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書為臺北故宮博物院《緙織風華——宋代緙絲花鳥展》圖錄。中英文對照。
目次:
序
圖版目次
展覽概述
圖版說明(分“栩栩如生”、“吉慶瑞相”兩部分)
附錄:實體顯微鏡拍攝圖版舉例
專論:緙織風華——宋代緙絲的成就與錶現
圖錄刊布全部展品圖版,圖版目次如下:
宋 瀋子蕃 緙絲花鳥 軸 95.7 ×38
宋 緙絲荷花 軸 91.5 ×62.8
宋 緙絲芙蓉雙雁 軸 64.4 ×70.2
宋 緙絲蓉塘戲鷺 軸 123.5 ×48.9
宋 硃剋柔 緙絲鶺鴒(鏤繪集錦冊2) 冊 27.4 ×19.8
宋 緙絲八哥桃花(鏤繪集錦冊3) 冊 25 ×27.8
宋 緙絲菊花(鏤繪集錦冊4) 冊 28.1 ×21.9
宋 硃剋柔 緙絲鶺鴒紅蓼(鏤繪集錦冊6) 冊 29.7 ×24.8
宋 緙絲山果寒禽(鏤繪集錦冊7) 冊 29.4 ×23.7
宋 緙絲花鳥(鏤繪集錦冊8) 冊 25 ×24.1
宋 緙絲鴨(鏤繪集錦冊9) 冊 21.4 ×35.9
宋 緙絲翠羽鞦荷(宋元集繪冊 1) 冊 24.7 ×25.4
宋 緙絲歲朝花鳥 軸 166.5 ×71.5
宋 緙絲富貴長春 軸 87.5 ×39
宋 緙絲和鳴鸞鳳圖 軸 148 ×48.5
宋 緙絲喜報生孫圖 軸 113.2 ×68.1
宋 緙絲文石錦雞 軸 160.2 ×100.9
宋 緙絲萱蓉芝秀圖 軸 70.6 ×48.9
宋 緙絲紫芝仙壽圖 軸 94 ×60.3
宋 緙絲孔雀 軸 106.7 ×64.7
宋 緙絲花間行龍 冊 22.5 ×31.3
宋 緙絲仙山樓閣(鏤繪集錦冊5) 冊 25.5 ×40.8
宋 緙絲芝蘭獻瑞圖(宋元名繪冊 1) 冊 27.1 ×33
以下為展覽相關文字:
《緙織風華——宋代緙絲花鳥特展》,展期:2009/04/01 ~ 2009/06/25,地址: 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陳列室: 208,216。
緙絲是一項歷史悠久,織法特殊的絲織工藝,與一般通經通緯的織造方式不同,它是以簡單的平紋木機,采通經斷緯的方法織造。“緙”字之義,在梁顧野王所撰《玉篇》(書成於543年)中稱為“織緯”,也就是畫麵的構成全賴緯線的變化,織齣的圖案正反兩麵皆同。由於不同顏色緯線所織成的圖形彼此不相關聯,因此會在圖案形狀周圍留下鋸齒狀的空隙,所以緙絲又稱為“刻絲”。
緙絲的製作原理極其簡單,但過程卻十分繁複。首先,需將經線固定在木織機上,其次,將畫稿粉本放在均勻平整的經麵下,再用毛筆把紋樣描繪在經麵上,依照畫稿所需調配各式色線,將色線分別裝進梭槽中,根據圖案設計的要求,來迴穿梭於圖形的經線之間,完成後將毛頭修剪乾淨,即為緙絲成品。為瞭將畫稿如實呈現在織麵上,緙絲的織造技法有“結”、“摜”、“勾”、“戧”、“搭梭”、“繞”、“子母經”、“絞花線”等數十種之多,依畫稿圖案靈活運用各種技術,細微處用針穿綴,有時還須以筆點染、補色,緙織齣各式優美作品,創造緙絲工藝的非凡成就。
臺北故宮博物院緙絲作品收藏多且具獨特性,尤以宋代緙絲最具代錶性,題材以花鳥為主,不論構圖、設色、錶現手法,均與宋代繪畫中的寫生小品有異麯同工之妙。過去緙絲鮮少展齣,今特闢專室,以宋代緙絲單獨作為展覽主題,呈現我國緙絲藝術的卓越造詣。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女士序:
我國絲織工藝源遠流長,品目眾多,有錦、綾、羅、綢、緞、絹、紬等,織造技術與用途更不勝枚舉,其中以緙絲和刺繡藝術最受重視,在宋朝這兩種工藝與繪畫、書法結閤,從裝飾與實用工藝品演變為藝術品,在廳堂陳列,供人欣賞。世人對刺繡技術知之甚詳,但緙絲技術,因近世已失傳,所知有限,各大博物館收藏更稀有。本院典藏文物主要來自歷代宮廷舊藏,除書畫、器物、善本與檔案圖籍以外,緙繡收藏約有三百餘組件,又以緙絲作品最具獨特性,圖案精美,技術精湛,是歷代傳世的精品。
由於緙絲鮮少展齣,本次特闢專室,展齣宋代緙絲作品。宋代緙絲以摹織書畫作品為主,其中尤以花鳥作品為代錶,不論是栩栩如生的寫生花鳥,或是寓意吉慶祥瑞的作品,都能捕捉花鳥的特徵和神態,這些作品構圖與繪畫、書法,極富觀賞價值。
為瞭呈現緙絲技藝精微之處,本院策展同仁特別利用「實體顯微鏡」的照相技術,仔細拍攝每件作品經、緯色線的結構與組織,並製作成透明片,讓觀眾清楚地看到經、緯色線交織的實況,觀者當能領略宋代緙絲藝術傢細膩精湛的技藝,以及他獨特的視覺美感。
相關圖片可參見: http://tieba.baidu.com/f?kz=572624926。
發表於2025-01-28
緙織風華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圖書標籤: 緙絲 宋代緙絲 藝術 宋代 文化 宋 書畫 藝術史
很精美 印刷很好
評分細節圖閃瞎。。。
評分印刷還是差點
評分印刷還是差點
評分很精美 印刷很好
緙織風華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