也许这一现象又会成为小学生作文里歌颂祖国日新月异变化的题材。但是,人行道和宜人的活...
评分从我记事到现在,北京一直在拆,改建,以至于,原来我很长一段时间觉得拆是一个城市最主要的动作。小时候听说欧美国家不怎么盖新房子,我脑子里那些国家的街道就像死了一样,没有人也没有变化。 初中那会,我就已经从胡同搬走了,搬得离学校很远,每天上学都经过正在修建的平...
评分去苏州的时候我正好控博物馆。稀里糊涂地走进了拙政园旁边的苏州博物馆,觉得这个设计真的和苏州的风格蛮搭。 进去了之后正好馆长陪着一位海外归来的老先生转,我才知道原来这是贝聿铭设计的。苏州老城很少能看到高层建筑,有点落魄的感觉。但是我真的好喜欢。 我在西安看着...
图书标签: 城市 建筑 王军 城市规划 北京 文化 建筑&城市 三联
《城记》出版五年后,新华社记者王军再推出《采访本上的城市》;与《城记》一书着重于宏观层面的叙事不同,此次作者将笔力渗透到中观与微观层面,继续来反思现代主义城市规划和中国式的造城运动。
《采访本上的城市》这本书汇集了作者近十年来对中国及欧美城市的调查成果,书中直面当今中国的城市问题,对宽马路、拆迁经济等问题做出系统而深入的解剖;同时直击当前中国城市与建筑领域中的大事件、大热点,包括中央行政区外迁之争、国家大剧院、鸟巢体育场、CCTV大楼、国家博物馆改扩建等争论。作者均对这些争论作了第一手深入的调查,调查对象包括安德鲁、贝聿铭、库哈斯、德梅隆、福斯特等中外建筑师,其中包括4位普利茨克建筑奖获得者。
全书仍采用了调查性新闻报道的写作方式,分为“非常城市”、“非常计划”、“非常规划”、“非常建筑”、“非常拆迁”、“老北京”、“老南京”七章。前五章在“不同往常”的基调上,完成对城市现象的全方位观察与反思,又在最后两章,以北京和南京作为具体案例解剖。其中,《城市规划的圈地玄机》获得温家宝总理批示,并在中国城市规划界引起轩然大波,作者对这场轩然大波又作了持续性调查,使得中国式规划的困境得以充分暴露。
《采访本上的城市》,取这样的书名,是因为它代表了作者王军的一种生存状态——拿着采访本到城市里去。就这样,作者在现实中寻找着历史的答案,手捧采访本,踏访一个又一个城市,写下一篇又一篇报道。在这些报道的基础上,作者完成了对中国城市化浪潮的调查性思考,以及对相关历史问题的回顾。
全书由一个个故事连缀而成,故事与故事之间,情节上的联系或有或无,思路连绵却也独立成章,在激流勇进的城市化过程中,城市这个空间的实体(街道、街区、居民等)的生死毁灭和悲痛哀伤,令人久久不能释怀。
不如城记好看,好多采访和文件内容,有充数嫌疑…
评分不如《城记》 东拼西凑成一本 有几篇还行
评分2009.3.7~3.13 阅
评分多新闻稿,有灌水之嫌。有很多章节根本没必要放进来,譬如贝津铭收官、国家大剧院的一节。前半部分的大马路,圈地博弈,单中心陷阱,行政中心迁移等章节比较有启发性。另,卖的太贵了!
评分黃圖借 外公傢看
采访本上的城市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