鬍嘉明,香港中文大學文化與宗教研究係副教授,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文化人類學博士。研究領域為當代中國的國傢、社會、文化、資本的交叉博弈關係。曾齣版探討鄉土文化與國族話語互動的專著《延安尋真》(2018)。論文曾發錶於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Modern China、The China Journal、Cities、Urban Geography、Ethnology、China Perspectives等期刊。
張劼穎,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博士。研究領域為科學技術社會研究(STS)、環境人類學、廢棄物、勞工。曾在《社會學研究》《開放時代》等期刊發錶論文多篇。與廢棄物相關的研究包括《中國高速城市化背景下的垃圾治理睏境》《廢品和垃圾從業者的工作、生活和主體性》《環境治理中的知識生産與呈現——對垃圾焚燒技術爭議的論域分析》《廢棄物治理的三重睏境:一個社會學視角的環境問題分析》《從“生物公民”到“環保公益”:一個基於案例的環保運動軌跡分析》,以及Living with Waste:Becoming “Free” As Waste Pickers in Chinese Cities等。
【內容簡介】
沒有人喜歡垃圾。垃圾骯髒,而且是“沒用”的,不是嗎?然而,大城市每天生産的垃圾,卻吸引瞭小玲、麗雨這樣的年輕姑娘帶著嗷嗷待哺的嬰兒,從農村老傢搬到大城市郊區;我們毫不吝嗇地丟棄的衣服鞋襪,流轉到像冷水村一樣的城鄉接閤部,卻成為馬大姐和老鄉大姐這樣的拾荒女性的一種矛盾的驕傲;我們每天丟棄的一次性水瓶和餐具堆積如山,它們卻和年輕人小張的創業夢交織在一起;而我們的生活垃圾,更構築瞭許多像大熊、星星、李涵般在廢品場長大的小孩,最獨特的童年記憶。
本書就像一部以文字為載體的影片,用平視的、細膩的鏡頭,以社會學、人類學的視角,藉由對在北京居住和生活的十位拾荒者的走訪與記述,呈現瞭這個群體的日常點滴、內心獨白和傢庭故事。通過審視廢品、廢品經濟、收廢品人,作者嘗試重新看待這個城市的消費與浪費,重新理解廢品迴收經濟和空間如何與我們息息相關;通過瞭解廢品從業者的工作和生存空間,進一步認識我們的城市成員、城市化,以及中國的現代性問題。
--------------------------------------------
【編輯推薦】
在垃圾分類大潮中,當被問到“你是什麼垃圾”時,彆笑,垃圾確實是我們的一部分……
本書以社會學的視角,將垃圾作為一種標誌、一個節點,帶齣我們身處其中的巨大的物質網絡,此間,萬物皆相關聯。垃圾與城市,拾荒者與我們,相互映照,共同構成一幅“人類世”的山水畫。
在垃圾分類大潮中,拾荒者的角色是什麼、功能是什麼?他們受到瞭什麼樣的衝擊?他們可以做什麼?我們又可以為他們做什麼?
這些問題,正是本書帶給我們的啓示與思考。如作者所言:“社會科學有責任給大眾提供一種全新的看待垃圾的眼光,講述一個完整的關於‘物的社會生命’的故事。”
--------------------------------------------
【媒體推薦】
此書另闢蹊徑,帶你進入“垃圾”的世界;作為人文關懷和學術思考的結閤,是對現代的、消費的大城市生活的絕佳反思,深刻而富有趣味。
——陳冠中(作傢)
“收廢品的人”是都市生活中的“隱形人”。人們天天看見他們,但又似乎從來看不見他們。《廢品生活》引領我們去端詳凝視這些人——不僅僅是去發掘他們的卑微與掙紮,更是去發現他們如何在卑微與掙紮中構建自尊和“意義”,以此捍衛人之為人的完整。富有同情但不煽情,好看但不失學理,是一部理解當代中國的人類學力作。
——劉瑜(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政治學係副教授)
買買買,也是丟丟丟。嘉明與劼穎的《廢品生活》是一部描繪收廢品人的民族誌,也是一幅“人類世”(Anthropocene)的山水畫,揭示垃圾並非中國經濟奇跡的廢渣或副産品,反而是現代生産方式的核心,所謂垃圾圍城,垃圾就是當代生活的隱喻。作者以人類學傢的眼光,以物觀我,見微知著,從廢品齣發,觀照中國的盛世背後,社會的建構重組、空間的流轉變幻、百姓的得失尋覓。
——盧思騁(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總乾事)
發表於2024-11-04
廢品生活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廢品”的實踐】 1.作為物品:被丟棄、骯髒、可迴收、被挑選後有價值 2.文化體現:綠色環保、丟棄文化、工業文化、作為文明與落後的文化區隔 3.標識身份:建立區隔、城鄉主體性的建構。依靠廢品生活的人如何建構自我認同?遺忘廢品、與廢品撇開關係的人如何通過“骯髒”與“...
評分導言 尋找“最大受害者”的敘述,通常隻會抬高研究者的道德位置,而無益於理解社會問題的復雜性,也無法讓我們想象一種更為進步的社會環境。 試圖呈現這個群體的豐富性和多元性。我們不願意把他們變成中産階級觀看和憐憫的對象,而是把他們放在主體的位置上,用“主體間”的方...
評分【“廢品”的實踐】 1.作為物品:被丟棄、骯髒、可迴收、被挑選後有價值 2.文化體現:綠色環保、丟棄文化、工業文化、作為文明與落後的文化區隔 3.標識身份:建立區隔、城鄉主體性的建構。依靠廢品生活的人如何建構自我認同?遺忘廢品、與廢品撇開關係的人如何通過“骯髒”與“...
評分 評分【“廢品”的實踐】 1.作為物品:被丟棄、骯髒、可迴收、被挑選後有價值 2.文化體現:綠色環保、丟棄文化、工業文化、作為文明與落後的文化區隔 3.標識身份:建立區隔、城鄉主體性的建構。依靠廢品生活的人如何建構自我認同?遺忘廢品、與廢品撇開關係的人如何通過“骯髒”與“...
圖書標籤: 社會學 人類學 城市研究 廢品 人文 生活 三聯 邊緣
他們共同閤作的目標是齣於傢庭責任,為瞭追求正常生活,體現自身價值。得到依靠、安全感、幸福感、自由。用偉大的愛做小事,卻犧牲瞭自我。
評分廢品迴收是一個職業。而從事這個行業的人,也值得“拾荒者”或者是“廢品從業者”這樣一個稱呼。他們的人生故事,其實和其他職業沒有什麼不同,都是“生計帶來改變”,隻不過,他們的生計比你想象的更難,他們帶來的改變,也比你想象的更大。
評分2020.3.26@通勤聽。“我在北京二環用手機點一份外賣,不到24小時,廢棄的飯盒就到瞭五環外的一個年輕拾荒者手上。現在,同一個垃圾袋裏還有我女兒的玩具部件,它混閤著金屬、塑料和兩節一次性乾電池。年輕人的兒子在垃圾山中發現並繼續玩耍這玩具。再造後,這些垃圾又變成瞭手機APP上售賣的廉價塑膠小黃鴨,被我買迴傢給女兒,隱隱地散發著古怪的氣味。沒能再造的垃圾最終被送進焚燒爐,和其他垃圾在850度的烈焰當中燃燒、化閤,最後化為一縷煙塵。一陣北風颳來,被我吸迴體內。所以,當上海大媽問“你是什麼垃圾”的時候,彆笑,垃圾確實是我們的一部分。” 這些我們看不見的“隱形人”,也是我們的一部分。
評分很好的一本社會紀實文學
評分但是吧有的阿姨有點太過瞭,上門來問影響人就不太好瞭
廢品生活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