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奧威爾(George Orwell)是英國人,本名埃裏剋·亞瑟·布萊爾(Eric Arthur Blair)。1903年生於印度,當時,他的父親在當地的殖民地政府供職,用他自己的話說,他傢屬於“中産階級的下層,或沒有錢財的中産傢庭”。
1904年,由母親帶他先迴到瞭英國。他自幼天資聰穎,11歲時就在報紙上發錶瞭一篇詩作《醒來吧,英格蘭的小夥子們》。14歲又考入著名的伊頓(Eton)公學,並獲取瞭奬學金。但早在小學時期,他就飽嘗瞭被富傢子弟歧視的苦澀,從他後來的迴顧中可以看齣,憑他那天生就很敏感的心靈,這時已經對不平等有瞭初步的體驗。
1921年,布萊爾從伊頓畢業後考取瞭公職,到緬甸當瞭一名帝國警察,在那裏,被奴役的殖民地人民的悲慘生活無時不在刺激著他的良知。看著他們在飢寒交迫中、在任人宰割的被奴役中掙紮,他深深感到“帝國主義是一種暴虐”。身為一名帝國警察,他為此在良心上備受煎熬,遂於1927年辭瞭職,並在後來寫下瞭《絞刑》(A Hanging,1931年,此為正式齣版年代,下同),《緬甸歲月》(Burmese Days,1934年)和《獵象記》(Shooting an Elephant,1936年),這些紀實性作品,對帝國主義的罪惡作瞭無情的揭露。
但是,這一段生活經曆仍使布萊爾內疚不已。為瞭用行動來錶示懺悔,也為瞭自我教育,他從1928年1月迴國時起,就深入到社會最底層,四處漂泊流落。盡管他自幼就體弱多病,但在巴黎、倫敦兩地,他當過洗盤子的雜工,住過貧民窟,並常常混跡在流浪漢和乞丐之中。次年,布萊爾寫下瞭關於這段經曆的紀實性作品《巴黎倫敦落魄記》(Down and Out in Paris and London,1933年),真切地描述瞭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民的苦難。正是在為這部作品署名時,布萊爾用瞭“喬治·奧威爾”這一筆名。某種程度上說,“奧威爾”的齣現,開始瞭布萊爾的新生活。
這時的奧威爾已經把自己深切的情感係於無産階級的命運上,在思想上也開始傾嚮社會主義。他不能容忍勞苦大眾在英國處於一種“被忽視的”地位,他曾這樣深情地寫道:“他們纔是真正的英國人。”趕巧,在1936年,有一位進步齣版商聘請一位屬於“不是受害者自己,而是見證人”的作傢,去北部工業區(蘭開郡,約剋郡)對工人的窮睏狀況作實地調查。被認為是最閤適的人選的奧威爾欣然應聘,曆時數月,通過自己的親眼所見,並參考瞭包括恩格斯《通往威根碼頭之路》(The Road to Wigan Pier,1937年)--其中記述瞭大量的事實,深切地反映齣工業區人民生活的悲慘和世道的黑暗。奧威爾不但據此憤怒地譴責資本主義工業化對人性的摧殘,還主張用社會主義來拯治社會的弊端。
1936年7月,西班牙內戰爆發。同年年底,奧威爾與新婚的妻子一同奔赴西班牙,投身於保衛共和政府的光榮戰鬥。奧威爾在前綫擔任少尉,喉部曾經受過重傷。他為記述西班牙內戰而寫的《嚮卡特洛尼亞緻敬》(Homage to Catalonia,1938年)一書,後來成為關於這場內戰的一個權威性文獻。
但是,這場正義的戰爭,由於左翼共和政府內部分裂,最後竟失敗瞭。沒有死於法西斯槍彈下的奧威爾,竟差一點喪身在共和政府內部黨派之爭的傾軋中。這個慘痛的經驗對奧威爾影響巨大。他曾說自己“從1930年起就是一個社會主義者瞭”,而這時候,他又開始考慮“捍衛民主社會主義”的問題瞭。這個思想齣發點,一直影響到他後期的兩部名作《動物莊園》和《1984》(Nineteen Eighty-Four,1949)創作。
他為後人留下瞭大量的作品,僅以《動物莊園》和《1984》而言,他的影響已經不可估量。以至於為瞭指代某些奧威爾所描述過的社會現象,現代英語中還專門有一個詞叫“奧威爾現象(Orwellian)”。如果說,貫穿奧威爾一生的作品主要是反映“貧睏”和“政治”這兩個主題,那麼激發他這樣寫作的主要動力就是良知和真誠。1950年1月,奧威爾病逝,享年46歲。
《一九八四》(1949)是奧威爾的傳世之作,堪稱世界文壇最著名的反烏托邦、反極權的政治諷喻小說。他在小說中創造的“老大哥”、“雙重思想”、“新話”等詞匯都已收入權威的英語詞典,甚至由他的姓衍生齣“奧威爾式”(Orwellian)、“奧威爾主義”(Orwellism)這樣的通用詞匯,不斷齣現在報道國際新聞的記者筆下,足見其作品在英語國傢影響之深遠。
“多一個人看奧威爾,就多瞭一份自由的保障,”有論傢如是說。
發表於2025-02-23
一九八四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這裏說的譯本分彆是董樂山、劉紹銘和孫仲旭的譯本,這三個譯本流傳比較廣,質量也都不錯。本文試圖通過一些譯例,結閤原文,來簡要比較這三個譯本。 第一部 第一章 Down at street level another poster, torn at one corner, flapped fitfully in the wind, alternatively co...
評分愛國主義“名言”集萃——智者的思考是愚者的明燈 1.集中體現於政府的公權力,是決定社會狀況的最重要因素瞭,它是最大的真善美與假惡醜的策源地和總閘門,社會的“技術中心”和“能量中心”;同時,……公權天性是惡棍,要公權能夠低耗高效不作孽,隻有“把統治者關進籠子裏...
評分喬治奧威爾的《1984》是一本已經被研究得透爛的書,但不管政治學傢將其剖析得如何不留餘地,我依然想寫寫閤上書那一刻自己心中難以言喻的復雜感受,自己的體會哪怕再重復畢竟也是自己經曆過的。這是一種奇妙又難得的閱讀體驗,就像是被一股巨大又龐雜的情緒充斥,一時間想到書...
評分之前讀戈爾丁的《蠅王》後,寫瞭一篇“《蠅王》的末日啓示錄”,如果說《蠅王》預言的是個人或者精英處於社會而無作為,從而引起民主政治的倒塌,文明社會的崩潰。那《1984》無疑預言瞭集權共産主義將是人類世界的末日審判。而《三體》中的未來啓示則完全是作者劉欣慈從人類...
評分人類必然會瘋癲到這種地步,即不瘋癲也隻是另一種形式的瘋癲。 ——帕斯卡爾 1984是不凡的一年。它是喬治•奧威爾的反烏托邦力作《1984》裏,故事發生的背景時間。同在這一年,堪稱20世紀末最偉大的思想傢的福柯死於艾滋病。在同一段時間讀瞭兩人的書,又偶然...
圖書標籤: 喬治·奧威爾 反烏托邦 小說 英國 經典 一九八四 外國文學 英國文學
一九四八年的寫作精準地預言瞭半個世紀後的未來,所有荒誕交織成當下的世界。這裏,同樣有著被篡改的數字,被神話的預言,張牙舞爪卻不知所雲的媒體…沉默的中年,麻痹的少年,習以為常的反常…
評分於是我開始反思,想到有時候自己也是那樣盲目地接受著信息,有時候無意義地活著有時候不會獨立地思考盲目地相信。就好像每次看完書看完片子就立刻看豆瓣評論,失去瞭自己第一時間的思考,很多時候得到的思想都是彆人的。生活在各種體製下,沒有自我。撇開自由民主這些離我太遙遠的理論,我感受更多的是一種恐懼,洞穿內心的恐懼。
評分第二遍讀《1984》瞭,還是震撼的說不齣話!無與倫比的經典政治小說!奧威爾的每一個字句都充滿瞭完美的魅力,那種文學名著中都罕有的分寸感是此書擁有巨大感召力和震撼力的最大原因,其中果爾德的幾十頁“反動著作”段落可以與“君主論”、“韓非子”媲美瞭,寫透瞭人世間的帝王術權謀,觀點深刻,評析現象一針見血,不服不行。因為1984的內涵太過豐富,對心靈的衝擊力太恐怖,整部書在閱讀時不得不時常停頓片刻,緩緩神纔能繼續下去。。。
評分老大哥我們在看著你。
評分看的我觸目驚心,我覺得我們有越來越走嚮它的趨勢瞭,所以我後背發涼。
一九八四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