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文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本書圍繞著清末民初這個特殊時段(大緻囊括1898-1918二十年),就"晚明想象"這一特殊話題展開討論,意圖重現上一個世紀之交齣現並流行於全國上下的一個特殊的文化現象--"無報不談明末事",從能夠提供當時情境、氛圍的材料入手,力圖迴到現場,體察這種敘述和想象之所以發生並呈現彼種情態的現實緣由和曆史淵源,知其然進而知其所以然。
自序:"站著讀書"與"三十而立" 導言:一場敘說曆史的話語盛宴 第一章 從江湖到廟堂:晚清的"晚明三大傢"
第二章 "國族"還是"文化":論"遺"
第三章 論"士"與結"社":曆史的"寫作"與"模擬"
第四章 風流雲散:晚明"艷跡"的黯然迴眸
第五章 野史·小說·名物文章:文體決定下的內容
第六章 寓教於樂的尷尬:走嚮"通俗"的晚明敘事
尾聲:迴歸書齋的"晚明想像"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
後記:"一個人的情書"·"逃嚮世界"
發表於2024-12-22
清末民初的晚明想象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圖書標籤: 思想史 曆史 文化研究 明末清初 秦燕春 近代史 遺民 中國近代史
關於一部淒婉哀艷的晚明史何以根據時代需要被製作而成,又最終被棄若敝履的精彩解讀。一切曆史都是當代史,先哲誠不我欺
評分翻瞭一遍,沒細翻。作者應該是蠻有纔氣的,選取的角度真的很好,很好玩、也很有意思的一個問題,文筆也不錯。作者主要是集中在幾個問題上的專題研究,多集中在上層,從文化大佬等的論述中來闡釋當時的晚明想像。另外,轉引有些多,如四庫全書總目、日知錄序等等常見史料都轉引,有點怪。論民國時期某齣版社齣版王夫之《讀宋論》(原文如此)時,還列齣瞭孔網的網址,這也怪怪的。不知是不是因為是文學論文的緣故,引用報刊資料不多,而報刊是當時最直接、最及時的展開吧。而相應的,引述魯迅等人的說法,有些是小說,如以《阿Q正傳》對造反服飾的描述來論述底層民眾在推翻清朝統治中的明朝記憶,這也不一定站得住,像魯迅本就是上層,他筆下的人物是不是代錶瞭真正的下層,這也成疑。從報刊齣發的總體性、思潮性的民眾想像論述較少。
評分材料有用,也發現瞭一些東西,但總體而言其研究、見解、和論述都非常的不成熟。作者的知識和分析訓練,都撐不起書的主題,不但分析不瞭其發現的現象,還在論述這些現象的時候對其並不瞭解的曆史人物注入一種passive aggressive的判斷語調。
評分說實話,我是第一次看連“這書寫的最好是後記”,這種話都說不齣的學術著作。隻能說,這書可能最好的是前言。作者自言從醫學跨入文學,從書的主題和架構看,意圖極端宏大,功力卻極端有限。文史底子的匱乏,讓此書看著像材料摘編(還多數是轉述),不像博士論文。章節安排略顯鬆散,更要命的是,每章的論述主題,都顯得和書題疏離。總有看論述看不懂論述者為何物的感覺。同時行文風格滯澀,可讀性不強,如果不是我自己研究這個時段,恐怕讀一半就懶得看瞭。人文學科是書喂齣來的,沒有這個前提,選題再好,自己也拿不住
評分所謂“河山終古誤文人”,“封建製已被傳統理想化為曆史上最原始的製度”。這些奉著節義,迴眸晚明的文人儒士或修史或結社,或保國之精神,雖人人有自己的脾胃,但究其姿態都是有跡可循的。隻是“易代隨時,迷戀則愚”,縱夢裏杜鵑商女、筆下碧血桃花,又怎比得上汪兆銘一騎北上刺親王來的石破天驚!做骸骨的迷戀者,看似無可奈何,何嘗不是一種最舒服的生存方式呢?
清末民初的晚明想象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