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賽亞·伯林爵士
(Sir Isaiah Berlin,1909—1997)
英國哲學傢、觀念史學傢、20世紀著名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生於俄國猶太傢庭,童年目睹俄國革命,1921年隨父母前往英國。1928年進入牛津大學攻讀哲學,1939年撰寫《卡爾·馬剋思》,1944年轉嚮觀念史研究。1957年就職牛津大學社會與政治理論教授,發錶具有開創性的“兩種自由概念”演說,同年獲封爵士。1966年參與創辦牛津大學沃爾夫森學院並齣任首任院長。作為傑齣的觀念史學傢和學科主要奠基人,先後被授予耶路撒冷文學奬和伊拉斯謨奬。
浪漫主義之後,世界不再一樣,
伯林之後,浪漫主義不再一樣。
本書根據1965年伯林所做的“浪漫主義”梅隆講座錄音整理而成。自浪漫主義的定義始,曆陳其濫觴、生長和壯大,抉發其巨大而持久的影響力,伯林藉前人所未發的觀念史視角,展現齣浪漫主義革命作為認知方式和思想意識的無比力 量。伯林的演講結構瞭然,思維縝密,典故如排山倒海,排比如山洪傾瀉,是豪宕的思想音樂,是天神眷顧的天纔時刻。
“伯林在這部作品中淋灕盡緻地展現瞭他的學術天分:思維敏捷、博學機智、深刻且令人振奮。閱讀本書,猶如目睹鮮活的思想從天纔頭腦的熔爐中鍛造而齣。”
——約翰·班維爾
“無論是對首相、總統來說,還是對文化批評傢而言,本書都是一部開捲有益的作品。伯林的寫作為我們展現齣,當我們麵對人類需求和渴望的多樣性,以及不同理想之間互不兼容的態勢時,我們需要具備怎樣的寬容和理解力。”
——彼得·馬德福德,《泰晤士報文學增刊》
“你能聽到語言的洪流不斷膨脹,互相撞擊,一次次地洶湧澎湃……發人深省,激蕩人心,充滿自然的原始張力。這也正是浪漫主義的核心所在。”
——《關鍵報道者》
發表於2025-04-25
浪漫主義的根源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觀念史之所以會與文學創作契閤,很大程度上是得益於文學創作基於其時代背景所傳達齣來的“意識”或“精神”,任何活的“主義”都不會是先有教條式的條條框框然後再有人去為之捨身殉難。真正的主義,必將是紮根於時代的氛圍,在時代所迸發齣的精神氣質中閤流而齣的一條精神綫索...
評分 評分伯林的這本演講錄是他一貫的風格,旁徵博引,肆意汪洋。譯筆也非常流暢,不會像本係列的另一本《俄國思想傢》那麼時不時有砢眼的詞句打斷閱讀的樂趣。 說迴書本身,伯林一開頭就提瞭個尖銳的問題:是什麼能將自然主義的閑士和標新立異的新新人類拉到同一個陣營:如何定義浪漫...
評分這兩天是大晴天,白天萬裏無雲,晚上孤月高懸。與滿月相對,容易讓人産生懷舊感。已經是2008年瞭,再過11年,我們就進入瞭21世紀20年代。我不知道人們怎麼稱呼一個世紀的第二個十年,第一個十年可以稱作是頭十年,第二個十年又不能說是“10年代”。金融危機和隨之必然而來的經...
評分以賽亞·柏林著, 亨利·哈代編, 呂梁 等譯(2011). 浪漫主義的根源. 南京:譯林齣版社. 共183頁. 浪漫主義是一個危險和混亂的領域。“事實上,關於浪漫主義的著述要比浪漫主義文學本身龐大,而關於浪漫主義之界定的著述要比浪漫主義的著述更加龐大。”(第9頁)在柏林看來...
圖書標籤: 以賽亞·伯林 浪漫主義 思想史 英國 哲學 社科 譯林齣版社 2019
太慘瞭……跟著老師一路念下來,小資的自我被批判得麵目全非= =漸漸漸漸,要更明確自己的路瞭吧!
評分汪洋恣意。以前沒有注意過信仰的相互包容與浪漫主義有關,與啓濛主義的理想相反。也沒有注意過民族主義受到浪漫主義的影響。其導嚮是自由主義和存在主義。沒有像以往把浪漫主義和理性主義作對立。
評分浪漫主義的根源在於啓濛運動和德國的酸葡萄心理。啓濛運動認為一切都有答案,有規律,浪漫主義反對它,重視人的自由,並越來越激進。其影響是人們開始重視音樂本身而不是隻有歌詞,繪畫不再是像而是要錶達情感,並催生瞭存在主義,法西斯主義,自由主義。
評分說句實話,伯林這本看似汪洋恣意,視野宏大,個人以為沒有弗蘭剋那本早期浪漫派講稿好。弗蘭剋寫東西老實巴交,論證綿密細緻,純粹是在寫哲學,也難怪他的書在國內影響力沒那麼大,大概可讀性比不過伯林。
評分嚇哧嚇哧終於看完瞭,上下班路上看個兩頁就能睡到目的地,書裏麵提到的很多作傢的作品都沒有看過,兩百頁的書好不容易纔看完。啓濛運動時知識是美德,浪漫主義是真誠是美德。浪漫主義不在於你追求的結果是什麼,在於你追求的過程,因為一旦你達到瞭想要的結果,它終將也會變成需要推翻的教條,人類需要不斷地前進前進不要想在河流中找到一個永遠停留的地方。現在很多思想的根源的確來源於浪漫主義,隻不過我們都太習以為常瞭沒有發覺,也算是為看存在主義方麵的打瞭點基礎瞭
浪漫主義的根源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