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奥勒留(121-180),古罗马帝国皇帝、最重要的斯多葛派哲学家之一。他生命最后的十年历经战乱、灾难和帝国的衰落,却在鞍马劳顿之中创作了这部写给自己的十三卷书。这部不朽之作是一份对人类有史以来所进行的最伟大的自我心灵交流的记录。
译者简介:
李娟,女,文学博士,现任教于云南大学,目前已出版著作一部,译著三部,并在全国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杨志,男,文学博士,现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目前已出版著作四部,主编高校教材四本,并在全国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沉思录》原为古罗马皇帝奥勒留自我对话的记录,行文质朴,不尚雕琢,然而由于发诸内心,灵性内蕴,故充塞着一股浩然之气,令人高山仰止,有一种深沉的崇高之美。正因为它出诸内心,不加掩饰,所以我们方能窥见作者如何在忙碌的人生路上,以自己的经验为材料,沉思人生大义,领悟宇宙迷题,从中升华自己的智慧和心灵。哲学原来并非如后世的哲学教科书那般呆板枯燥,如一堆殿堂上的木偶,而是一潭活水,流泻在人生的小道之上、山水之间,由涉足其间的沉思者随手掬来,涤荡心胸。所以读《沉思录》,固然可以正襟危坐,条剖理析;也可以于闲暇之时,憩息之余,捡起来随意翻读。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是在高中,课外读本上的一部分选段。也许繁重的脑力耗费反而会带来心理的宁静。高三的时候什么艰涩的书都看得进去,现在想来觉得那时的自己让我骄傲。 我当时并不知道有些什么人读过这本书,现在我也不是很关心。其实现在也不会有一份心情来读。 但...
评分读《沉思录》是一种折磨,如一碗味道怪异的汤,在口腔内充塞之际,只觉胃内一阵阵的酸水泛出,却又不得不入喉,仿佛相声里御赐的“珍珠翡翠白玉汤”。试举一例:“没有一个人天性不可忍受的事情对那个人发生。同样的事情发生于另一个人,或是因为他没看到他们的发生,或是因为...
评分“1992年3月30日,读《沉思录》。马可-奥勒留是个理性主义者。又像内心的诗人,“——一个人退到任何地方都不如退入自己的心灵更为宁静和更少苦恼——宁静不过是心灵的井然有序”。或许两千年前的人就是这样的和谐。” —————— 好久不读这本书了。今年写《岩中花树》到家...
评分 评分马可·奥勒留有两个身份,一个是斯多葛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另一个是罗马帝国的皇帝。作为前一个身份,他留下了传世大作<沉思录>;而作为后一个身份,他没能阻止罗马帝国走向衰落,当然,这并非他力所能及。 如同他在书中所带给大家的思想一样,斯多葛派主张顺应天命...
古代的智慧。几年前读过,还做过非常详尽的摘抄。
评分09年在书店打工时候买的,到现在依然是我的床头读物。此书软纸封面很不利于保存,没有书皮容易磨边,但纸张手感和色调很舒服。给四星是因为内容,我现在当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君王是我的老师,第五星没给是希望翻译能更出色。当年买的时候是被“温宝宝的床头读物”这句话给吸引了,虽然也许温宝宝的床头柜很大,这本也绝对值得放在手边的那格。有个建议是,根据我的经验,在你心有迷惑时随手翻阅,仔细品味就够了。不建议跟小说一样一页页的看下来,这些话不应该是过目就忘的,它们值得记住。以后遇见事情时,不必翻书就能想起,它会帮到你。
评分古代的智慧。几年前读过,还做过非常详尽的摘抄。
评分读了马可.奥勒留的对话记录即《沉思录》,其哲理性较强,许多句子值得思考与品味,“自己站立,不要让别人扶持。(7.12)”;再如“读书写作,只有先接受别人的指点,才可能去指点别人。在生活的技艺上就更要如此。(11.29)”;等等这些文字质朴,不雕琢的警句、箴言被后世广泛传颂,也使阅读者在阅读中细细品味千年前留下的宝贵财富,及人生的智慧,让阅读者得到精神的升华……
评分古代的智慧。几年前读过,还做过非常详尽的摘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