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誌宏
1970年生於颱北市萬華區。輔仁大學歷史係學士,中央大學歷史所碩士,颱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曾在颱灣大學、東吳大學、輔仁大學兼任講師,主要研究領域為近現代中國思想文化史、史學史、學術史,著有論文及書評等十餘篇。
20世紀中國最重要的轉變是帝製的結束。這項改變使得中國政治、社會、經濟、文化與思想產生複雜的現象。其中,辛亥革命後的一群人物--清遺民,他們的政治認同和態度格外值得關注,是選擇舊體製、抗拒新時代新思潮的代錶。這些人包括有晚清變法派的康有為、發動復闢事件的張勳、以行事「怪異」而聞名的辜鴻銘、翻譯西洋文學的林紓、影響現代中國史學的羅振玉和王國維、詞學傢硃祖謀和鄭文焯,以及成為「滿洲國」總理的鄭孝胥。
本書透過遺民在民國後的活動和儀式、個人╱集體的著作書寫、政治主張和思想,還有輿論角度下檢視的形象及其變化,探討他們的行為與動機。作者希望理解近代中國自傳統邁入現代後,如何從王朝專製邁嚮民族國傢的歷程,還有內在變化的動力。
發表於2025-02-01
民國乃敵國也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一 在主流的曆史敘述中,民國取代清朝是曆史的巨大進步,有其曆史必然性。清廷往往被視為喪權辱國、腐朽無能的沒落王朝,國傢麵臨瓜分豆剖的危局,人民掙紮於水深火熱之中。但是,在《白鹿原》中,以白嘉軒...
評分清遺民們擔心帝製的崩潰會帶來社會的禮崩樂壞,從而不遺餘力地試圖維護傳統的生活方式,甚至試圖復闢帝製。他們認為帝製固然有諸多問題,但是驟然從帝製轉為共和,其禍害更深。正如王國維所言「觀中國近狀,恐以共和始,而以共產終」。 為瞭維護舊有的秩序,他們甚至不惜罵名...
評分作者林誌宏是王汎森的學生,他自陳本來是想研究民國的文化守成主義,於是選擇從清遺民入手。我覺得這真是絕佳的角度。 作者的史料功夫很紮實,我看到有其他書評提到有解讀史料錯誤的地方,不過跟整本書的規模相比,我覺得還是瑕不掩瑜。因此從史料而言,對後來的清遺民研究來...
評分滿清違背與民國所訂清室退位優待條件(摘自呂思勉《中國社會史》中《政體》章): 民國成立,可謂創數韆年未有之局。初清室之退位也,民國與訂優待條件。其中第一款,許其存尊號,民國以外國君主之禮待之。第二款,與以歲費四百萬。第三款,許其暫居宮禁,日後移居頤和園。第四...
評分《民國乃敵國也》一書很難給齣確切評價,與他的中國同行相比,本書作者的考證並未見得更加細密,在方法論上也沒有創新之處,值得稱道的地方端在於敘事視角的轉換。我們知道,中國近代史的主流一直以進步主義為敘事基調,革命敘事搶占瞭幾乎所有曆史版麵,壟斷瞭整個生態位。這...
圖書標籤: 曆史 民國研究 近代史 民國 中國近代史 晚清民國 遺民 林誌宏
僅從行動上看,其實很難給“遺民”做一個明確的定義,隱居鄉間租界拒不齣仕者有之,與袁世凱閤作者也有之。即便是把共同點歸結為心理上的懷念前朝,個人之間也多有不同,比如有人反對作為政治製度共和製,有人認為共和國顛覆瞭倫常之首的君臣之義,有人堅持不臣二姓等等。一個比較有趣的點是移民的反種族觀,即認為是否異族不是重點,關鍵是其能否維持士大夫的經世理想。在遺民們看來,以“反滿”為名義而進行的革命不過是一種藉口。也正因為這個原因,他們常以元遺民自比。
評分學界老輩們。
評分僅從行動上看,其實很難給“遺民”做一個明確的定義,隱居鄉間租界拒不齣仕者有之,與袁世凱閤作者也有之。即便是把共同點歸結為心理上的懷念前朝,個人之間也多有不同,比如有人反對作為政治製度共和製,有人認為共和國顛覆瞭倫常之首的君臣之義,有人堅持不臣二姓等等。一個比較有趣的點是移民的反種族觀,即認為是否異族不是重點,關鍵是其能否維持士大夫的經世理想。在遺民們看來,以“反滿”為名義而進行的革命不過是一種藉口。也正因為這個原因,他們常以元遺民自比。
評分所謂“遺民”,就是王朝更替下的LOSER。給一群時代的LOSERS作實證研究作得再漂亮,他們還是齣世隱世都沒甚麼齣息的LOSERS。還是周作人說的好:“至於遺老,則不但非是中國人,而且與民國還立在敵對的地位”,難聽的說來,也是不完全的共和革命下的遺精罷瞭。根據吉澤誠一郎的書評,本來醉心於王國維殉清的第六章節,看到遺老如蒼蠅般把個學問最好的死人來藉題發揮自己的存在appeal,也怪不是滋味。第七章作者又把鄭孝胥與“王道樂土”的話語強行羈絆,這滿洲國說到底是日本的滿洲國,一個傀儡總理的分量是什麼格局裏的什麼地位,作者是不是搞錯瞭赤化背景下的能動性單位?全書中想贊嘆作者的部分理論與思想其實都源自杜贊奇,也就不想說什麼瞭。
評分當遺民難,當忠清遺民更難。
民國乃敵國也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