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瑟·剋萊曼(Arthur Kleinman,又名凱博文),1967年獲美國斯坦福大學醫學博士學位,曾先後擔任哈佛醫學院社會醫學部主任和哈佛大學人類學係主任,現任哈佛研究生院及醫學院終身教授。
作為國際醫學人類學界和精神衛生研究領域的代錶人物,他於1980年獲得英國皇傢人類學會醫學人類學勛章。1983年起,任美國科學院醫學部終身委員、美國藝術與科學院的院士、美國社會科學委員會顧問、世界衛生組織(WHO)顧問和美國國傢健康研究院(NIH)資深顧問,並曾獲美國人類學學會的最高奬項——博厄斯奬。
鼻塞、腹痛、關節疼痛,這些對身體異常和不適反應的切身感受,是我們無法迴避的生命體驗。
疾痛的主要問題,在於它給日常生活造成瞭大量的睏難。腰酸背痛使我們分神,影響工作效率;頭痛會讓我們無法集中注意力,成績下降;而有些疾病引發的性無能,甚至會導緻婚姻破裂。
對一位單身母親而言,高血壓不僅意味著要少吃鹽,還跟女兒的失學和早孕有關;而作為一位弱勢群體的成員,社會的歧視、不公以及孤立,或許纔是其身體持續疼痛的根源。長期緊張的父子關係,導緻病患的雙腿突然麻痹癱瘓;而換一個壓力不那麼大的工作環境,也會使一度惡化的哮喘慢慢痊愈。
然而,在大多數醫生眼中,疾病纔是問題所在。現代醫療係統,將我們鮮活的疾痛經驗,解釋為一種生物結構或是生理功能的變異,僅僅與身體有關。
對此,哈佛精神病醫師與人類學傢剋萊曼博士,從其20年來的臨床治療和數百個真實病案中發現,疾痛不僅屬於身體,而且連接著自我與社會。講述這些疾痛故事,不但對於病患、傢屬和醫護人員有著極大的使用價值,而且,對於認識醫患關係和人性化的醫療體係改革,意義深遠。
推薦序 喚醒醫療照護初衷的諄諄告白 劉紹華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臺灣醫療人類學學會創會理事長 要是說戰爭的關係太重大瞭,不可以任由將軍作主,政治也一樣不能任由政客作主,那麼,我們也應該說病痛和醫療照顧關係太重大瞭,不宜任由醫學專業人員來作主。──凱博...
評分疾痛不同於疾病。疾痛敘述更是對自身、社會綜閤情況的一種映射。作為醫生,不但要關注身體層麵,更要深入剖析病人受社會文化種種影響的內在認知層麵,注重社會癥狀的軀體化錶現,並“對癥下藥”,以解決病人社會問題問主。疾痛錶現的形式也有很多種,醫生要既要認識到病癥的格...
評分說齣你的痛苦 轉自 2010-07-18 南方都市報 文:王一方 《疾痛的故事——— 苦難、治愈與人的境況》, (美)阿瑟·剋萊曼著, 方筱麗譯, 上海譯文齣版社2010年4月版, 31.00元。 摘要:24年前,阿瑟·剋萊曼(中文名凱博文)所在的哈佛大學通知他可以去休學術年假,這意味著這一...
評分 評分“科技手段也許可以緩解,甚至治愈疾病,但不是疾痛。要治療疾痛,醫生必須敢於麵對患者的棘手、復雜以及永遠特殊的生活經曆。” ——凱博文 在凱博文《疾痛的故事》裏,印象最深刻的是其對疾病(disease)與疾痛(illness)的區分:疾病就是生物醫學所關注的身體部分病理學問題,...
嗯,醫學人類學就是認知人類學的一個分支,在資本社會的背景下。
评分sickness大於illness大於disease。真誠推薦給所有友鄰
评分阿瑟•剋萊曼的《疾痛的故事——苦難、治愈與人的境況》一書,是一部醫學人類學著作。作者通過引證許多在醫患關係中處於不同角色的人的故事,旨在倡導這樣一種理解,即以疾病為中心的醫療模式,有極大的缺陷,而更應注重患者的疾病與其社會、心理之間的緊密關聯,闡釋疾痛的經驗意義。整部著作有左翼傾嚮。
评分: R4/4246
评分其實最後一章作者從自己專業角度齣發,提齣的建議很是理想化,更有點像泄憤……反正很難被采納…… illness很多時候都比disease本身重要的多,這是我年歲漸長身體漸弱之後的發現。。學習晉人,嘆息一句,奈何奈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