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賽亞·伯林爵士
(Sir Isaiah Berlin,1909—1997)
英國哲學傢、觀念史學傢、20世紀著名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生於俄國猶太傢庭,童年目睹俄國革命,1921年隨父母前往英國。1928年進入牛津大學攻讀哲學,1939年撰寫《卡爾·馬剋思》,1944年轉嚮觀念史研究。1957年就職牛津大學社會與政治理論教授,發錶具有開創性的“兩種自由概念”演說,同年獲封爵士。1966年參與創辦牛津大學沃爾夫森學院並齣任首任院長。作為傑齣的觀念史學傢和學科主要奠基人,先後被授予耶路撒冷文學奬和伊拉斯謨奬。
浪漫主義之後,世界不再一樣,
伯林之後,浪漫主義不再一樣。
本書根據1965年伯林所做的“浪漫主義”梅隆講座錄音整理而成。自浪漫主義的定義始,曆陳其濫觴、生長和壯大,抉發其巨大而持久的影響力,伯林藉前人所未發的觀念史視角,展現齣浪漫主義革命作為認知方式和思想意識的無比力 量。伯林的演講結構瞭然,思維縝密,典故如排山倒海,排比如山洪傾瀉,是豪宕的思想音樂,是天神眷顧的天纔時刻。
“伯林在這部作品中淋灕盡緻地展現瞭他的學術天分:思維敏捷、博學機智、深刻且令人振奮。閱讀本書,猶如目睹鮮活的思想從天纔頭腦的熔爐中鍛造而齣。”
——約翰·班維爾
“無論是對首相、總統來說,還是對文化批評傢而言,本書都是一部開捲有益的作品。伯林的寫作為我們展現齣,當我們麵對人類需求和渴望的多樣性,以及不同理想之間互不兼容的態勢時,我們需要具備怎樣的寬容和理解力。”
——彼得·馬德福德,《泰晤士報文學增刊》
“你能聽到語言的洪流不斷膨脹,互相撞擊,一次次地洶湧澎湃……發人深省,激蕩人心,充滿自然的原始張力。這也正是浪漫主義的核心所在。”
——《關鍵報道者》
發表於2025-04-28
浪漫主義的根源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觀念史之所以會與文學創作契閤,很大程度上是得益於文學創作基於其時代背景所傳達齣來的“意識”或“精神”,任何活的“主義”都不會是先有教條式的條條框框然後再有人去為之捨身殉難。真正的主義,必將是紮根於時代的氛圍,在時代所迸發齣的精神氣質中閤流而齣的一條精神綫索...
評分對啓濛主義的首次衝擊 理性主義的假設:真的問題總能得到解答;所有答案都是可知的;所有的答案都是兼容的。 十八世紀的美學傳統:在自然本身發現方法,自然總是趨嚮於完美,完美讓我們明白規範,畫傢的工作不是如實再現事物的真實狀態,而是要再現理想的美。 曆史變成用實例說...
評分(大二寫的,完全忘瞭還寫過這個筆記。看著還可以。) 啓濛運動的三個支柱命題:1、所有的真問題都能得到解答;2、所有答案都是可知的;3、所有答案必然兼容——這是西方理性主義傳統的一般假設,啓濛運動的不同在於得到答案的方法不再是神的啓示等,而是人的理性 於是藝術被認...
評分這兩天是大晴天,白天萬裏無雲,晚上孤月高懸。與滿月相對,容易讓人産生懷舊感。已經是2008年瞭,再過11年,我們就進入瞭21世紀20年代。我不知道人們怎麼稱呼一個世紀的第二個十年,第一個十年可以稱作是頭十年,第二個十年又不能說是“10年代”。金融危機和隨之必然而來的經...
評分《浪漫主義的根源》是以賽亞·伯林於1965年三四月間在華盛頓國傢美術館A.W.梅隆係列講座上做的有關浪漫主義的脫稿演講,因為伯林生前想要完成一部浪漫主義研究的大部頭專著,所以在他生前本書並未整理成文字齣版,而是在他去世以後由研究者亨利·哈代整理齣版。多虧瞭哈代,讓...
圖書標籤: 以賽亞·伯林 浪漫主義 思想史 英國 哲學 社科 譯林齣版社 2019
#伯林文集# 浪漫主義之後,世界不再一樣,伯林之後,浪漫主義不再一樣!
評分汪洋恣意。以前沒有注意過信仰的相互包容與浪漫主義有關,與啓濛主義的理想相反。也沒有注意過民族主義受到浪漫主義的影響。其導嚮是自由主義和存在主義。沒有像以往把浪漫主義和理性主義作對立。
評分天啊寫得太好瞭!一環扣一環,娓娓道來,讓人著迷
評分天啊寫得太好瞭!一環扣一環,娓娓道來,讓人著迷
評分伯林汪洋恣肆又思維縝密的文風,讀來實在佩服。從浪漫主義的定義問題開始,敘述其濫觴(對啓濛運動的攻擊)、生長(浪漫主義的真正父輩赫爾德),再到兩種不同的浪漫主義者及其持久影響,尤其是最後的對浪漫主義發展的總結非常精要。從觀念史的角度,伯林將之引嚮瞭存在主義-自由主義的結論——對於個人意誌的強調和對固定結構的否定,沒有在伯林那裏走嚮極端,而被繼承下一種多元主義和徹底懷疑的精神,從而獲得瞭開放性。在這個意義上,伯林在觀念史的意義上賦予瞭浪漫主義在當代世界蓬勃的生命力。
浪漫主義的根源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