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玉萍,牛津大學納菲爾德學院碩士、博士,現為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係教授。2013年以富布賴特訪問學人身份赴美國哈佛大學交流,2016年在新加坡國立大學亞洲研究中心齣任資深訪問研究員。2017年獲香港中文大學頒發的傑齣研究學者奬及校長模範教學奬。
彭銦旎,北京大學社會學係本科、碩士,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係博士,現為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學係副教授。2008年、2009年先後赴牛津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剋利分校進行學術訪問。2017年起,任國際知名學術期刊Gender & Society編委。
通過對中國深圳、東莞和廣州266名農民工的深度訪談,本書描述瞭中國的城鄉遷移對傢庭和性彆關係的改變。而這一探討,是通過聚焦於男性和男性氣質的改變來完成的。
作者在書中展示瞭這場始於三十多年前的大規模城鄉遷移是如何重塑男性農民工作為愛人、丈夫、父親和兒子的角色的。在這場為瞭生計的“搏鬥”中,男性農民工做齣瞭“男性氣質的妥協”:他們通過在夫妻權力和傢務分工中做齣讓步、重新定義孝順和父職等方式,努力維護著傢庭中的性彆界綫和他們在傢庭中的象徵性的支配地位。
這些男性農民工及其傢庭的故事,也揭示瞭中國經濟改革、現代化和社會轉型的另一個側麵。
本書榮獲國際社會學協會移民研究2018年度最佳圖書奬 (International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RC31 Sociology of Migration 2018 Best Book Award)
發表於2025-04-26
男性妥協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在時代的浪潮中沉浮恐怕是我們大多數人的命運。但要在大潮中掬起一朵浪花,並將其輪廓形狀完整清晰地示於世人,很考驗社會研究者的功力。這也是《男性妥協:中國的城鄉遷移、傢庭和性彆》一書的獨到和成功之處。改革開放以來,從鄉村到城市的遷徙波瀾壯闊、捲挾億萬農民工,相...
評分看的總算明白瞭,當時在北京三裏屯裏某書店的社科類書櫃挑挑揀揀,看見這個,拿起來翻瞭會介紹,覺得有意思就買瞭。 沒想到這個書成為瞭我理解我爸媽非常有用的書,本書藉助儒傢思想對中國人的傢庭觀念的貫通去分析男性如何在城鄉遷移中應對自己的戀愛、婚姻、養育孩子、父母養...
評分一、引言:城鄉長期流動與農民工傢庭變遷問題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新生代農民工逐漸成為打工勞動力的主體,其城鄉流動模式已發生轉變,改革早期(改革開放開始至21世紀初)的單身工人婚前短暫流動和婚後以男工為主的循環流動已轉變為農民工傢庭或夫妻的長期流動,農村“空心化”...
評分來自河南農村的老瀋,是深圳一傢颱灣電子工廠的一名生産綫操作工。和中國韆韆萬萬打工者一樣,他和妻子在城裏打工,然後把大部分收入寄迴河南,供養留在老傢的兩個女兒。經濟上的支持並不能彌補情感的疏離,老瀋對兩個女兒深感歉疚。大女兒三歲的生日,祖父母買瞭生日蛋糕慶祝...
評分圖書標籤: 社會學 性彆研究 人文社科 農民工 中國 社會 中國大陸 中國研究
一直比較關注性彆話題,在萬聖書園看到封麵後就不捨得放下來。買迴去打開第一頁,就幾乎不捨得再閤上。讀的過程中,反復體會到瞭一種感受:經濟環境的改變,帶來瞭性彆分工模式的變化,不過並不意味著性彆的平權或是性彆體製的消解。類似於建國後,齣於經濟考量,雖然進行瞭性彆分工模式重塑,但在改革開放使得經濟環境變化後,性彆分工(在特定的階層內)再次迴歸到瞭原有(或者說內涵在性彆體製中)的模式。這個過程中,性彆體製沒有被反思,仍然一直在被調用。經濟環境的改變無法代替(或者很大程度上推動)對於性彆體製的理論探究與思考。不過,從性彆分工模式的反復變動中,可以一窺性彆體製的搖晃與建構性。
評分比較紮實的性彆研究,盡管乍一眼看起來沒什麼新內容,卻把許多以前人們感知到的現象和趨勢以嚴格的學術規範確定瞭下來。在女性主義的主流話語下,進一步明晰瞭遷移中的中國農村男性形象,這其實是一種“正名”。我覺得願意紮紮實實地嚮前推進這小小的一步,是可敬的。
評分把對“文化人格”的完整的需要整成男女兩性對立的僞課題。
評分上次看類似文章還是一篇研究城鎮化背景下,隨父母遷徙進城的鄉村孩子為獲得關注凸顯存在感而産生的著名的殺馬特現象的論文。與城市精英和中産階級相比,這些城市邊緣群體的狀況最不被重視,但卻反而不能忽視。忽然發現相比經濟學我可能對社會學更感興趣……現在換專業還來得及嗎?
評分很有意思的研究角度,略顯生硬的理論研究,與潘綏銘的理論正好算是反嚮研究,潘綏銘認為二十世紀正是因為中國女性不斷的解放自我,發齣聲音,使得社會越來越進步。這本書主要探討農民工進城過程中發生瞭諸多社會身份以及個體經濟社會地位的遷移,使得男性為瞭實現個體利益最大化做齣瞭諸多妥協,正是因為男性被迫妥協,纔使得傢庭關係在新時代中仍能得以穩固。
男性妥協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