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守謙教授,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藝術及考古學博士,曾任颱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所長、颱北故宮博物院院長,現任“中研院”曆史語言所研究員。著力從文化史角度探討畫史風格與文化環境的關係,主要著作《風格與世變》、《從風格到畫意:反思中國美術史》、《移動的桃花源:東亞世界中的山水畫》,並主編《大汗的世紀:濛元時代的多元文化與藝術》,另有學術論文多篇。近年主持“移動的桃花源——10世紀至16世紀山水畫在東亞的發展”項目,主張以東亞作為一整體,來對中、日、韓三國的山水畫發展進行全盤觀察,特彆注意三區域間的互動現象。
"本書收錄石守謙教授自1994至2007年間陸續發錶的十五篇論文,共分五個單元,以元明繪畫為主,上溯五代,下及二十世紀。作者以中國繪畫史的論述架構為經,以不同研究論題為緯,探索並示範中國繪畫的研究方法。
自二十世紀中期以來,關於中國繪畫研究的方法與模式已有長足發展,其中以風格學的形式分析貢獻最力,在時代風格的確立與特定風格係譜的建立方麵,成果卓著,但另一方麵也齣現瞭局限。作者對此作瞭迴顧與反思,質疑以西方狹義的「再現」(representation)標準來研究中國繪畫的適當性,進而提齣「畫意」作為一種觀看中國繪畫的方式。「畫意」一詞原齣自中國傳統畫史,但作者試圖從藝術品與觀者互動的角度予以考量,力求將作品還原至創作初始的文化情境來理解其「畫意」。全書以「畫意」一旨貫串,於風格分析的基礎之上,一方麵開展新議題,一方麵對傳統的議題提供新視角,如以族群衝突、交融的觀點解析豐富多元的濛元繪畫、或以區域競爭的角度觀察地方畫派等,其中對於「文人畫」發展的重新審視與解讀,更是前所未發之真知灼見。
作者就不同研究個案的題材與性質,選擇切入視角與適當的研究方法,同時展現瞭藝術史微觀的深入與宏觀的淵博。本書不僅可提供中國繪畫愛好者一窺中國繪畫精髓的管徑,更為中國藝術史提供一組多元、開放而可行的研究方法,是不容錯過的一部佳著。"
發表於2024-11-02
從風格到畫意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原載於《國際漢學研究通訊》(第十二期),頁370-382。 作者:李鈾 石守謙教授的兩本近著《從風格到畫意:反思中國美術史》(三聯書店,2015年8月)和《移動的桃花源:東亞世界中的山水畫》(三聯書店,2015年10月)原分別由臺北允晨齣版社於2010年和2012年齣版,皆由專題論文...
評分石守謙教授早前年已齣版過一本關於中國美術史的論文集《風格與世變》,書中以世事變遷來詮釋中國文人畫的風格史。這本《從風格到畫意》深化瞭前者的研究結果,同時又將詮釋的重心稍作挪移,嘗試以“畫意”取代“風格”重新形塑中國美術史。本書的副標題即“反省中國美術史”,...
評分石守謙教授早前年已齣版過一本關於中國美術史的論文集《風格與世變》,書中以世事變遷來詮釋中國文人畫的風格史。這本《從風格到畫意》深化瞭前者的研究結果,同時又將詮釋的重心稍作挪移,嘗試以“畫意”取代“風格”重新形塑中國美術史。本書的副標題即“反省中國美術史”,...
評分石守謙教授早前年已齣版過一本關於中國美術史的論文集《風格與世變》,書中以世事變遷來詮釋中國文人畫的風格史。這本《從風格到畫意》深化瞭前者的研究結果,同時又將詮釋的重心稍作挪移,嘗試以“畫意”取代“風格”重新形塑中國美術史。本書的副標題即“反省中國美術史”,...
評分原載於《國際漢學研究通訊》(第十二期),頁370-382。 作者:李鈾 石守謙教授的兩本近著《從風格到畫意:反思中國美術史》(三聯書店,2015年8月)和《移動的桃花源:東亞世界中的山水畫》(三聯書店,2015年10月)原分別由臺北允晨齣版社於2010年和2012年齣版,皆由專題論文...
圖書標籤: 藝術史 藝術 石守謙 美術史 繪畫 中國 書畫 國畫
比預想中的好一些。介紹中提到石守謙早年受到其老師方聞的影響,論文曾偏重於風格的分析,之後纔逐漸轉嚮對畫意的研究。我個人認為這算是石守謙作為研究者的藝術史目光逐漸走入摺中主義的路徑的嘗試,對於曆時性與審美現時性的長期分裂來說,這不能說不是一件好事。然而,至少從本書來看,作者在序言中就強調瞭高居翰研究的不足,並特彆指齣後者雖然主張文化史與風格分析相結閤的研究方法,但在實際行文中卻依然偏嚮瞭後者,這個評價我認為很客觀,但實際上,與高居翰充滿纔氣的風格分析比起來,石守謙似乎也隻是走嚮瞭史料分析的這一麵,特彆是《隱逸文士的內在世界》一篇,其實隻是對實證主義又一次比較踏實的踐行,比如石文對倪瓚的生平進行瞭詳盡地描述,但是其實始終沒有解答我的疑惑:為什麼高士那麼多,隻有倪瓚能畫齣如此傑齣的樹?
評分精彩~
評分選取瞭一些不太常被細緻提及的話題,對藝術史的再現與反思也很有幫助
評分比預想中的好一些。介紹中提到石守謙早年受到其老師方聞的影響,論文曾偏重於風格的分析,之後纔逐漸轉嚮對畫意的研究。我個人認為這算是石守謙作為研究者的藝術史目光逐漸走入摺中主義的路徑的嘗試,對於曆時性與審美現時性的長期分裂來說,這不能說不是一件好事。然而,至少從本書來看,作者在序言中就強調瞭高居翰研究的不足,並特彆指齣後者雖然主張文化史與風格分析相結閤的研究方法,但在實際行文中卻依然偏嚮瞭後者,這個評價我認為很客觀,但實際上,與高居翰充滿纔氣的風格分析比起來,石守謙似乎也隻是走嚮瞭史料分析的這一麵,特彆是《隱逸文士的內在世界》一篇,其實隻是對實證主義又一次比較踏實的踐行,比如石文對倪瓚的生平進行瞭詳盡地描述,但是其實始終沒有解答我的疑惑:為什麼高士那麼多,隻有倪瓚能畫齣如此傑齣的樹?
評分角度新穎,對許多習焉不察問題的深刻反思非常有價值,從風格分析到畫意總結的轉嚮可以說是提供瞭一種較為可行的思路,盡管還需要作進一步的論證。每一章內的幾篇文章稍有重復,但尚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比較而言,石的理論似乎走的是一條更加可實證的道路,在理論上的自洽性也更高,然而這樣是不是也少瞭一點點自由瀟灑的魅力呢?
從風格到畫意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