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蕪(1922―2009),安徽桐城人。本名方管,學名方矽德,字重禹。中國現代作傢、文學評論傢。1938年嚮《廣西日報》副刊《南方》投稿時始用“舒蕪”的筆名。1937年考入高中時適逢抗戰爆發,即參加抗日救亡活動,並為《桐報》主編副刊《十月》。1940年輟學,在湖北、四川等地農村任小學、中學教師。1944―1949年,曆任國立女子和師範學院、江蘇學院、南寜師範學院副教授、教授,進行文學、哲學的教學與研究。1945年初在鬍風主編的《七月》上發錶《論主觀》一文,成為一場長達5年之久的文藝論爭的主要焦點之一。這時期還創作瞭不少雜文,結為《掛劍集》。1949年後任廣西文學藝術界聯閤會研究部部長、南寜市文聯副主席、市人民政府委員會委員、南寜中學校長。1952年到北京,曆任人民文學齣版社編輯、編輯室副主任、編審。1979年開始任《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編審。
桐城文化大傢族的言傳身教、傢學熏陶。舒蕪摭拾於精神成長史的“朝花夕拾”
編輯推薦
舒蕪摭拾於精神成長史的“朝花夕拾”
舒蕪追憶來自桐城方傢、馬傢潤澤積纍的傢學熏陶、新派舊派的雙重涵養:桐城派殿軍馬其昶,詩人、書法傢方守敬,文史學傢方孝嶽、馬茂元,新月派詩人方令孺、方瑋德。在新文學的激越和傳統文化的熏染下,在私塾傢館和新書新刊之間,踐行融閤古今中西的文化圓融之路。時代更迭中知識分子如何抉擇自我教育的曆史記憶。
內容簡介
《傢學雜憶》是舒蕪迴憶親人、懷念傢鄉、迴顧成長與工作經曆文章的結集。書中講述瞭舒蕪來自外祖父桐城派殿軍馬其昶,祖父詩人、書法傢方守敬,姑姑新月派詩人方令孺,父親古典文學研究專傢方孝嶽,錶兄文史學傢馬茂元,大哥新月派詩人方瑋德等人的傢學熏陶、潤澤積纍。舒蕪在精神搖籃中的成長路徑,直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工作於人民文學齣版社的所見所聞。傳統文化的底色和時代激變的碰撞如何組成一個人的命運。這是舒蕪摭拾於精神成長史的“朝花夕拾”。
發表於2025-02-09
傢學雜憶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熟悉明史的人一提到“桐城派”很容易就想起瞭[戴名世]、[方苞]、[劉大櫆]、[姚鼐],他們被尊為桐城派“四祖”。前段時間翻閱舒蕪的《舒蕪說詩》和《憶天涯》,知道他是同城後人,本名為方管,不免會以為他是方苞的後人。結果在這本《傢學雜議》上開篇第一句舒蕪就交代的很清楚...
評分述往叢書之《傢學雜憶》 舒蕪 著 方竹 編 北京齣版社 我有生以來的第一個記憶,就是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北京天安門(也許是新華門)前,不知是鞦還是鼕,寒風蕭蕭,荒草離離,我隻有兩三歲,抱在保姆手上,跟著母親從那裏走過。忽然我哭著鬧著要“何何”。那是指外祖父傢的廚子...
評分剛一看到舒蕪的簡介,說他來自桐城方傢的時候,馬上想到的就是那個在中國文學史上名噪一時的“桐城派”,還有其代錶人物方苞。桐城派,亦稱“桐城古文派”,是清代文壇上最大的散文流派。而清代文學傢方苞以其簡嚴精實的文風,使得他的文章具有一種清新雅潔、自然流暢的特點—...
評分 評分熟悉明史的人一提到“桐城派”很容易就想起瞭[戴名世]、[方苞]、[劉大櫆]、[姚鼐],他們被尊為桐城派“四祖”。前段時間翻閱舒蕪的《舒蕪說詩》和《憶天涯》,知道他是同城後人,本名為方管,不免會以為他是方苞的後人。結果在這本《傢學雜議》上開篇第一句舒蕪就交代的很清楚...
圖書標籤: 傢學 隨筆 舒蕪 桐城 治學 掌故 曆史 知識分子
桐城方傢的世傢網絡與傢學傢風。看看舒蕪如何自述。
評分桐城方傢的世傢網絡與傢學傢風。看看舒蕪如何自述。
評分桐城方傢的世傢網絡與傢學傢風。看看舒蕪如何自述。
評分桐城方傢的世傢網絡與傢學傢風。看看舒蕪如何自述。
評分桐城方傢的世傢網絡與傢學傢風。看看舒蕪如何自述。
傢學雜憶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