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新华社主任记者,199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后在新华社北京分社从事经济报道工作。1993年开始对梁思成学术思想、北京古城保护及城市规划问题作系统研究,发表学术论文《梁陈方案的历史考察》、《1955年:中国传统与现代主义的决裂》,参与《梁思成全集》年谱部分的编写,应邀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作学术演讲,参与策划梁思成建筑设计双年展、北京城记忆数字影像展。在完成本书写作的10年间,共采访当事人50余位,收集、查阅、整理大量第一手史料,实地考察京、津、冀、晋等地重要古建筑遗迹,跟踪北京城市发展动态,对建筑创作、房地产开发、城市发展模式、文物保护等专题作出深入调研。著有《城记》。
发表于2024-12-22
采访本上的城市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前两天上豆瓣,看到消息说,上海陕西南路地铁站里的季风书店因为十年的合约到期,续约又有着资金不足的问题,所以面临着关门的前景,看了这个消息后,很难过,季风书店我一直不熟悉,只是以前偶尔在上海办事的时候,在陕西南路下车,会瞥见一眼,总是匆匆忙忙的一个印象而已。2...
评分这是一本试图解除困扰的书。 铺路、修桥——现代城市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对交通的治理。汽车越来越多,马路越来越宽,立交桥越来越密集,然而人们很快发现,城市在面临悖论:越修越堵,越堵越修。是马路建得还不够宽?是立交桥建得还不够多?还是汽车产业发展得太快,以致交通建设...
评分有时候我真的不知道那些施政者们想的是什么。显而易见的善恶美丑不会去分辨,老百姓那么多的抱怨和建议不去倾听接受,是不愿去想不愿去听,还是压根就不觉得这有什么大不了? 城市,慢慢的不再市民化了,不在生活化了,固定的小区居住,固定的广场散步,固定的商场购物...
评分1961年,简•雅各布斯在经典著作《美国伟大城市的死与生》里写道,一个好的,生机蓬勃的城市,在形态上必须同时具备四个要点,那就是:用途要混杂、街区小路要密集、不同年龄的建筑物要并存、密度要够高。以现在的观点再去评价40多年前的看法,大致上,我们会认为,雅各布斯...
评分王军的第一本《城记》好看。那是一盆水煮鱼。从城市的演变到人文的追怀到历史公案的点评,麻辣生猛,一气呵成,其立意选裁和叙述方式有里程碑的味道。 这本书初感受是被出版社逼出来的,比较凌乱,但有思想的火花。整得有些“形散而神不散”。“形”就是文章种类...
图书标签: 城市 建筑 王军 城市规划 北京 文化 建筑&城市 三联
《城记》出版五年后,新华社记者王军再推出《采访本上的城市》;与《城记》一书着重于宏观层面的叙事不同,此次作者将笔力渗透到中观与微观层面,继续来反思现代主义城市规划和中国式的造城运动。
《采访本上的城市》这本书汇集了作者近十年来对中国及欧美城市的调查成果,书中直面当今中国的城市问题,对宽马路、拆迁经济等问题做出系统而深入的解剖;同时直击当前中国城市与建筑领域中的大事件、大热点,包括中央行政区外迁之争、国家大剧院、鸟巢体育场、CCTV大楼、国家博物馆改扩建等争论。作者均对这些争论作了第一手深入的调查,调查对象包括安德鲁、贝聿铭、库哈斯、德梅隆、福斯特等中外建筑师,其中包括4位普利茨克建筑奖获得者。
全书仍采用了调查性新闻报道的写作方式,分为“非常城市”、“非常计划”、“非常规划”、“非常建筑”、“非常拆迁”、“老北京”、“老南京”七章。前五章在“不同往常”的基调上,完成对城市现象的全方位观察与反思,又在最后两章,以北京和南京作为具体案例解剖。其中,《城市规划的圈地玄机》获得温家宝总理批示,并在中国城市规划界引起轩然大波,作者对这场轩然大波又作了持续性调查,使得中国式规划的困境得以充分暴露。
《采访本上的城市》,取这样的书名,是因为它代表了作者王军的一种生存状态——拿着采访本到城市里去。就这样,作者在现实中寻找着历史的答案,手捧采访本,踏访一个又一个城市,写下一篇又一篇报道。在这些报道的基础上,作者完成了对中国城市化浪潮的调查性思考,以及对相关历史问题的回顾。
全书由一个个故事连缀而成,故事与故事之间,情节上的联系或有或无,思路连绵却也独立成章,在激流勇进的城市化过程中,城市这个空间的实体(街道、街区、居民等)的生死毁灭和悲痛哀伤,令人久久不能释怀。
某些书就能把人看成愤青
评分《城记》姐妹篇,但总体不如前者,少了情怀和发自肺腑的心痛,更加理性客观。关于三个规划三国演义,马上就想到民主的细节里面关于美国的政府职能和制衡机制,在国内完全没可能。后半篇倒有部分关于拆迁,可也只是点到为止,浮于表面。
评分不如城记好看,好多采访和文件内容,有充数嫌疑…
评分毕竟,我们还有故宫
评分毕竟,我们还有故宫
采访本上的城市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