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德侯 1942年12月7日出生于慕尼黑。
1961-1969年在科函授生 、波恩、巴黎、台北、海德堡等地学习东亚艺术、欧洲艺术、汉学、日本学。
1969年以《清代的篆书》论文获海德堡大学东亚艺术史博士,随后至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修学。
1975-1976年供职于柏林国立博物馆、东亚艺术博物馆,1976年在科隆大学任教授,同年执教于海德堡大学东亚艺术史系,任系主任兼艺术史研究所所长,1978年任哲学历史学院院长。
雷德侯还是德国东方学会会长、柏林学术院院士、德意志考古研究所通讯员、海德堡学术院院士、英国学术院通讯院士。曾任剑桥、芝加哥、台湾大学客座教授或特约研究员。
其主持的展览有紫禁城的珍宝、兵马俑大军,日本与欧洲,中国明清绘画等。著《米蒂与中国书法的古典传统》、《兰与石——柏林东亚艺术博物馆藏中国书画》,《万物》于2002年获列文森图书奖。
2005年9月7日,雷德侯因对亚洲艺术史的贡献荣获巴尔赞奖。
发表于2025-01-23
Mi Fu and the Classical Tradition of Chinese Calligraphy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图书标签: 艺术史 书法史 魏晋 雷德侯 美术史 米芾 王羲之 海外中国研究
上世纪70年代末的著作,内容上主要是概念的阐释分析,还有类似综述的部分内容。 关于米芾作为鉴赏家的活动,以他对二王书作的真伪判断来说,雷氏分析较为模糊,但是风格分析让人大开眼界。 早前读雷德侯的《万物》,感到他对问题的讨论并不深入,其意义更多在从他的视角出发,去确立一个体系。 他的这本《Mi Fu And The Classical Tradition Of ChineseCalligraphy》,结构则更加简单,但是一些基础性的东西还是启发性很大。书末的附录,提到了一些海外的文献。个人感觉,对中国人,尤其是今天的研究者来说,这部分资料或许是书中最为重要的。
评分上世纪70年代末的著作,内容上主要是概念的阐释分析,还有类似综述的部分内容。 关于米芾作为鉴赏家的活动,以他对二王书作的真伪判断来说,雷氏分析较为模糊,但是风格分析让人大开眼界。 早前读雷德侯的《万物》,感到他对问题的讨论并不深入,其意义更多在从他的视角出发,去确立一个体系。 他的这本《Mi Fu And The Classical Tradition Of ChineseCalligraphy》,结构则更加简单,但是一些基础性的东西还是启发性很大。书末的附录,提到了一些海外的文献。个人感觉,对中国人,尤其是今天的研究者来说,这部分资料或许是书中最为重要的。
评分上世纪70年代末的著作,内容上主要是概念的阐释分析,还有类似综述的部分内容。 关于米芾作为鉴赏家的活动,以他对二王书作的真伪判断来说,雷氏分析较为模糊,但是风格分析让人大开眼界。 早前读雷德侯的《万物》,感到他对问题的讨论并不深入,其意义更多在从他的视角出发,去确立一个体系。 他的这本《Mi Fu And The Classical Tradition Of ChineseCalligraphy》,结构则更加简单,但是一些基础性的东西还是启发性很大。书末的附录,提到了一些海外的文献。个人感觉,对中国人,尤其是今天的研究者来说,这部分资料或许是书中最为重要的。
评分上世纪70年代末的著作,内容上主要是概念的阐释分析,还有类似综述的部分内容。 关于米芾作为鉴赏家的活动,以他对二王书作的真伪判断来说,雷氏分析较为模糊,但是风格分析让人大开眼界。 早前读雷德侯的《万物》,感到他对问题的讨论并不深入,其意义更多在从他的视角出发,去确立一个体系。 他的这本《Mi Fu And The Classical Tradition Of ChineseCalligraphy》,结构则更加简单,但是一些基础性的东西还是启发性很大。书末的附录,提到了一些海外的文献。个人感觉,对中国人,尤其是今天的研究者来说,这部分资料或许是书中最为重要的。
评分上世纪70年代末的著作,内容上主要是概念的阐释分析,还有类似综述的部分内容。 关于米芾作为鉴赏家的活动,以他对二王书作的真伪判断来说,雷氏分析较为模糊,但是风格分析让人大开眼界。 早前读雷德侯的《万物》,感到他对问题的讨论并不深入,其意义更多在从他的视角出发,去确立一个体系。 他的这本《Mi Fu And The Classical Tradition Of ChineseCalligraphy》,结构则更加简单,但是一些基础性的东西还是启发性很大。书末的附录,提到了一些海外的文献。个人感觉,对中国人,尤其是今天的研究者来说,这部分资料或许是书中最为重要的。
Mi Fu and the Classical Tradition of Chinese Calligraphy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