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鸿(Wu Hung),著名美术史家、批评家、策展人,芝加哥大学教授。
1963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学习。1972—1978年任职于故宫博物院书画组、金石组。1978年重返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攻读硕士学位。1980—1987年就读于哈佛大学,获美术史与人类学 双重 博 士学位。随即在哈佛大学美术史系任教,于1994年获终身教授职位,同年受聘主持芝加哥大学亚洲艺术教学,执“斯德本特殊贡献教授”讲席。2002年建立东亚艺术研究中心并任主任,兼任该校斯马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2008年被遴选为美国国家文理学院终身院士,并获美国大学艺术学会美术史教学特殊贡献奖,2016年获选为英国牛津大学斯雷特讲座教授,2018年获选为美国大学艺术学会杰出学者,2019年获选为美国国家美术馆梅隆讲座学者,并获得哈佛大学荣誉艺术博士。成为大陆赴美学者获得这些荣誉的第一人。
其著作包括对中国古代、现代艺术以及美术史理论和方法的多项研究,古代美术史方面的代表作有《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1989)、《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1995)、《重屏:中国绘画中的媒材与再现》(1996)、《黄泉下的美术:宏观中国古代墓葬》(2010)、《废墟的故事:中国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在场”与“缺席”》(2012)、《“空间”的美术史》(2018)、《中国绘画中的“女性空间”》(2019)等。
·
编者郑岩,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唐美术史与考古学,主要著作有《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从考古学到美术史》《逝者的面具》等,合著有《山东佛教史迹》《中国美术考古学概论》《庵上坊》等。
发表于2024-11-22
陈规再造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图书标签: 艺术史 巫鸿 艺术 美术 世纪文景 W巫鸿 绘画 ***世纪文景***
◆ 编辑推荐
清宫帝王的化装肖像,身份扑朔迷离的“十二美人”,屏风上绘屏风的“画中画”……中国古代美术史上的一串串趣味密码,由著名美术史家巫鸿悉心破解。中国传统艺术注重程式,充满“陈规”,控制着作者、读者和观众的自我想象与自我表现,然而,相似的图像在不同的语境里可以有完全不同的含义,旧传统和新创造之间时时进行着对话。理想化的美人登上深宫的屏风,就成了异域风情与文化权力的象征。
◆ 内容简介
“巫鸿美术史文集”是芝加哥大学巫鸿教授中国古代美术研究成果的全面集成,编年汇集了巫鸿几乎所有古代中国美术史的论文和未发表讲稿,串联四十年学术历程中散落的明珠,透视学者思维发展成熟的脉络。
继2019年出版的《传统革新》与《超越大限》之后,《陈规再造》为文集的第三卷,收录作者1995年至1998年关于中国古代美术史的15篇论文和讲稿。这一阶段的研究仍聚焦于墓葬、佛教、肖像艺术等主题,持续探讨图像内容与空间、媒材的关系。其中《清帝的假面舞会》《屏风入画》《陈规再造》等一系列论文,围绕清宫旧藏文物和中国古代艺术审美传统展开,选择了雍正乾隆变装画像、十二美人图、屏风文化等精巧的切入点,兼具学术性与可读性,引人入胜的同时,进一步发展阐释了“图像”与“原境”互动的美术史观,是为后来《重屏》等专著的雏形与先声。
“巫鸿美术史文集”下一步即将推出卷四《无形之神》与卷五《残碑何在》,敬请关注。
◆ 专业评论
他的著作打破了按照材质分类,按照西方概念讲述中国故事的传统,从基本结构上改变了西方中国美术史传统写作的范式,正在构成一种具有历史关怀的、生动新鲜的叙事。不仅如此,以他为代表的这一代学者甚至在对世界范围内整个美术史学科的走向产生重要的作用。
——郑岩(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
巫鸿教授有关中国美术的相关研究,跨越上古与中古时期的墓葬美术、宗教美术与传世书画艺术,兼及史前时代的玉器文化与当代实验艺术,其开拓领域之广、研究力度之深,可谓前所未见。他在研究方法上,引入了当代人类学的思维与视角,创造性地将绘画、雕塑、器物与建筑有机整合为一体,从而发展出一套适用于美术史学科的、能够打通微观研究和宏观叙事的“中层研究”方法论体系,使图像、器物与建筑空间的研究能够与人和时代的精神、思想和文化相联通。
——李清泉(广州美术学院美术研究所教授、艺术与人文学院院长)
巫鸿并未把艺术品作为多样而变化中的世界观的图解。相反,艺术品在他手里成为了历史中的演员和创造者,而不仅仅是历史的标志物。
——伊万兰•卜阿(Yve-Alain Bois,哈佛大学美术史与建筑史系前系主任,现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研究员)
巫鸿希望的,是通过分析美术材料本身找到一条可以跟随的线路,寻找视觉材料内在的演变路径。换句话说,也就是把美术演变的轨迹从这些概念中剥离出来,在美术中说明一个精神性的“中国”。
——胡一峰(《中国文艺评论》杂志副主编、编辑部主任)
他在方法论上兼具中国传统美术史和美国美术史的研究方法的优点,重视人类学和美术学的跨学科融通,并且推陈出新,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方法论。
——朱志荣(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美学与艺术理论研究中心主任)
巫鸿先生在解读中国画史名迹时不仅注意重新审视传统的读画方式和内容实质,还充分注意到绘画媒介形式的物质性特征,将绘画置于一种由创作者、观赏者共同参与动态过程,从而丰富和提升了鉴赏这幅名画的内涵和意义。
——赫俊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
◆ 媒体评论
巫鸿认为作为处理历史材料的研究者,最终能够改变西方中心格局、建立全球性美术史的途径并不是以抽象思维的方式推演出一套理论话语,而是通过对于历史的具体的作品,通过考古材料,通过历史上的书写进行具体分析,从中提炼出多元性的美术史的概念和叙事方式。
——雅昌艺术网
巫鸿是一个有着特定的视角和兴趣,并将这种视角和兴趣沿用到极为多元的研究对象之中的学者。
——《燃点》
在如今更趋多样化的美国学界,芝加哥大学的巫鸿教授可谓是最活跃的一个中国艺术学者。他的研究领域跨越了古代与现当代的壁垒,以人类学的研究方法贯穿始终并互为借鉴。
——《艺术新闻(中文版)》
本册是巫鸿美术史集的第三卷,收录1994年巫鸿拿到哈佛终身教授之后,前往芝加哥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任教初期从1994-1998年的论文,此时巫鸿出版两部代表作,1995年的《纪念碑性》算是之前十年总结,1996年的《重屏》开启全新领域,书中的《画屏》《屏风入画》《正面和背面》三篇算是这一领域的核心。《公元2世纪的天界画像》《图画天地》对汉代以后中国传统绘画多层次艺术中多重空间的深度考量,本册论文基本也是针对这两部作品的全面展开,本书同名的《陈规再造》和《“私爱”与“公义”》算是将这两大领域中古典文献、艺术作品陈规,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特质的分析与理论总结的巅峰之作。另外《眼睛就是一切》一文探讨三星堆玉人造像的艺术形态,恰好在发表后,金沙遗址才告发掘,金沙中挖出的玉人印证了巫鸿先生的观点,让人叹服。
评分雍正,或绘制变装肖像的御用画师,极可能是从欧洲18世纪初流行的假面舞会风潮中得到了灵感。这种假面舞会根植于宫廷娱乐,以寻求变装模拟的刺激为主要目的。雍正十二美人及其他清宫美人画显示出了,一种对“汉族性”及“汉装美人”所代表的异域风情的私下的兴趣。也正是因为这种兴趣和推崇来自最高统治者,美人画在清代宫廷艺术中才能发展成一个强有力的画类,对异族女性空间的幻想也才能持续近一个世纪之久。“汉装美人”是异类和他者。她所有的柔弱、顺从和怀春因此都带有明显的政治含义:对她和她的空间的占有并不仅仅是满足私下的幻想,而是满足了向一个降伏的文化和国家显示权力的欲望。它们象征的是一个被征服的民族,这个民族被赋予的形象是一个扩展的女性空间,包含其所有的魅惑力、异国情调和脆弱性。
评分其著作包括对中国古代、现代艺术以及美术史理论和方法的多项研究,古代美术史方面的代表作有《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1989)、《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1995)、《重屏:中国绘画中的媒材与再现》(1996)、《黄泉下的美术:宏观中国古代墓葬》(2010)、《废墟的故事:中国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在场”与“缺席”》(2012)、《“空间”的美术史》(2018)、《中国绘画中的“女性空间”》(2019)等
评分物不光是物本身,还有它们的背面、它们的场地和它们所向之人
评分清宫帝王的化装肖像,身份扑朔迷离的“十二美人”,屏风上绘屏风的“画中画”……中国古代美术史上的一串串趣味密码,由著名美术史家巫鸿悉心破解。中国传统艺术注重程式,充满“陈规”,控制着作者、读者和观众的自我想象与自我表现,然而,相似的图像在不同的语境里可以有完全不同的含义,旧传统和新创造之间时时进行着对话。理想化的美人登上深宫的屏风,就成了异域风情与文化权力的象征。
陈规再造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