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長林,臺灣澎湖人,一九六八年生,臺灣大學中國文學係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員。專研中國經學史、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春鞦學。著有《論崔適與晚清今文學》、《常州莊氏學術新論》等,主編有《晚清常州地區的經學》、《隋唐五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校訂《翼教叢編》。另有〈唐代法律思想的經學背景──《唐律疏議》析論〉、〈乾嘉道鹹經學采風──讀《經學博采錄》〉等論文二十餘篇。
此書透過經學史與學術史之結閤,考察清中葉常州學派興起,及其流衍,以及與考據之互動。書中認為,常州學派之成立,與具有經世之思的常州文人,在麵對考據學的挑戰時,對傳統經學內容進行思考,有密切關聯。在爭奪儒傢經典解釋話語權的同時,基於對話之需求,其學術形式不免受到考據學之影響,然儒傢政治話語的內在精神,始終貫串其間。
發表於2025-02-07
從文士到經生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從文士到經生——考據學風潮下的常州學派》(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民國99年,《中國文哲專刊》第39種)。去年拿到書隻看瞭導言部分,覺得這樣的經學研究風格很特彆,不同於大陸的經學研究,語言典雅又很平易,充滿探究的詮釋,著力探微索隱,感覺很不錯。可惜,我那時...
評分《從文士到經生——考據學風潮下的常州學派》(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民國99年,《中國文哲專刊》第39種)。去年拿到書隻看瞭導言部分,覺得這樣的經學研究風格很特彆,不同於大陸的經學研究,語言典雅又很平易,充滿探究的詮釋,著力探微索隱,感覺很不錯。可惜,我那時...
評分《從文士到經生——考據學風潮下的常州學派》(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民國99年,《中國文哲專刊》第39種)。去年拿到書隻看瞭導言部分,覺得這樣的經學研究風格很特彆,不同於大陸的經學研究,語言典雅又很平易,充滿探究的詮釋,著力探微索隱,感覺很不錯。可惜,我那時...
評分《從文士到經生——考據學風潮下的常州學派》(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民國99年,《中國文哲專刊》第39種)。去年拿到書隻看瞭導言部分,覺得這樣的經學研究風格很特彆,不同於大陸的經學研究,語言典雅又很平易,充滿探究的詮釋,著力探微索隱,感覺很不錯。可惜,我那時...
評分《從文士到經生——考據學風潮下的常州學派》(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民國99年,《中國文哲專刊》第39種)。去年拿到書隻看瞭導言部分,覺得這樣的經學研究風格很特彆,不同於大陸的經學研究,語言典雅又很平易,充滿探究的詮釋,著力探微索隱,感覺很不錯。可惜,我那時...
圖書標籤: 學術史 思想史 經學 經學 文化 常州 學術 曆史
本書在方法論上極有創獲,突破瞭梁錢設定的三百年學術史框架。從社會史,思想史來切入學術史,這對於迴到曆史語境極有幫助。在作者看來,常州學派明顯是文士主導的,以科舉策論,辭章為武器來對抗考據學壓力。到瞭莊述祖那一代後,為瞭迴應考據學壓力,常州學派也漸漸開始用考據的方法來呈現自身的學術研究。由此可以看到,正因為常州學術的根底在策論,因此它的應時性也必然隨著晚清社會巨變而得到彰顯,龔魏康一路即如此。但清代中後期,今文經學的另一路,陳立等人似乎則直承惠棟漢學而來,故而學術風格與常州決然不同。總之,五星好評。
評分“清代今文經學”本身就有些僞命題的意味,若是以今古文立場看去,清代學術也就都成瞭今古文之爭的先聲與注腳瞭。關鍵在於把握每個儒士經生及其所治經之本身,看他如何參與先前重大的經學議題,拿《春鞦》來講,便是如何處理三傳關係,如何處理何鄭之爭等等。主《公羊》排《左氏》不等於“今文經學”,更多在於如何講《春鞦》的問題。隻有放下這些條條框框纔能接近學術之實相,突破既有論說不易,作者的嘗試也很有價值,但“文士”與“經生”的解釋力太強,以緻有時似乎解釋瞭太多,看不清更深一層。
評分還可以
評分2010年底颱北中央研究院的林慶彰先生等一行人,來學校訪學的時候給古代文學的碩士點贈瞭好多書,老祁便讓我們每人挑幾本寒假迴傢看。雖隻是粗略地看瞭看,便能感覺蔡先生的文字猶如他的人,典雅平易。至今對蔡長林先生的那次講座記憶猶新,所謂:“謙謙君子,溫潤如玉。”也不過如此吧......
評分求古以後求是,建立在迴到曆史現場前提下的的經學史重構
從文士到經生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