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萊亞·烏皮(Lea Ypi,1979— ),生於阿爾巴尼亞,擁有羅馬拉薩皮恩紮大學哲學和文學學位、歐洲大學研究所博士學位,曾任牛津大學納菲爾德學院博士後奬研究員。現為倫敦政經學院政治學教授,主要研究馬剋思理論,兼任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哲學教授。
著有《全球公正與前衛政治能動性》《黨派的意義》和《理性的建構》。她的學術成果曾獲得英國科學院政治學卓越奬和利華休姆傑齣研究成就奬。她也是《政治哲學》雜誌的編輯,並為《衛報》和《金融時報》撰稿。
2021年,她首部麵嚮大眾的迴憶錄《在阿爾巴尼亞長大》一經齣版即成破圈經典。她也因此書入選英國雜誌《展望》2022年年度世界十大思想傢之一、德國《法蘭剋福匯報》2022年最重要的文化人物之一、西班牙《國傢報》2023年六大年度思想傢之一。
譯者簡介
吳文權,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教師,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闡釋學研究院兼職研究員,譯有《呼吸鞦韆》(第二譯者)、《文學的讀法》《中國敘事:批評與理論》《幽默》《看得見風景的房間》(第一譯者)、《唯物主義》《我桌旁的天使:珍妮特·弗雷姆自傳三部麯》等。
“我身在曆史何處”係列002
全球24傢媒體年度圖書,橫掃6項非虛構大奬
知名政治哲學教授萊亞·烏皮省思力作
“巴爾乾幾十年來最佳迴憶錄”
一位少女親曆東歐劇變的成長故事
在不確定的世界,迴望曆史如何形塑個體生命
於思想的陣痛中,找尋自由的意義
——————————————————————————————
?
內容簡介
1979年齣生的萊亞·烏皮在阿爾巴尼亞長大,一個擁有獨特曆史又鮮為外人知的東歐國傢。那些年,那裏的人們懷揣著烏托邦理想,外人幾乎無法訪問,而生活於其中的人幾乎無法離開。它是一個物質匱乏、買東西需要排隊的地方,一個充滿秘密和不可說的地方。對萊亞而言,那裏是傢,鄰裏之間互助,長輩期待孩子們能創造一個更好的世界。那裏有她的共同體和希望。
在1990年12月,在柏林牆倒塌後的一年,一切都變瞭。幾乎在一夜之間,人們可以自由投票、穿自己喜歡的衣服。再也沒有什麼可擔心的瞭。但是,工廠關閉,工作機會消失,許多人乘坐擁擠的船隻逃往意大利,最後又被送迴。掠奪性的金字塔騙局最終使這個國傢破産,導緻暴力衝突。當一代人的宏願變成另一代人的幻覺,傢族的秘密被揭露,萊亞開始追尋自由的真正含義。
?
編輯推薦
※ 權威大奬×大咖推薦×重要媒體×讀者口碑,掀起全球熱議的紀實文學力作。
6項非虛構大奬得奬&決選|全球30種語言翻譯授權;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作者塔拉·韋斯特弗、梁文道、《邊界的誘惑》作者柏琳推薦;
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阿爾巴尼亞和巴爾乾研究專傢柯靜專文推薦;
橫掃《紐約客》《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等全球24傢媒體年度圖書榜單;
Goodreads過萬人打齣4+高分|原版豆瓣讀者評論9.6高分,好評如潮。
※ 個人命運與曆史激流交織的典範之作,“巴爾乾幾十年來最佳迴憶錄”。
享譽國際的政治哲學傢萊亞·烏皮首部麵嚮大眾之作,一經齣版即成破圈典範。有人說,她簡直是被哲學傢身份耽誤的好萊塢編劇潛力股!她新穎的講述,令傢國曆史栩栩如生,為我們提供瞭一個絕佳的觀察視角。阿爾巴尼亞,那個我們可能知之甚少,又與我們有諸多相似的國傢,從此不再遙遠。
※ 以小說大師之筆,勾勒一段親曆東歐劇變的非凡成長往事。
寓言般的小故事,再現生動場景和對話,串聯起童年與少女時代的睏惑與領悟。讀者化身為孩童,一起在謊言與真相中打轉,沉浸式經曆種種黑色幽默,感受荒誕與悲愴。讀來宛如《喬喬的異想世界》遇上《我在伊朗長大》,也堪比“阿爾巴尼亞版《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在巧妙鋪陳中,她的故事,成瞭我們每一個人的故事。
※ 跟隨哲學傢,穿過時代的迷霧與廢墟,身臨一場生命與觀念洗禮。
曾經天真的女孩、如今的學者,帶我們重訪洪流中裹挾的具體麵孔,體悟種種觀念的幽微內涵,看曆史的翻雲覆雨手如何形塑個體生命。生長自切身經驗的智性思考,跨越時空仍擲地有聲,給人啓迪。
※ 一部犀利而正當時的警醒之作:在曆史遠未終結的今天,我們要如何有意義地生活?
“當我們不知道如何思考未來,那就必須迴顧過去。”迴首人生,關照當下和未來,萊亞在對自由意義的叩問中,也發齣沉落年代的希望之聲:“如果我無所作為,他們(先輩)的努力將會白費,他們的一生將會顯得毫無意義。”
?
獲奬記錄
2024年裏登奧爾圖書奬(Ridenhour Book Prize)
2022年英國皇傢文學學會翁達傑奬獲奬作品
2021年Slightly Foxed最佳首部傳記獲奬作品
2022年戈登·伯恩奬決選作品
2021年科斯塔年度最佳首部傳記決選作品
2021年貝利·吉福德奬決選作品
《紐約客》《華爾街日報》《衛報》《泰晤士報文學副刊》等全球24傢媒體年度圖書
?️
媒體&名人推薦
在閱讀和重讀萊亞·烏皮的書時,我們強烈地感受到,書中的核心問題——政治、個人曆史、自由的意義——與我們此刻的生活息息相關。國傢如何夢想自己,個人如何在這些幻想中思考自己?我們如何感受曆史,以及曆史如何被製度化?烏皮是將這些宏大敘事和個人敘事——傢庭秘密和政治危機——並置的大師,在對這本書評審的過程中,我們一再迴到曆史的漫長陰影中,追問在不被質疑的地方隱藏著怎樣的黑暗。
——2022年英國皇傢文學學會翁達傑評委
萊亞·烏皮的迴憶錄生動描繪瞭她童年和少年時期在謊言、超現實的怪異與危險中的睏惑,這些都是她在阿爾巴尼亞的嚴酷統治和1990年後的混亂中經曆的。
——約翰尼·德法爾貝,2021年Slightly Foxed最佳首部傳記奬評委
在全世界都對阿爾巴尼亞不聞不問的時候,這本全新的傑作嚮我們展示瞭過去百年來,政治裏的人性真理……它揭露瞭一個又一個真相,關於傢庭、關於國傢,仿佛齣自小說大師之手,又宛如進入托爾斯泰的小說。
——艾米·威倫茲,《永彆瞭,弗雷德·伏都》作者
這個非凡的成長故事,可說是阿爾巴尼亞版《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但又遠不止於此。
——大衛·倫西曼,《民主如何結束》作者
這本書不僅僅是對一個我們不甚瞭解或關心的國傢的曆史描述……如同作者及其傢人眼看著帝國連同整個現實一起崩潰一樣,我們也生活在災難性時代,過去一個世紀以來庇護我們的地緣政治確定性,無論好壞——美國、英國和最近的歐盟——都處於不同階段的崩潰或衰敗。烏皮警告我們,這就是堤壩崩潰時的感覺。
——埃德·奧拉夫林,《愛爾蘭時報》
萊亞·烏皮的這部作品是自埃萊娜·費蘭特的《我的天纔女友》以來,我催促傢人、朋友和同事讀的第一本書,堅持要他們讀它。
——露絲·斯庫爾,《觀察傢》雜誌
烏皮在這本書中編織瞭魔法。我從頭到尾都被迷住瞭。
——勞拉·哈剋特,《星期日泰晤士報》
不同於其他充滿“懷舊情懷”的東歐迴憶錄,烏皮的作品充滿天纔的洞察力、政治的幽微,最齣色的是,有趣。
——《衛報》
一個關於錯失的機會、幻滅和希望的故事……它最終邀請讀者自問,什麼是自由的意義。
——《今日曆史》
巴爾乾幾十年來最佳迴憶錄。
——《新興歐洲》
發表於2025-01-22
在阿爾巴尼亞長大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書評內容有部分情節劇透 。 。 。 關於“長大”題材的電影書籍都挺多的。比如很多人都看過的一部電影《我在伊朗長大》雖然故事和今天看的這本《在阿爾巴尼亞長大》發生在不同的國傢,不同的年代,不同的人物身上。但是依然可以猜齣這類作品大概都是以孩子的視角來觀察大人社會...
評分我開始聽這本書的時候,以為這是一本關於奔嚮自由的勵誌人生傳記這。本書的前半部分(part 1)的確是這種感覺,講述瞭作者小時候,生活在社會主義就是好的環境中,過的不富裕卻很和諧。好多細節有種熟悉的感覺,你的學校,工作,婚姻,都取決於你的傢庭齣身成分,作者的父母兩...
評分剛剛花瞭幾天讀完瞭LSE教政治哲學係阿爾巴尼亞裔教師Lea Ypi 的作品 Free: A child and a country。阿爾巴尼亞是個麵積僅有2.8萬平方公裏、人口200餘萬的巴爾乾半島小國,雖然並不起眼,經濟更是長期在歐洲墊底;曾經的社會主義國傢,曾經接受過很多中國援助。最終因為70年代末...
評分我開始聽這本書的時候,以為這是一本關於奔嚮自由的勵誌人生傳記這。本書的前半部分(part 1)的確是這種感覺,講述瞭作者小時候,生活在社會主義就是好的環境中,過的不富裕卻很和諧。好多細節有種熟悉的感覺,你的學校,工作,婚姻,都取決於你的傢庭齣身成分,作者的父母兩...
評分書評內容有部分情節劇透 。 。 。 關於“長大”題材的電影書籍都挺多的。比如很多人都看過的一部電影《我在伊朗長大》雖然故事和今天看的這本《在阿爾巴尼亞長大》發生在不同的國傢,不同的年代,不同的人物身上。但是依然可以猜齣這類作品大概都是以孩子的視角來觀察大人社會...
圖書標籤:
2024已讀37。很難想象,這位曾在社會主義阿爾巴尼亞長大的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纔45歲,並且她還教授馬剋思主義哲學!她以童年嚮成年過渡的成長視角,為讀者描繪那個歐洲腹地的例外國度,那恰恰也是她的個性、認知與情感隨世界觀演進的階段。她寫傢人,堅韌的奶奶,勇毅的媽媽,還有常常反諷一切而不失風趣的爸爸,她以為自己瞭解他們,實際上直到社會變革後纔真正認識到“齣身”“自由”的含義。學校生活、鄰居、社區,資本主義世界的觀光客,政權嬗變後的傢庭生活、社會的結構性改革、難民在對象國的遭遇……林林總總這一切竟然發生在她45歲年輕生命的前18年。當然,如今很多事情還在繼續。就像她寫作的這本書,為瞭解釋,也為瞭和解,一切過去並非都是曆史的“垃圾”。“人類不是按照自己的意願創造曆史,盡管如此,他們仍然創造曆史。”
評分通過女主自我敘述的成長經曆,刻畫瞭一個少女如何在意識形態與現實生活的夾縫中逐漸覺醒的過程,讀者得以窺見一個國傢從封閉走嚮開放過程中普通民眾的心理變化,以及他們在新舊交替之際所麵臨的睏惑與挑戰。少女純真的視角恰好揭露瞭官方話語與民間實際體驗之間的巨大鴻溝。謊言戳穿的一刻,巨大的混亂衝擊所有人的生活,妻離子散比比皆是,這些經曆讓主人公逐漸意識到,自己從小耳濡目染的許多信念和價值觀其實是建立在一係列被刻意構建的謊言之上的。阿爾巴尼亞的現代史可以被視為許多同陣營國傢的曆史縮影,這本書兼顧瞭曆史的記錄和個人的感受,可讀性很好,推薦。
評分看瞭標題和目錄就喜歡
評分昨天一整天讀完。之前藉閱韓裔美籍的《柏青哥》、越裔美籍的《同情者》這種移民二三代寫的小說都讀不下去,烏剋蘭裔德籍《馬裏烏波爾三部麯》雖非虛構但文筆太差又涉嫌消費先人兼反復賺取國際社會同情心,這本移民寫作就超齣預期:作者十歲以前在社會主義阿爾巴尼亞,享有的是被長輩警告“東西可以亂吃,話不能隨便亂說”的“自由”,之後則親曆“有瞭齣境的自由,卻失去入境意大利等鄰近歐洲國傢的自由”及可怕的1997年內戰,與前述基本在移民國長大的二三代相比,她的整個18年青春都是在國內度過,小時候對長輩的苦難所知不多,故對霍查談不上深仇大恨(不矯情寫不等於她是所謂“斯德哥爾摩綜閤癥患者”),十歲以後逐漸懂事但也主要寫自己的成長與新的睏惑而非糾結於長輩的過去。當然,她也大方承認,自己能有幸留學,全靠祖産終於可以繼承。
評分她執意要找到老保姆達芙妮的墓——最後一次見到老人,還是在戰爭結束的時候。她僵立在白色十字架旁,死死拽著手包,臉色蒼白,形銷骨立,似乎這中間的歲月已經讓她的肉身枯萎。幾滴淚水落在大理石墓碑上,很快被鼕日的陽光曬乾。她察覺到瞭,轉嚮我,憂鬱地勉強一笑,說:“看到瞭嗎?達芙妮以前總是幫我拭淚,如今也還是啊。”
在阿爾巴尼亞長大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