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1890-1969),江西修水人。早年留学日本及欧美,先后就读于德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法国巴黎高等政治学校和美国哈佛大学。一九二五年受聘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回国任教。后任清华大学中文、历史系合聘教授,兼任中央研究院理事、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第一组主任及故宫博物院理事等,其后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一九三七年“芦沟桥事变”后带全家离北平南行,先后任教于西南联合大学、香港大学、广西大学和燕京大学。一九三九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通讯院士。一九四二年后为教育部聘任教授。一九四六年回清华大学任教。一九四八年南迁广州,任岭南大学教授,一九五二年后为中山大学教授。一九五五年后并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
发表于2025-02-02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是已故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的一部名著,是学习和研究魏晋南北朝史和隋唐史的必读书,也是初学读史者的入门书。 陈先生在《叙论》中说:“此书本为供初学读史者参考而作。”但该书写成于1939年,采用浅近的文言,文章体裁更与现今常见的史学著作不同,对今...
评分陈三立有诗,“凭栏一片风云气,来做神州袖手人”,陈寅恪有诗,“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寅恪所负之气不知是否乃父所谓风云气,不过其史学研究荷载极大现实关切,虽有四海无人独对夕阳之慨,终非“神州袖手人”。 不见识深刻就永远不知道什么是肤浅,现在读书氛围...
评分今年是陈寅恪先生逝世四十周年,对他最好的纪念就是好好读书,特别是细读陈先生的著作。 十三岁开始到日本留学,一生留学二十几载,精通语言二十几种,手中却仅握复旦公学的文凭,当初梁启超推荐其为清华国学院导师时,梁任公对校长说,我可以说著作等身,当却比不过...
评分[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关陇集团”这一中古政治史概念出自陈寅恪先生《唐代政治史述论稿》,自概念提出后,对国内外中国中古史研究影响颇大,甚至可以说正是有了“关中本位政策”、“关陇集团”等研究范式,才会使得中古史研究绕不开陈寅恪。随着国内中古史...
评分此书无论生前抑或身后,名不可不谓矜诚之至。其芜廊已成,后人若欲突破,亦必先窥牖而望,俟而以寻天倪。陈寅恪先生所创诸多如今已成范式,内容自不必说,其"牛李党争"以及中唐以降之人口等诸多问题对后学者来说是无法绕过去的。即便作者谦逊称之为":草率写成此书,命之曰稿者...
图书标签: 陈寅恪 历史·中国·隋唐 中古史 中文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没错,我就是来支持陈先生此书简体横排的,此举能方便许多想读书的人。那些故意打低分的,应当读一读毛教员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不过这些家伙多半也是诋毁教员的先锋。先生尝谓“理解之同情”,不理解而大讲同情,是最大的媚俗。争横竖简繁之短长,甚可笑,甚无味。
评分不做评论,有繁体横排更佳。繁体字都看得懂,挡住大家的主要是竖排。
评分不尊重遗愿就罢了 一公版立马上市了 这是提前策划好的吧 价格还那么贵。
评分我尊重情怀,也尊重时势变迁。不要搞神化。今天看见这本了,阅读的确方便。
评分用数条史料串联起逻辑,结尾用不到百字解读问题,使读者茅塞顿开。这两本小书奠定了近代研究唐史的框架和方向,读一遍不足以学透,需反复阅读领悟。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