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罗兰•巴尔特,法国著名结构主义文学理论家与文化评论家。其一生经历可大致划分三个阶段:媒体文化评论期(1947—1962)、高等研究院教学期(1962—1976),以及法兰西学院讲座教授期(1976—1980)。他和存在主义大师萨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文学思想界前后辉映,并被公认为是蒙田以来法国最杰出的散文大家之一。
罗兰•巴尔特在法国开创了研究社会、历史、文化、文学深层意义的结构主义和符号学方法,发表了大量分析文章和专著,其丰富的符号学研究成果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性。巴尔特的符号学理论,从崭新的角度,以敏锐的目光,剖析了时装、照片、电影、广告、叙事、汽车、烹饪等各种文化现象的“记号体系”,从而深刻地改变了人们观察和认识世界及历史的方式。晚期巴尔特对当代西方文化和文学的思考进一步深化,超越了前期结构主义立场,朝向有关意义基础、下意识心理、文学本质等后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认识论问题的探讨。
罗兰•巴尔特对于西方未来学术和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其学术遗产对于非西方文化思想传统的现代化发展,也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他的思想和研究领域宽广,其作品适合于关心人文科学各领域、特别是文学理论领域的广大读者研读。
发表于2025-01-03
Journal de deuil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1 我没读止庵的《惜别》,视频里听他讲,母亲去世后,他花了2年(?)的时间将这种“惜别”之痛写出来,算是惜别母亲,也算是将自我从某种悲痛中解救出来。《惜别》写完,止庵坦言,并无什么用。 2 是否有一种情绪,最终刻在你生命里,从生到死,你都有一种背负之感,难以呼吸...
评分不做姿态的爱 不矫揉造作,只是去爱 只有亲人——母亲—— 那是绝对稳定的存在 因为有这样的经验所以我们才会对纯粹的爱情有着憧憬和渴望 但我们在打心眼里希望爱情也同样稳定的同时自觉或不自觉地不相信它会稳定 于是我们需要证明,我们需要姿态——只有互相印证,姿态才能成...
评分不做姿态的爱 不矫揉造作,只是去爱 只有亲人——母亲—— 那是绝对稳定的存在 因为有这样的经验所以我们才会对纯粹的爱情有着憧憬和渴望 但我们在打心眼里希望爱情也同样稳定的同时自觉或不自觉地不相信它会稳定 于是我们需要证明,我们需要姿态——只有互相印证,姿态才能成...
评分怀念,或哀痛倾诉 ——读《哀痛日记》 在收到罗兰·巴尔特的《哀痛日记》的那天晚上,我少有地在本书扉页的空白处写下了这样的话:这样一本精致的小书,阅读从此刻开始,我想这样的过程一定是慢一些、再慢一些的。尤其是面对《哀痛日记》,我唯有一条条地感知。 作为法国著...
评分——罗兰巴特的最后悲伤 超越一切就是归于平凡,永恒就是绝望,慈悲就是悲伤。 这是一部由语词、不连贯的句子构成的书,它甚至类似一幅心电图,读者需要通过这些日记中反复出现、变动甚微的词语来推测罗兰巴特整体的心理变化。 但是,破碎的形式与结构却无损...
图书标签: 法语 Barthes 罗兰·巴特 法国 français Roland_Barthes @法文书 @信+日记
Journal de deuil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