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瑟琳·斯多克特(Kathryn Stockett)生长在密西西比州的首府杰克逊(Jackson),在阿拉巴马大学获得英语与创造性写作学位,毕业后移居纽约,从事杂志出版与行销工作9年。本书是她的第一本小说。
1962年的密西西比,距离奥巴马当选总统还有47个年头。白人男子至高无上,女人是漂亮的摆设,有色人种则是不可接触却又不得不接触的贱民。种族冲突此起彼伏,两个女佣,一个大学刚毕业、涉世未深的小姐,冒险开始她们的变革之路。爱与痛苦,仇恨与信仰,恐惧与勇气,交集在三十万字的分量里,密密麻麻浸润心灵。作者以细腻真实的笔触重现了60年代美国南部的种族关系,刻画了艾碧莲、明尼、雯三个人物形象,大时代的激流教小人物只能学会隐忍,但当变革的声音从喉咙里发出,饱满而又真挚的感情喷薄而出,谁又能说,这股直抵人心的力量不能给他们的命运带来救赎?
文/严杰夫 回顾上个世纪60年代的美国,对于我们这些“第三只眼”来说,可能会产生如下疑问:19世纪60年代经过南北战争后,黑人奴隶不是已经得到解放了么,但在100年后的20世纪60年代,美国却仍然存在着严重的种族问题。显然,被玛格丽特·米切尔感动过的我们,对美国种族问...
评分It's been a long time since I was so addicted to a novel, but this one left me empty, or even a kind of loss when I finally finished it. The review says it's stunning or whatever, which is true indeed, but for me the word really should be breath-taking. W...
评分1970年,托妮•莫瑞森在小说《最蓝的眼睛》里,无不忧郁地传递出一个看似简单的字眼——平等。黑人少女佩克拉天真地以为,如果自己的皮肤是白色的,那么她的生活就会美好得多。她甚至梦想着能有一双“像白人姑娘那样美丽”的蓝眼睛。而现实的残酷总是能轻而易举地粉碎掉少女...
评分我们中的很大一部分人曾想过自己写一部小说,在一次又一次失败过后,就开始一部接一部地读别人的小说,读越来越厚的小说,仿佛心甘情愿被陌生的故事榨干自己的时间。 我们的愿望只剩下可怜巴巴的一个,希望手里的这个故事被讲的简单动听。 有些人写到八十岁第九十本书时才明白...
评分1960年,美国密西西比州首府杰克逊市,三位女性口述她们的日常生活,两位黑人女佣,一位白人小姐。即使站在今天回望,这个女声三重唱的组合也不同寻常。 密西西比河水滔滔流淌,“老人河”低沉哀伤的歌声,诉说着几个世纪以来黑色人种在这片丰饶土地上遭受的不幸。根深蒂固的种...
读了三分之二之后终于读不下去了,一开始会觉得书比电影有趣的我大概只是被口语化的叙事风格蒙蔽了吧……
评分2010 6.6
评分能相助是多幸福的事儿啊。
评分感人。
评分或许确实是一本好书,可实在不是我得菜。也许改编的电影会更适合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