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念申,现任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教授、历史系教授。著有Making Borders in Modern East Asia: The Tumen River Demarcation, 1881–1919(剑桥大学出版社,2018)和《发现东亚》,关注全球及区域视角下的中国近现代史,边疆及民族等。
发表于2024-12-22
发现东亚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这本书争议挺大,不仅仅是因为讨论的话题时空跨度大及现实性强,还有部分是作者在书中后半部分的观点问题。在作者看来,中国乃至东亚所谓“现代化”进程的历史叙事根源自殖民现代性对“现代”的定义,是将东亚复杂的形态演进固化成了一个线性叙事(有似所谓的“辉格史观”)。...
评分 评分《发现东亚》 一本用建构主义、反本质主义和去西方中心视角,着眼于东亚从16世纪至今历史进程——特别是近现代史——的书,以试图解剖东亚近现代史中关于国家、国际关系、民族认同、欧洲亚洲等事物的建构过程(我称之为“对尺子和镜子的重新审视”),回应东亚的现代性是否有其...
评分图书标签:
★清华教授口碑之作,万历十五年之后的东亚新史,一本书读懂东亚五百年
——以全球史视野横观东亚,重建“中国何以成为「中国」、中日韩何以成为「东亚」”的曲折进程。
——文景历史写作奖十强作品,滨下武志、李伯重、陆扬、罗新、孙歌、杨念群等国内外知名学者力荐!
★打破偏见、颠覆常识,重新发现我们自以为熟悉的东亚世界
——清朝没有“停滞”,日本未曾“锁国”?“亚洲”原来是现代人集体发明的另类传统?“中国”的概念竟然晚至清朝才定型!
——东亚和西欧,谁代表文明和胜利,谁代表蒙昧和失败?我们应该指责侵略者不义,还是被侵略者不够“先进”?我们所谓的“共识”,实际只是偏见,其后徘徊的是欧洲中心主义的幽灵。
★以历史回应时代情绪,追寻东亚现代困境的源头
——风口浪尖上的“东亚”:教育内卷、家庭创伤、性别困境、精神内耗……围绕“东亚”展开的舆论话题层出不穷:为什么我们是“东亚”?“东亚”对我们又意味着什么?
“探讨东亚‘是什么’,其实就是探讨东亚人群的某种具有代表性的集体记忆。”——宋念申
★精装焕新封面,增补序言与章节,全面修订文字,收录28幅彩色插图
.
今天我们习以为常的“中国”和“东亚”是晚近才形成的概念,前者在清代逐渐定型,后者则在近130年来才为人熟知。我们身处其中,并自以为熟悉的东亚世界,其实充满了神话与偏见,有待重新发现和认识。
本书书写的就是16世纪以来东亚变迁、动荡、碰撞、发展、互相塑造的历史。从1592的万历朝鲜之役开启东亚现代进程,到当下的东亚转向,学者宋念申在全球史的视野中,深入历史过程,重述被偏见遮蔽的故事,揭开夹在黑白之间的真实,描绘了一幅名为“东亚”的历史脉络图,讲述五百年来,在今天被称为“东亚”的这片区域,历史是如何展开的。
.
《发现东亚》把以时间与事件为主的各国历史,转变为从东亚空间关系的变化来分析、反思东亚历史。著者引证历史上的“主角”,并构想把他们重新投入当代国际政治的脉络中。如“林则徐在纽约”一节,代表了对东亚的新发现,即从美国视野或全球视野表现东亚的新现代性。著者在重新反思东亚历史的过程中,展示了冷战后历史争论的范式。
——日本历史学家、汉学家 滨下武志
这是一部有新意、有根据、有趣味的“三有”之书,为大众了解我们身处的东亚世界的过去提供了很好的知识。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李伯重
关心中国近现代史的读者,应人手一册。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陆扬
历史是断裂与延续、发明与扬弃、记忆与遗忘的持续过程,宋念申把我们自以为熟悉的“东亚”展示在历史过程中,先使它陌生,再让它重回我们的思想,带着崭新的意义。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罗新
东亚不仅是实体的地理空间,也是流动变化着的人间世界。发现,因此成为进入东亚的入口:本书向我们展示了“发现”的重要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孙歌
本书融合了最新的学界讨论成果与个人思考,对东亚如何进入现代的问题提出了具有特色的看法。不仅在写作上深入浅出,而且搭配了不少的时事与流行文化,不仅能作到雅俗共赏,而且也适合作为大学东亚史课堂的教科书或补充教材。相信读者在读过本书之后,能够对明清以降的东亚局势和演变有概括的了解,而且能为更深入的思考提供准备。
——中正大学历史学系助理教授 蔡伟杰
对地理概念的知识考古,也是对历史政治的重新发现和阐释。《发现东亚》实践了这一方法论,在全球史的视野中梳理了中、日、韩成为“东亚”的曲折进程,重构了16世纪以来该地区的冲撞、变革与重组,也凸显了全球史与地域史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作者自觉地将课堂探究转化为公共史学,思想与写作的展开方式均有一定的爆发力和争辩性。
——文景历史写作奖评委会推荐语
重读《发现东亚》,宋念申老师的修订版代序已将个中真意道尽,欧洲人无法解释的东亚,就轮到东亚人自己解释,以多元现代化(性)反一切欧洲中心主义范式,从理论方法到思维方式,旗帜鲜明地反对所谓“殖民现代性”。新清史“发现”的内亚帝国其实可以继续向前推至隋唐甚至北朝,而近现代全球史中的东亚也从未遗世独立,充其量被“边缘”,老生常谈的欧洲史“中西相遇”之外,在美洲史中还扮演意想不到的关键角色,有力挑战了费正清的“冲击-回应”理论。多年来东亚研究始终因为国际政治的现实问题居于焦点位置,但哪怕是亚洲概念本身都是舶来品,所指称的东亚在前范式时代就已经是一个有机整体,中国史事实上应该成为一种区域史才会更加完整。
评分从全球史、区域史的视角讲述东亚的故事,打破人为的、固化的、后来的边界,视野开阔,让人耳目一新。
评分从全球史、区域史的视角讲述东亚的故事,打破人为的、固化的、后来的边界,视野开阔,让人耳目一新。
评分从全球史、区域史的视角讲述东亚的故事,打破人为的、固化的、后来的边界,视野开阔,让人耳目一新。
评分借用作者的话,“它虽然批判殖民现代性,自身却植根于其中,无法从根本上超越”(P272),“‘破旧’的意识深入人心,但‘破’之后‘立’什么,却是一个更大的难题”(P285),“乍一看,……以反现代的面目出现,可其根深蒂固的逻辑,仍然是殖民现代性带来的”(P291).
发现东亚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