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尾芭蕉(1644-1694)
日本江户时代俳谐诗人,生于日本三重县的伊贺国。十九岁开始俳句创作生涯,曾拜俳句大师北村季吟为师,学习俳句,1861年改称“芭蕉”。他把俳谐发展成了具有高度艺术性和鲜明个性的庶民诗,至今仍被日本人民奉为“俳圣”。在日本文学历史的地位,可与紫式部比肩。芭蕉一生贫寒,酷爱行旅。作品有《奥之细道》、《嵯峨日记》、《猿蓑》等。
郑清茂(1933-)
1933年生,台湾大学中文系学士、硕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学博士,其间曾赴日研究。前后任教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马萨诸塞大学,台湾大学日文系及东华大学中文系,为专精汉、和文学之知名学者。译有《平家物语》(译林出版社,2017)等。
川濑巴水(1883-1957)
日本近现代版画巨匠。作为日本“新版画运动”复兴的领军人物,在一生中共创作了600余枚版画,堪称近代风景版画第一人,被誉为“旅情诗人”“昭和之歌川广重”。川濑巴水为创作版画而到处写生,足迹踏遍全日本及美国、朝鲜等地。
发表于2025-02-02
奥之细道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尽管在了解日本文化之前,不太能体会俳句之美,对有俳圣之称的松尾芭蕉和《奥之细道》之名却毫不陌生。松尾芭蕉在日本,犹如李太白在中国,妇孺皆知,且常被引述。有趣的是,由于芭蕉本人对太白的尊崇和喜爱,早期曾以“桃青”为徘号对仗“李白”。 由川濑巴水配图的《奥之细道...
评分李白遍游祖国名山大川,而诗思不断,佳作频出。杜甫也曾壮游华夏,诗才诗情得以激发。羁旅行役,历来是中国诗人的诗歌题材。而俳圣松尾芭蕉也因一部《奥之细道》,名动东瀛,传为佳话。 《奥之细道》,又译《奥州小路》,是松尾芭蕉偕弟子出游日本的东北地区和北陆地区的游记,...
评分我想最好是懂得日语再去体会原汁原味的俳句比较好,译文总是让人感到隔阂,更何况是诗歌的翻译,难以做到结构、原意和神韵具备。这个译本俳句是译的不错的,有五七五结构,也尽量做到了有韵味;散文部分便一般了,读这样译介过来的仿古体散文还不如去读张岱或者苏轼。 郑民钦《...
评分一向不是个喜欢看散文游记或类似于散文的小说的人,唯一看过并能够背几句的,是丰子恺先生翻译的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那也是十一二岁时候的事了。但是为了了解神秘的疑为伊贺忍者、幕府间谍的俳谐师松尾芭蕉以及他最喜爱的弟子曽良,还是一口气干掉了陈岩先生翻译的《奥...
评分图书标签: 松尾芭蕉 日本文学 日本 诗歌 俳句 郑清茂 散文 2019
日本古典文学瑰宝
纪行文学鼻祖之作
与《源氏物语》齐名的传世经典
全新图文版
≈≈≈≈≈≈≈≈≈≈≈≈≈≈≈≈≈≈≈≈≈≈≈≈≈≈≈≈≈≈
媲美杜甫之“俳圣” ❀松尾芭蕉
日本风景版画大师 ❀ 川濑巴水
台湾翻译家、日本文化专家 ❀郑清茂
梁文道 推荐译本
≈≈≈≈≈≈ ≈≈≈≈≈≈≈≈≈≈≈≈≈≈≈≈≈≈≈≈≈≈≈≈
品芭蕉之禅意俳句
赏巴水之细腻风景
五个月 两千四百公里 徒步日本岛东北地区
万物流转 人生如旅 浮世 梦醒 半路无形
一起行走“奥之细道”
感悟漂泊人生哲思
《奥之细道》系俳圣芭蕉庵“纪行俳文”之最高作,与《枕草子》等同列日本古典文化瑰宝。译者郑清茂,与林文月同为台静农弟子,骈散文功底深厚,译笔简洁雅驯(绝非卖弄四字套语、生硬凑韵的油腻“老干部”式“文采”):“山景深渺,谷道遥邃;松杉呈黛,岩苔滴水”“七宝散逸,风破珠扉,雪腐金柱”“石山濯濯,岩石白洁如洗,秋风更白”。且注释繁细严谨,俳句一一附上日字原文,大量征引日本研究资料,除史事典故、名迹风物以外,尤重阐明芭蕉下笔行文与前代和汉诗文名作之间衍生、化用、互文的关系,堪称“以诗注诗”。台版插画由学者庄因绘写,陆版换用川濑巴水所作版画,均佳。
评分译文与配图俱佳
评分早就觉得庄因的画风与郑清茂的译笔很不搭。这本干脆全用川濑巴水,效果很不错,虽然简体竖排还是不太习惯。
评分装帧排版印制都很差,纸页有臭味,晾了一天后才读的,阅读体验很不好。为松尾芭蕉和川濑巴水惋惜。
评分感谢译注,获得了很好的科普。
奥之细道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