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稿鈔本》叢書從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中山大學圖書館收藏的五韆餘種清代文獻中整理、編選齣極具史料價值和收藏價值的二韆餘種稿本、鈔本及部分獨具價值、留存較少的珍稀刻印本,影印齣版。第一輯齣版五十冊,收入日記二十餘種、詩文集一百四十餘種、清末廣東谘議局等機構的公文檔案二十餘種,共計一百八十餘種。
《清代稿鈔本》第一輯所選日記及手稿大多屬鮮為人知的秘藏孤本,均屬首次披露,內容豐富、異彩紛呈,史料價值上乘,涉及當時政治環境、經濟狀況、民俗風情、文化流派、社會風尚和人生感悟、精神風貌等,是瞭解和研究清代曆史彌足珍貴的文獻資料,對深入研究清代政治軍事、經濟社會、文化學術等具有重要意義。
誠如戴逸先生所言,“編史要務,首在采集史料,廣搜確證,以為依據”。對於國傢清史工程來說,文獻的發掘、搜集、整理乃至齣版既是纂修前代全史的基礎,同時也是搶救、保存清代史料、從而進一步保護民族曆史文化遺産的命意所在。
《清代稿抄本》(第一輯)是國傢清史編纂委員會2006年正式批準立項的重點文獻整理項目。全書以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中山大學圖書館館藏稿本(孤本)、抄本和少量稀見刻本為影印對象,收錄清代未刊日記22種、未刊詩文集144種、清末廣東谘議局相關檔案文獻22種,編成大型清代文獻匯刊,第一輯包括正度16 開本50冊、約閤5400餘萬字。
《清代稿抄本》是清史研究中彌足珍貴的原始資料,對清史纂修,特彆是深入研究清代政治、軍事、經濟、社會、文學、學術、對外關係以及嶺南區域史具有重要意義。
一
第一輯收入的未刊日記包括《還京日記》、《北行日記》、《雪鴻山館紀年》、《同治元年歲次壬戌日記》、《望鳬行館宦粵日記》、《鄧和簡公日記》、《瞻岱軒日記》、《惠行日記》、《光緒丙午年日記》、《光緒丙申年日記》、《滇遊日記》、《雙鬆館日記》、《袁太史日記》、《公事日記》、《北上日記》、《民初日記》、《從公筆記》、《赴廈日記》、《庾生日記》、《黃沅日記》、《居遊日記》、《蠻愛會案國防日記》等22種,分23冊編印。其中,以《望鳬行館宦粵日記》、《鄧和簡公日記》、《黃沅日記》、《瞻岱軒日記》4種最為珍貴。
擇要介紹如下:
1.《望鳬行館宦粵日記》,國傢清史編纂委員會·文獻叢刊《清代稿抄本》第一輯第10~19冊。
該日記為浙江山陰人杜鳳治所撰,藏於中山大學圖書館。
日記始於1866年5月,終至1882年10月,16年未曾間斷。稿本共41冊,原缺第2冊。作者曾在第39冊作過“損毀”說明,此乃遷移途中不慎掉入水中所緻。
作者於日記第1冊封麵手書“訂於城南京寓”字樣,說明作者日記之始寓居京師。杜鳳治開篇說明瞭記日記動因和寓京緣由,得官前後的生活情況。此後,他輾轉廣東鄉縣官場,曆任廣寜、四會、南海等縣知縣。日記逐日記錄瞭同光間所在地方的風土民情、官場風氣、上下關係、辦事規則、基層斷案過程,幾緻“事無巨細”;記載瞭自己的齣入行藏和對朝政世事的聯想心得,幾緻“感慨良多”。所記甚至連四時變化、陰晴圓缺也無一遺漏,這就使他的日記成為研究晚清基層社會以及地方官場的珍貴史料。比如,作者任廣寜知縣時,曾詳盡分析討論瞭知縣與地方士紳的閤作與衝突,認識到地方“學校、徵輸、聽斷、緝捕”四要務,必須贏得士紳的閤作與支持,否則將無法正常行駛知縣權力。杜鳳治曾經在徵收錢糧時,貿然使用瞭威脅、強製手段,引起地方士紳的不滿,繼而引發瞭士紳的上控和鬧考,幾緻釀成大禍。後來,經過一番較量,縣衙、士紳雙方達成妥協,最終雖然互有損失,但也分彆保住瞭官職與功名。
鹹同年間是官紳關係發生變化的關鍵時期。這種變化既開啓瞭晚清中央地方權力爭鬥的端倪,又造成權力格局的變化,還逐漸形成瞭地方權力擴張的態勢。在這些變化裏,廣東的情況更有其特彆之處。日記中記載瞭大量的地方事件,過程詳盡;同時記載瞭政屆往來情況。這些史料為我們提供瞭晚清基層政權與基層社會極為珍貴的個案資料,可以增進我們對晚清社會的真切認識,同時推進社會史、政治史、法製史乃至民俗民風研究的深入。
全書以行書書寫,品質不高,但字跡尚屬清晰,容易辨認。
2.《鄧和簡公日記》,國傢清史編纂委員會·文獻叢刊《清代稿抄本》第一輯第2冊。
該日記為廣東順德人鄧華熙所撰,藏於中山大學圖書館。
鄧華熙,字小赤,又作小石,卒謚“和簡”。鹹豐元年中舉,光緒十二年任雲南池常道,次年任雲南按察使。此後曆任湖北布政使、安徽巡撫、山西巡撫等職。光緒二十九年因病辭官迴籍。宣統三年,廣州將軍鳳山被炸死,鄧華熙遂與梁鼎芬主持廣東谘議局宣布廣東獨立。
鄧華熙一生著述極為豐富,所遺日記共10捲,現存8捲。捲一至捲四起止時間為鹹豐七年至光緒十一年,捲七至捲十起止時間為光緒二十二年至民國五年,大體覆蓋晚清鹹、同、光三朝、將近60多年的曆史。詳細記載時人、時事、時政、時文,是晚清政壇親曆的第一手資料。比如,日記中存留瞭不少京中刑部瑣事、外放途中見聞、公務往來情況,成為研究清末官場的第一手資料。同時作為士大夫文人墨客,日記也免不瞭記些抒發情懷的詩歌散文,甚或還有隨手抄錄的藥方、夢中情事。有趣的是,盡管作者在辛亥之年一定程度上參與革命,但私下日記卻仍以“宣統”紀年。隻是在《日省錄》一文此年項下這樣寫到,“中華民國元年壬子宣統三年十二月二十七日”(p550),下年改成“舊曆癸醜年日記 即民國二年二月”p553,再下年寫作“甲寅年舊曆元旦”後附小字“即新曆一月廿六號”,同時,還在此頁頁眉上寫著“即宣統六年正月民國三年” (p556),竟不知是當日的批注還是日後的標識。再往後,宣統紀年差不多都列在民國紀年之前,也不斷有完全宣統紀年的信函抄錄在冊。這些都是過渡時代過渡人物矛盾的內心世界的真實寫照。
該日記行書流暢,字體清新典雅。
3.《瞻岱軒日記》,國傢清史編纂委員會·文獻叢刊《清代稿抄本》第一輯第3~8冊。
稿中署名為瞻岱軒,據考證瞻岱軒即為範道生(第3冊第460頁上有“試用知縣範道生”字樣),參與鄉試科考“對讀官”等,其人生平不可考。作者似乎是山西人(起首日記中記“迴介休”<第3冊第4頁>,“檢點行李迴介展墓”<第3冊第4頁>,還多處記有流淌在山西南部的漳河、早期齣入行藏亦多在山西境內的地理記錄,另據行“展墓禮”祭祖來看,至少他是山西籍人氏)。從日記中往來同僚以及衙署判斷,此人官階不算高。
日記記載的時間為1871—1899年,逐日記載瞭作者在山西、福建、北京、浙江為官的情況。有些記錄語焉不詳,但也有感慨世事、記錄官場、針砭時政、議論人物的寶貴記錄,還有遊走南方、從事“貿絲”的生活描摹,至於那些文人遇山水名勝必感慨,必題詠的習氣當亦不免。
全文行文整齊,書寫端正有力,是為有個性的行楷。
4.《黃沅日記》,國傢清史編纂委員會·文獻叢刊《清代稿抄本》第一輯第21~23冊。
稿本頁首署有“樂琴書室沅浦錄”字樣,所載時間為1902—1918年,共64冊,其中缺第52冊,底本藏於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
“黃沅”為項目組提供的考證名,就目前掌握的資料看,作者生平不可考。日記所記往來人物甚多,其中不乏官階較高者。所記齣入行藏、交遊活動以及大量交往細節和議論,如禁煙、戒賭、立憲等,是為這一曆史時期不可多得的民間感懷時政的士人親曆。另外文中大量齣現“逸仙”一名,但不知此“逸仙”與孫中山有何關係。
日記筆跡為行書,尚工整。
二
《清代稿抄本》第一輯收錄瞭廣東藏清代未刊詩文集144種。集中在國傢清史編纂委員會·文獻叢刊《清代稿抄本》第一輯第24~48冊。
這一部分清代文獻較為集中地展示瞭嶺南學術研究的成果,撰者多為清季南粵名流與地方士紳,還有一些江浙一帶名人士紳,以及江西、湖南、遼寜、河南、山西等省地方士紳,他們中既有清代名流鄧華熙的《鄧和簡公書牘存稿》、《鄧氏納楹書屋存稿》、《鄧和簡公墨寶》,也有《李樹煌雜稿》、《李樹煌文稿》、《李樹煌文論》、《希古堂稿》、《希古堂詩存》等不為人知的地方士紳的書稿,也有目前僅存於世的《西湖近稿》等手稿本,可基本反映清末嶺南以及一定的全國學術水準。輯錄的詩集多詠嶺南風情、人物、政情、社情,也包括部分名流唱和之作。近年來,隨著新文化史研究的深入,史料的概念和外沿已經獲得瞭很大地延展,而陳寅恪先生倡導的“以詩證史”,也曆來是學界追求的研究方法之一,在這一意義上說,這些未刊詩集的麵世必定為“以詩證史”拓寬瞭新的資料渠道,是清史研究不可多得的新史料。
清末廣東谘議局的相關文獻收錄瞭22種,集中匯編在國傢清史編纂委員會·文獻叢刊《清代稿抄本》第一輯第49~50冊。
這一部分史料包括《廣東谘議局第一次會議報告書》、《廣東谘議局第一期會議速記錄》、《廣東谘議局第一次臨時會議報告書》、《廣東谘議局第二次常年會議報告書》、《廣東谘議局協會決議辦理事項》、《廣東谘議局議案》、《谘議局章程及選舉章程解釋匯抄》、《廣東憲政籌備處報告書》、《廣東地方自治籌辦處第二次報告書》、《廣東清理財政局呈送匯編廣東崖州屬各縣宣統二年夏季分四柱總冊》、《廣東全省禁煙總局籌辦推廣牌照捐章程附辦事細則》、《廣東調查陸軍財政說明書初編》、《廣東調查局公牘錄要初編》、《編查錄》、《廣東提學使司留學生公牘(光緒三十四年—宣統元年)》、《全粵社會實錄初編》等。
這些文獻多為存世的油印本、石印本,發行數量很小而史料價值較高,是研究晚清地方政局變幻、地方財政收支、民間社團組織、憲政準備、地方自治的重要參考資料。如宣統二年(1910)廣東民間社會調查團體所編輯的《全粵社會實錄初編》,調查瞭廣東的慈善團體、醫院、戒煙會、賑災機構、風俗改良組織、村社自治研究會、閱報社等等民間社團組織的規章製度,詳細開列瞭各省同類機構的名稱、主管名錄以及倡儀組建兩廣慈善總會的士紳名單。這些都是地方社團研究不可多得的珍貴史料。原稿破損嚴重,亟待搶救整理。此次它被納入清代文獻匯編,一舉解決瞭保存與使用的矛盾。
上述資料皆是從中山圖書館各類特藏文獻和中山大學圖書館館藏善本書精選齣來的。
三
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是我國大型綜閤性公共圖書館之一。它創建於1912年,前身為明代羊城勝跡“南園”,至清代,成為廣雅書局藏書樓。該館以曆史悠久、典藏豐富而聞名海內外。中山圖書館曆來重視文獻史籍的收集整理工作,目前,該館藏有各類特藏文獻66萬餘冊(件),包括珍本、善本2萬餘冊;普通古籍20萬餘冊;金石拓片3萬餘冊(件);另藏有叢書16萬餘冊。中山大學圖書館其曆史可追溯到1906年創立的兩廣高級師範學校藏書樓。正式創辦於1924年,初名為廣東大學圖書館,由廣東高等師範學校、廣東政法專門學校、廣東農業專門學校和廣東公醫學校的藏書閤並而成。1926年,改名為國立中山大學圖書館。 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係調整,中大圖書館部分藏書調配至其他高校,而自身則形成瞭以原中山大學文理學科藏書為基礎,收入嶺南大學圖書館藏書和中南地區其他高等學校圖書館的部分藏書,形成多學科的綜閤藏書體係。目前,中山大學圖書館館藏古籍圖書近40萬冊,其中善本2000多種、30000餘冊,碑帖近30000件。還藏有朝鮮刊本古籍176種968冊、日本刊本古籍85種831冊,中國曆代石刻拓片35000多件。
上述兩館典藏基本反映瞭廣東藏清代稿本、抄本及珍稀刻本的保存現狀。《清代稿抄本》就是在這一典藏基礎上編輯整理的,納入國傢清史編纂委員會文獻匯編,成為重點齣版項目之一。該文獻匯編由長江學者、中國近代史研究專傢、中山大學曆史係教授桑兵擔任主編,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館長李昭淳研究員、中山大學圖書館館長程煥文教授擔任副主編,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中山大學圖書館閤作編輯,廣東省齣版集團、廣東人民齣版社有限公司齣版,廣東大沿海齣版工貿有限公司發行。
已齣版的《清代稿抄本》第一輯隻是古籍整理規劃之一部分。全書計劃編印正度16開本共250冊,分輯齣版,計劃整理古籍約150萬頁,總字數超過3億(這隻是目前估算的數目,除外還有民國史資料,其規模相當可觀)。清代稿抄本不僅是廣東省最大的清代文獻整理、齣版項目,同時也是國傢清史工程最大的文獻整理影印項目之一。我們相信,通過本項目的實施,將使一大批珍稀文獻變得容易獲得和方便使用。
目前,國傢清史工程正紮實穩步地嚮前推進,作為主體工程的資料基礎——清代文獻、清代檔案的整理工作也在緊張有序地進行。我們相信,隨著《清代稿抄本》等一大批珍貴文獻的整理齣版,必將為清史研究的深入提供有力的支持。
發表於2024-11-23
清代稿鈔本(第一輯)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清代稿鈔本》總目錄 第一輯 第一冊 還京日記、北行日記、雪鴻山館紀年、同治元年歲次壬戌日記、庾生日記、滇遊日記、袁太史日記 第二冊 鄧和簡公日記 第三至八冊 瞻岱軒日記 第九冊 北上日記、公事日記、雙鬆館日記、光緒丙申年日記、光緒丙午年日記、從公筆記、蠻愛會案國防...
評分《清代稿鈔本》總目錄 第一輯 第一冊 還京日記、北行日記、雪鴻山館紀年、同治元年歲次壬戌日記、庾生日記、滇遊日記、袁太史日記 第二冊 鄧和簡公日記 第三至八冊 瞻岱軒日記 第九冊 北上日記、公事日記、雙鬆館日記、光緒丙申年日記、光緒丙午年日記、從公筆記、蠻愛會案國防...
評分《清代稿鈔本》總目錄 第一輯 第一冊 還京日記、北行日記、雪鴻山館紀年、同治元年歲次壬戌日記、庾生日記、滇遊日記、袁太史日記 第二冊 鄧和簡公日記 第三至八冊 瞻岱軒日記 第九冊 北上日記、公事日記、雙鬆館日記、光緒丙申年日記、光緒丙午年日記、從公筆記、蠻愛會案國防...
評分《清代稿鈔本》總目錄 第一輯 第一冊 還京日記、北行日記、雪鴻山館紀年、同治元年歲次壬戌日記、庾生日記、滇遊日記、袁太史日記 第二冊 鄧和簡公日記 第三至八冊 瞻岱軒日記 第九冊 北上日記、公事日記、雙鬆館日記、光緒丙申年日記、光緒丙午年日記、從公筆記、蠻愛會案國防...
評分《清代稿鈔本》總目錄 第一輯 第一冊 還京日記、北行日記、雪鴻山館紀年、同治元年歲次壬戌日記、庾生日記、滇遊日記、袁太史日記 第二冊 鄧和簡公日記 第三至八冊 瞻岱軒日記 第九冊 北上日記、公事日記、雙鬆館日記、光緒丙申年日記、光緒丙午年日記、從公筆記、蠻愛會案國防...
圖書標籤: 清史 史料 古籍 曆史 社會史 清代 明清史 政治學
第一輯第五十冊,鄧雨生《全粵社會實錄初編》
評分第一輯第五十冊,鄧雨生《全粵社會實錄初編》
評分隻有在中山圖書館纔有的看啊
評分第一輯第五十冊,鄧雨生《全粵社會實錄初編》
評分望鳬行館宦粵日記
清代稿鈔本(第一輯)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