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杨,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冷战史和美国史。2008年度“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2012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者。在《历史研究》《世界历史》《美国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等专业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出版学术专著两部;获得并承担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基金基础性研究课题项目、优秀青年团队项目等多个国家、省级和校级课题项目。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了“世界觋当代史”“冷战史”“文化冷战史”“中美关系史”“世界文明史”等专业课程。对外交流方面,曾赴日本东京学艺大学交流学习一年,赴美国佛罗里达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和康奈尔大学进行学术交流访问。
发表于2024-12-23
冷战与学术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1966年3月10日上午十点零五分,美国国会参议院新楼4221室,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福布莱特宣布第二场中国政策听证会正式开始。这一场听证会的主角是来自哈佛大学的资深中国研究者费正清,他的发言将成为当时美国制定对华政策时的重要参考。整整十四年前,费正清也曾坐在参议院里...
评分1966年3月10日上午十点零五分,美国国会参议院新楼4221室,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福布莱特宣布第二场中国政策听证会正式开始。这一场听证会的主角是来自哈佛大学的资深中国研究者费正清,他的发言将成为当时美国制定对华政策时的重要参考。整整十四年前,费正清也曾坐在参议院里...
评分1966年3月10日上午十点零五分,美国国会参议院新楼4221室,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福布莱特宣布第二场中国政策听证会正式开始。这一场听证会的主角是来自哈佛大学的资深中国研究者费正清,他的发言将成为当时美国制定对华政策时的重要参考。整整十四年前,费正清也曾坐在参议院里...
评分1966年3月10日上午十点零五分,美国国会参议院新楼4221室,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福布莱特宣布第二场中国政策听证会正式开始。这一场听证会的主角是来自哈佛大学的资深中国研究者费正清,他的发言将成为当时美国制定对华政策时的重要参考。整整十四年前,费正清也曾坐在参议院里...
评分1966年3月10日上午十点零五分,美国国会参议院新楼4221室,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福布莱特宣布第二场中国政策听证会正式开始。这一场听证会的主角是来自哈佛大学的资深中国研究者费正清,他的发言将成为当时美国制定对华政策时的重要参考。整整十四年前,费正清也曾坐在参议院里...
图书标签: 学术史 冷战史 海外中国研究 美国汉学 美国 国际关系史 历史 近代史
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对冷战产生的社会与文化效应,特别是冷战影响下“政治与知识”(官智)互动关系的研究日益引发关注。中美关系是冷战时期重要的一对双边关系。冷战前期双方处于尖锐对峙状态,美国一度视中国为“比苏联更具威胁”的敌人,这一夸大了的“中国威胁”形象反过来强化了美国对华敌对与遏制政策。在中美对峙的历史背景下,美国中国学(Chinese Studies)因应“冷战需求”迅速繁荣与发展,并以一种特殊方式介入到美国对华政策制定与实施的各个环节。冷战时期美国中国学的发展实态清晰揭示出学术研究发挥的不可替代的“资政”作用,政治资金和政治运作对学术的反作用力,以及政治与学术不断交互而产生的张力。除此以外, “冷战共识”压力下中国学专家个人的政治倾向、学术思想、价值尺度乃至命运沉浮,亦是该书关注和探讨的课题。《冷战与学术:美国的中国学(1949—1972)》尝试思考并解答以下几个问题:其一,“冷战需求”与美国中国学之间的互动关系;其二,美国的中国学,广而言之,美国区域研究的动力源和推动力量究竟是什么?区域研究是否沦为美国冷战的辅助工具?其三,中美冷战对峙时期美国中国学学者的徘徊与选择。其四,如何评价中国学对美国冷战政策以及对华政策的影响?
emmm,我以为会对我论文主题的历史背景有所帮助,但是好像没有……
评分冷战特定历史背景下,学术与政治的关系。
评分#不错的梳理# 说起学术政治的平衡之术,傅高义倒是玩出花了。。。
评分emmm,我以为会对我论文主题的历史背景有所帮助,但是好像没有……
评分大致读了一遍,作者的用意是探讨美国的中国通与美国在亚洲政策之间的关系,以及引申到分析冷战时期社会科学研究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所使用的材料大部分来自胡佛研究所,比如亚洲基金会档案,魏特夫档案等。福特基金会档案的使用未超出韩铁《福特基金会与美国的中国学》范畴。未能使用费正清和戴德华的档案,以至于有些结论并不准确,但总体论述尚佳,值得一读。详细的书评稍后发表。
冷战与学术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