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笛,1982年和1985年分别获四川大学历史学学士和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7年提为副教授。1999年获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得克萨斯A&M大学历史系教授,2003-2005年任旅美中国历史学会会长,2006-2007年度为美国国家人文中心研究员。2009年,任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紫江讲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代社会史、城市史、大众文化史。
发表于2025-04-05
茶馆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雕刻时间的人,除了钟表匠,当然还有历史学家。然而他们的手段比钟表匠人们更加的隐秘。特别是以一种极其微妙的写作和重构,为我们这些生活在过去之将来的人们,开了一扇窥视过去的窗。问题是我们为什么会热衷追溯那些过去的时光。因为未来总是在过去之河缓缓流淌着,当我们...
评分 评分和欧洲城市相比,传统中国城市常常被认为缺乏公共空间:不但没有广场、教堂、体育场等供不同人群聚集以交流意见的公共场所,而且也没有一个活跃、自治的市民社会。随着城市史研究的深入,现在越来越的例证表明,虽然中国城市有其不同于西方的特点,但同样存在一个生命力顽强的...
评分言说也有面具,脱掉面具的言说,更加自在。 王笛先生在四川博物院作讲座时,用的是家乡成都话。而在上海华东师大做思勉讲座时,他用的普通话,当然是那种“焦盐”的,他很不习惯,甚至于有些阻碍思想的表达,甚至于没有他在海外用英语开讲座那样的流畅与严密。 这是肯定的,因...
评分评“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 有一部电影,叫做《玻璃是透明的》,一九九九年上映,也是我毕业的那一年。在劳务市场门前晃悠的小四川被一个穿红裙子的王小姐看中了,小四川跟着王小姐来到了装饰着天蓝色玻璃门脸的“风满楼”,从此小四川就提起了那只长...
图书标签: 社会学 成都 王笛 公共空间 城市史 城市 历史 新文化史
本书应该说是新文化史和微观史取向在中国史研究上的一个实践,理解茶馆的社会、文化、政治角色,能够帮助我们不仅从微观角度了解成都,而且对认识20世纪中国城市、城市社会以及与中国政治之关系都将有所裨益。微观历史研究取向可以引导我们进入城市的内部,茶馆提供了研究下层民众活动的一个重要空间,在那里我们可以仔细考察他们日常生活的细节,即使这些细节起来是多么地微不足道。
作者试图以茶馆为焦点论述国家与地方的互动,但全书通读下给人的感觉是可支撑作者论点的材料极其单薄,许多材料更是为凑字而材料,不免给人资料堆积之感,另外,试图以琐碎的档案,报纸等二手文献还原社会情景,使我感觉案例中不见人气,只见条框,不见细节,只见骨架。很多话常常是点到为止。再次吐槽一句,哈贝马斯的咖啡馆跟成都的茶馆根本不是一回事!
评分1成都的绅士比同时期西方日本的都保守。为什么?不提。禁妇女进香禁演戏是清乃至明就有的好么。不说往前几十年一百年的史料,同时期邻地区的巴县档就还在那儿搁着呢。2引用公共领域概念,可到了也没说明白茶馆为什么可以适用这个概念。
评分选题和视角都值得学习,但作者反复尝试的理论升华并不成功。“知识精英VS市井大众”、“西方模式VS本土文化”、“国家权力VS地方传统”,对这三对关系的分析浮于表面,丰富生动的细节反而被困在了常见的西方理论模式里,导致这些看似分明的价值对立更像是其本人的想象。另外读过之后更觉得老舍先生真是太了不起了。
评分史料的丰沛、组织的精密和前言结语的画面,令人赞叹。横向物类、细节、关系对时间、事件线索的分割,与其说扬长避短,毋宁说是微观史才实践。理论分析主要集中于导言各章篇末,涉点广泛,劳工、性别、行会、媒体、秘密会社、地方精英诸公共空间功能角色元素一应俱全,国家改造、空间要素的中西比较也不算太糟。但糟糕的是在乡愁与技法之外,似乎也确实没有别的收获。
评分1成都的绅士比同时期西方日本的都保守。为什么?不提。禁妇女进香禁演戏是清乃至明就有的好么。不说往前几十年一百年的史料,同时期邻地区的巴县档就还在那儿搁着呢。2引用公共领域概念,可到了也没说明白茶馆为什么可以适用这个概念。
茶馆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