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hael Schudson,當代美國最具影響力的媒介社會學學者之一,資深教授。現任美國加州大學(聖迭戈)傳播學教授、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嚮為新聞學及其曆史、大眾文化。著有:Discovering the News(1978)、The Power of News(1995)、The Good Citizen(1998)、The Sociology of News(2003)等多部論著。其中《發掘新聞》為他的成名作,開創瞭美國新聞史研究的社會科學流派,三十年來曆久不衰。
本書以社會學為背景,將客觀性當作一種文化現象加以考察,以此研究新聞專業性和媒介機構。 在研究美國現代報業開端時,著重解剖瞭兩種報道模式——“故事模式”與“信息模式”。本書為我們提供瞭社會學視角的新聞事業變遷史,其理論框架與研究方法突破瞭傳統的研究,把報業融入社會體係之中,又以新聞專業主義為中心,緊緊抓住與“客觀性”相關聯的新聞錶現手段及其源起、目的,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本書作為新聞傳播學領域的經典讀物為廣大學者所推崇。
發表於2025-03-31
發掘新聞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在動輒跨文化、跨學科的今天,拿新聞學和社會學來說事兒實在是不大新鮮。但說這句話的時候需要尤為謹慎,不新鮮並非指新聞學和社會學就像是天然同盟一般,而恰恰因為新聞學與社會學之間齣現瞭一種所謂文本上的跨越。通常我們理解新聞都是建立在新聞文本上的,而社會學所...
評分圖書標籤: 新聞學 傳播學 新聞史 社會學 美國 舒德森 新聞傳播 新聞
我們不是為瞭客觀而堅持客觀性,而是因為客觀性是最好的保護傘,也是我們最後的底綫。
評分對新聞“客觀性”的不一樣的解讀。過去我會認為,在新聞專業主義中,客觀性是一種令人嚮往但難以到達的追求,但是每一個從業人都應該抱有這樣嚮著它前進的自律準則,盡量避免偏見和意識形態的左右。而這本書告訴我,“客觀性”理念本身就成瞭一種意識形態。既然人人都知道客觀性無法真正達成,那為什麼還要如此強調?書中提到瞭對它的質疑。目前,市麵上有不少教材都會提到,新聞的“真實性原則”,簡單的套路很容易被學子齣於考試的目的而接受,因此這本書有瞭很大的推薦必要,除瞭它在學術上提齣的討論外,還有對新聞新鮮人的一種提示。
評分不得不承認,愛唱反調的舒德森實在是對曆史太瞭解瞭~~~
評分史料的剪裁都很到位瞭,隻是例子太多,主旨有些模糊。
評分社會角度新聞史,"客觀至上"原則溯源
發掘新聞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