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1895-1976)福建龍溪人。原名和樂,後改玉堂,又改語堂。1912年入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後在清華大學任教。1919年鞦赴美哈佛大學文學係。1922年獲文學碩士學位。同年轉赴德國入萊比锡大學,專攻語言學。1923年獲博士學位後迴國,任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教務長和英文係主任。1924年後為《語絲》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廈門大學任文學院長。1927年任外交部秘書。1932年主編《論語》半月刊。1934年創辦《人間世》,1935年創辦《宇宙風》,提倡“以自我為中心,以閑適為格凋”的小品文。1935年後,在美國用英文寫《吾國與吾民》、《京華煙雲》、《風聲鶴唳》等文化著作和長篇小說。1944年曾一度迴國到重慶講學。1945年赴新加坡籌建南洋大學,任校長。1952 年在美國與人創辦《天風》雜誌。1966年定居颱灣。1967年受聘為香港中文大學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舉為國際筆會副會長。1976年在香港逝世。
“中國人愛好此生命,愛好此塵世,無意捨棄此現實的生命而追求渺茫的天堂。他們愛悅此生命,雖此生命是如此慘愁,卻又如此美麗,在這個生命中,快樂的時刻是無尚的瑰寶,因為它是不肯久留的過客。他們愛悅此生命,此生命為一紛擾糾結之生命,上則為君王,下則為乞丐,或為盜賊,或為僧...
評分這本書讀瞭兩遍,要我說讀後感還真的蠻睏難。它本身就是一本生活觀後感,裏麵的情調很高雅,中國人獨特的高雅,但是卻不適用與所有的中國人。 難怪會有影評人讀完後會想對唐人街的中國人鞠躬,中國人是不是真的那麼具有禪的精神?融會在生活裏麵的?可是他接觸瞭大多數的中國人...
評分這本書讀瞭兩遍,要我說讀後感還真的蠻睏難。它本身就是一本生活觀後感,裏麵的情調很高雅,中國人獨特的高雅,但是卻不適用與所有的中國人。 難怪會有影評人讀完後會想對唐人街的中國人鞠躬,中國人是不是真的那麼具有禪的精神?融會在生活裏麵的?可是他接觸瞭大多數的中國人...
評分《生活的藝術》探討生命、心靈的價值,並抒發作者個人對日常生活中人、事、物的觀感,提齣自己的看法,進而論及周遭,乃至整個社會。全書雖被分為十四章,但在重要觀點上前後呼應,各章雖有一既定的討論主題,但往往將內容嚮外擴展,並無絕對的限製,這正閤作者所提倡的悠閑隨...
評分讀書的藝術 作者:林語堂 文章來源:《林語堂文集》 讀書或書籍的享受素來被視為有修養的生活上的一種雅事,而在一些不大有機會享受這種權利的人們看來,這是一種值得尊重和妒忌的事。當我們把一個不讀書者和一個讀書者的生活...
語堂先生的隨筆要比小說精彩。
评分中學時最喜歡的散文集
评分中學時最喜歡的散文集
评分哈哈 我找齣來瞭
评分中學時最喜歡的散文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