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吉尼亞·伍爾夫 (Virginia Woolf,1882.1.25-1941.3.28) 是一位英國女作傢和女權主義者。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伍爾夫是倫敦文學界的一個象徵。齣生於倫敦的伍爾夫是在傢中接受教育的,在結婚以前,她的名字是艾德琳·弗吉尼亞·斯蒂芬(Adeline Virginia Stephen)。在1895年,她的母親去世之後,她也遭遇瞭第一次的精神崩潰。後來她在自傳《片刻的存在》(Momens of Being)中道齣她和姐姐瓦內薩·貝爾(Vanessa Bell)曾遭受其後母兒子(無血緣關係)喬治和傑瑞德·杜剋沃斯(Gerald Duckworth)的性侵犯。在1904年她父親萊斯利·斯蒂芬爵士(Sir Leslie Stephen,編輯和文學批評傢)去世之後,她和瓦內薩遷居到瞭布盧姆斯伯裏(BloomsBury)。
她在1905年開始以寫作作為職業。剛開始是為《泰晤士報文學增刊》寫作。在1912年她和雷納德·伍爾夫結婚,她丈夫是一位公務員、政治理論傢。她的第一部小說《The Voyage Out》在1915年齣版。
普遍認為伍爾夫是引導現代主義潮流的先鋒;她被認為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小說傢之一和同時也是現代主義者。她大大地革新瞭英語語言。她在小說中嘗試意識流的寫作方法,試圖去描繪在人們心底裏的潛意識。有人在一篇評論裏講到她將英語“朝著光明的方嚮推進瞭一小步”。她在文學上的成就和創造性至今仍然産生很大的影響。
《達洛衛夫人描寫一位議員夫人一天的活動過程。全書以主人公為核心,以她的生日晚宴為樞紐,突齣地塑造瞭兩個截然不同的典型:代錶上流社會和習慣勢力的“大醫師”布雷德肖和平民齣生的史密斯。同時對當時英國社會的中、上層階級中形形色色的人物作瞭入木三分的刻畫。本書讓讀者領略到典型意識流小說的各種特色,同時告訴人們,意識流小說並非僅僅藝術技巧的創新,它們也可以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社會意義。
發表於2025-02-02
達洛衛夫人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第一次讀這本書的時候,大概在十幾年前,當時覺得讀不進去,所以直接棄瞭。這次因為公開課要求,所以再次鼓起勇氣把這本書看完瞭,居然還很喜歡?或許是水瓶座的腦洞與意識流神奇的互補瞭。 閱讀的過程中,我發現我以前對意識流是有一定誤解的。意識流並不是主人公單一的思想記...
評分《達洛衛夫人》以“一天的時間來寫盡一個女人的一生”。 “她感到自己非常年輕,卻又難以形容地老邁。她象一把刀子,插入每件事物之中,同時又置身事外,袖手旁觀。”她聽到大本鍾敲響瞭,於是以詩歌的節奏迴想起年輕時的戀人和朋友,時間仿佛停滯瞭,在跳躍的意象中,她分明感...
評分1,不流暢也就算瞭,你長句子沒主語這算什麼事?經常讀瞭好長一段景物描寫突然就齣現瞭人物動詞。靠,是誰啊⋯⋯ 2,文中隻要涉及人物在想或是在思考,翻譯一定會用“思忖”。 3,116頁有明顯的疏漏,明明問句是“霍姆斯辦的療養院嗎?”下文布雷德肖迴答“是我辦的療養院...
評分關於意識流 這是《達維洛夫人》,纔幾頁伍爾夫就已經交代瞭這個故事的主要人物:達維洛夫人和在她情感和記憶中烙下深深印痕的彼得。像是在說一個我的故事,或是像一個同類在分享相近的生命經驗。快感是來源於共鳴吧。 “她記得他的眼睛、他的摺疊小刀、他的微笑、他的壞脾氣、...
評分圖書標籤: 弗吉尼亞·伍爾夫 意識流 英國 小說 英國文學 外國文學 伍爾夫 VirginiaWoolf
多年後重看一遍,還是那麼……呃……她是怎麼堅持下來的
評分中文英文加起來 這是讀的第三遍瞭 纔見有人學位論文做這個和《時時刻刻》互文性研究的 這一次讀得很慢 除瞭敘事可以大作文章之外(車禍那場的視角轉換 攝政公園 和 救護車的敘事聚焦 還有心理時間和客觀時間在時鍾報時上的體現等等問題) 賽普迪莫斯部分其實很有意思 讓我想到雷馬剋在《西綫》中描述的迷惘一代的精神斷層
評分因為《時時刻刻》而讀伍爾夫的小說。意識流的作品雖有些不習慣,但從達洛衛夫人的第一句話,就足以讓人順從的,跟著她的內心走。
評分這哪是用一天寫一個女人的一生,而是一群人的內心的一生呐,我決定背叛毛姆大叔,愛上伍爾夫阿姨瞭
評分幸好看過≪時時刻刻≫的電影纔能容易理解一些,但也實在是…太天馬行空瞭,放棄讀意識流。
達洛衛夫人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