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J. 希利斯•米勒(J. Hillis Miller),哈佛博士,美国著名文学批评家,欧美文学及比较文学研究杰出学者,解构主义批评的重要代表人物。曾任教于霍普金斯大学、耶鲁大学,现为加州大学欧文分校英语与比较文学系杰出教授。主要代表作有《阅读叙事》(Reading Narrative, 1998)、《小说与重复》(Fiction and Repetition, 1982)、《小说中的共同体》(Communities in Fiction, 2014)、《萌在他乡:米勒中国演讲集》(An Innocent Abroad: Lectures in China, 2015)等。
译者简介
陈旭,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讲师,南京大学英美文学博士。
发表于2025-02-02
共同体的焚毁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布鲁姆的做派是贵族式的……米勒则更像美国南方小教堂的平民牧师,他总是驼着背,穿着背带裤,在简陋的会堂里对着信众,语重心长地谈论这个时代阅读中的善与恶。……文学,鼓励我们启程,去进行一次次朝向黑洞的阅读。——但汉松,《以读攻读》 《共同体的焚毁》既是一部文学回...
评分布鲁姆的做派是贵族式的……米勒则更像美国南方小教堂的平民牧师,他总是驼着背,穿着背带裤,在简陋的会堂里对着信众,语重心长地谈论这个时代阅读中的善与恶。……文学,鼓励我们启程,去进行一次次朝向黑洞的阅读。——但汉松,《以读攻读》 《共同体的焚毁》既是一部文学回...
评分希利斯•米勒在《共同体的焚毁》出版时,已经83岁高龄,这本杰作证明了老先生的宝刀未老,更显示出他对于坚持一生的批评风格的持守以及基于批评经验产生的自反性焦虑——相比起年轻时,高擎解构主义之旗,单枪匹马闯入“耶鲁四君子”的封神榜,83岁的米勒在这本关于大屠杀叙...
评分希利斯•米勒在《共同体的焚毁》出版时,已经83岁高龄,这本杰作证明了老先生的宝刀未老,更显示出他对于坚持一生的批评风格的持守以及基于批评经验产生的自反性焦虑——相比起年轻时,高擎解构主义之旗,单枪匹马闯入“耶鲁四君子”的封神榜,83岁的米勒在这本关于大屠杀叙...
图书标签: 文学研究 社会学 历史 文化研究 共同体的焚毁 文学 共同体 文学批评
◆ 解构主义批评代表人物、哈罗德•布鲁姆“伟大的对手”J. 希利斯•米勒力作。
◆ 以文本细读探究卡夫卡的作品如何预言了奥斯维辛,文学如何言说、记忆种族屠杀浩劫,以及深陷“后9•11”政治危机的世界将何去何从。
◆ 二十世纪“共同体的焚毁”湮没了超过六百万的生命,也泯灭了某种田园诗化的历史意识的欢腾。在米勒笔下,文学以言行事,冲破阿多诺立下的写诗禁令,见证策兰曾言及的不可见证之事,并由此指引我们从记忆走向行动。
“奥斯维辛之后,甚至写首诗,也是野蛮的。”
《共同体的焚毁》挑战了阿多诺有关大屠杀后的审美生产的著名言论,主张文学见证极端的集体与个人经历的可能性。米勒在各类文本和现实间构筑起一个本雅明式的异质星丛。从史蒂文斯诗歌中的共同体思想到让-吕克•南希、德里达、德勒兹等哲学家阐 发的共同体理论及相关论述,从卡夫卡的小说到与大屠杀相关的小说,再到莫里森的《宠儿》,从德国当初纳粹上台的国内变化到美国近年的形势走向,米勒辨析关于共同体的主要观点,细读创作于奥斯维辛前后的小说,剖析美国令人担忧的国内外情势,以文学生动的情感特质诠释了共同体的机制与悖反,既为曾经的大屠杀及奴隶制做出见证,也提醒当今屹立于自己的摩利亚山的我们时时肩负个人选择的重任
《城堡》是典范,且不仅仅是典范、它精湛地展现了人类生活在某种状态下的后果,人们在这种状态下无法确知他人的想法和感受,无法确认他人的言语、眼神、脸色和体态姿势所传达的信息。这种人类生活的后果表现为共同体崩溃,叙事随之难以甚至无法保持完整和连续,结局也让人不满,在此意义上,人类生活的这些结果预示了奥斯维辛。卡夫卡似乎已经知道在奥斯维辛之后,就创作有机完整的文学作品而言,写诗是野蛮的也许正是这种隐隐约约的想法,阻止他写完任何一部小说,尽管正如前文提到的,他没写完小说,也可能是因为担心小说一旦写完,会以可怕的方式践行我曾多次提及的小说的施行力量,把他的噩梦变成现实。~关于共同体、卡夫卡和集中营文学、关于后现代与解释学,米勒给了我们脑洞与理论兼备的多重理解。
评分奥斯威辛导致“共同体的焚毁”,其证据就是它让直接叙事的话语,从现在开始变得不再可能。奥斯威辛对语言造成了可怕的、无可挽回的灾难。
评分在一切灾难前后,并非无人见证。小说呈现了共同体的崩解、错位和焚毁,它不再承载所有的亲近、依恋、安全、家园感,个体在灾异中成为独体,暴露在无限的深渊之中。相连又分离,在迫近的死亡中分享世界。无法言说的言说,怪怖的重影和重复,矛盾的瘫痪,共同体启动的是自毁性的免疫系统,构成疯狂的、梦魇的世界。
评分论据理解上的漏洞削弱了作者论证的严谨性。没有在艰涩且混乱的表达下挖掘出新颖的观点,有些失望。
评分对卡夫卡和《无命运的人生》解读的极好,可以反复品味 文学对灾难的预言性,对再现灾难的努力,越是阅读越意识到它的警醒与不可或缺
共同体的焚毁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