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礼,资深媒体人,法学博士,现任《东方历史评论》执行主编,著有(含编著)《27站,中国近代史之旅》《民国前传》《转向大众:晚清报人的兴起与转变(1872-1912)》等。
发表于2024-11-21
求变者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面临清朝即将崩溃的时势,几位先驱者都拥有了十足的内在驱动力,寄希望用更先进的思想挽救国家,不同的是他们实践这些思想的方式和相应的结果。 不管是从上而下推动(变法);不管是从下而上(村治);不管是脱离政治办实业(个人强而国家强);也不管是完全配合政治,科学得推动...
评分关于民国的历史与文化书写,已经成为历史类图书的一枝奇葩,对于我的阅读生活而言,同样未能“免俗”。与单纯的历史述说相比,更倾向于那些以清末民初以及民国时期人物的描绘。人物与事件相连,更亲切、更生动;人物存活于历史中,更鲜活、更无遮掩,更没有太多的避讳。透过那...
评分面临清朝即将崩溃的时势,几位先驱者都拥有了十足的内在驱动力,寄希望用更先进的思想挽救国家,不同的是他们实践这些思想的方式和相应的结果。 不管是从上而下推动(变法);不管是从下而上(村治);不管是脱离政治办实业(个人强而国家强);也不管是完全配合政治,科学得推动...
评分面临清朝即将崩溃的时势,几位先驱者都拥有了十足的内在驱动力,寄希望用更先进的思想挽救国家,不同的是他们实践这些思想的方式和相应的结果。 不管是从上而下推动(变法);不管是从下而上(村治);不管是脱离政治办实业(个人强而国家强);也不管是完全配合政治,科学得推动...
评分关于民国的历史与文化书写,已经成为历史类图书的一枝奇葩,对于我的阅读生活而言,同样未能“免俗”。与单纯的历史述说相比,更倾向于那些以清末民初以及民国时期人物的描绘。人物与事件相连,更亲切、更生动;人物存活于历史中,更鲜活、更无遮掩,更没有太多的避讳。透过那...
图书标签: 近代史 历史 中国近代史 李礼 随笔 思想史 社会 政治
19世纪中叶以后,新的思想和改革之举纷纷登场,其中充满了梦想、幻灭、阴谋和流血。一批“求变者”有意无意地把自己置身于近代中国政治、社会变迁的转折之处,在中西对峙中醒悟又彷徨。他们不愿苟同,不安现状,试图刷新观念,更新传统,并以此改变国家和个人的命运。
本书为带有游记色彩的历史随笔,聚焦于推动近代中国观念变化的这一批变革者,如徐继畲、张之洞、严复、谭嗣同、王韬、张謇、沈家本、梁启超等人。
作者游走于过去与当下,重访历史现场,通过考察人物思想变迁及其历史背景,描绘出别具一格的中国近代史图景,为历史的回望与重构提供了思考的张力。思想之深邃,文采之斑斓,使本书兼具史学价值与文学价值。
★游走过去与当下,重访历史现场 ,一本人物“游记”另眼观察中国近代史。
★朱学勤×吴思×余世存×许知远 联合推荐
◎唐才常之死是否关乎张之洞的帝王梦?
年少伤逝、内心柔软的谭嗣同,是否早已洞悉荒凉无常的死生命运?
为何恩科状元张謇最终走上实业之路,而落魄秀才王韬开辟了中国近代报业?
百余年前的求变者们在后世得到了怎样的纪念与继承?
◎余世存作序,朱学勤、吴思、许知远联合推荐。
◎所谓求变者,也是一批囿于时势的应变者。在对中国命运的焦灼关怀中,他们各自的行动方式和价值选择,呈现了一个关键时代的复杂与曲折。
◎近代史的问题仍然是当代的问题。当代人仍是“求变”历史链条中的一环。
◎本书围绕历史人物的个人生平而非宏大事件,以地理现场为注脚,结合历史情境与其故里后人的当代境况,为历史的回望与重构提供了思考的张力。思想之深邃,文采之斑斓,使本书兼具史学价值与文学价值。
虽是历史随笔,但第一篇的功力显然不如后几篇,个人感觉写得最好的,还是张之洞、张謇和谭嗣同这三篇。读书和行走,一个都不能少。
评分读后心情比较复杂
评分虽是历史随笔,但第一篇的功力显然不如后几篇,个人感觉写得最好的,还是张之洞、张謇和谭嗣同这三篇。读书和行走,一个都不能少。
评分非专业历史作品,历史类随笔,阅读体验甚佳,既有相关的历史叙事,同时不乏细腻的文笔。
评分时值戊戌变法120周年刚过、五四运动百年之际的这本新书,提醒着我们一个已然让人疲惫的事实:很多命题时至今日仍然常议常新。作者提供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视角:在历史现场的遗骸中追溯历史、凭借想象感受另一个时空的发生,是比仅仅经历文字描述要有力得多的;比如前两周的法源寺之行,让我对“彗星”一章有了更“亲切”和“真实”的触摸;也默默在心里的地图上标注了山西、福建、湖北、湖南的那几个点,留待以后拜访和重温史料。p.s.李礼老师怎么这么喜欢用“后者”(◐‿◑)
求变者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