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瑟琳•辛格(Kathleen Dowling Singh),美国超个人心理学及各种灵性传统的专家。从事安宁疗护的工作。她说自己之所以有幸从事这个工作,除了超个人心理学背景的启蒙,以及持续三十年以上默观经验的帮助,还得归功于1974年康涅狄格州沸沸腾腾的安宁疗护运动,她深深感动于:“生命走到尽头之际,人终究能朝向灵性发展而去。”
她从超个人心理学的角度,依据长期在佛罗里达医院,曾为几百位临终病患从事临终关怀的经验,将临终、修行、灵性成长三者之间整合,以融合生命转化与生死大事的关系。写就了《陪伴生命》一书。
目前,凯瑟琳•辛格除了持续陪伴临终病患走上恩宠满溢的回归旅程,也积极参与各种推动安宁照护的运动、演讲,和观众分享她的经验。
发表于2024-11-21
好走:臨終時刻的心靈轉化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用书籍参照你的心灵,提升活着的质量 ——我读《陪伴生命》 文蠹鱼 《陪伴生命》,是凯瑟琳·辛格所写。是她从临终病人眼中看到的幸福。也是写给你我的一本书。这是一本社会心理学,行文中体现更多的是佛教、圣经、道教等综合性的...
评分临在 你们每个人在……这一刻和下一刻之间几乎不可测的瞬息中—— 都能够感受到存有。 存有流遍你全身的血管,流遍万事万物。 ——里尔克 我们真正的归处就在当下。不可思议的不是走在水面上,不可思议的是走在绿地上的这当下。 ...
评分建立在肯威尔伯“四级二元论压抑投射”的理论基础之上,《陪伴生命》逆向而行超越了一道道“界限”,消解了分别心,一步步达到整合,恢复完整的身心。它温柔且令人动容地陪同我们穿越生与死的生命体验,像亲密的朋友陪伴我们同行于回归之道,揭示了一个全人类共通的意识开展过程。
评分用书籍参照你的心灵,提升活着的质量 ——我读《陪伴生命》 文蠹鱼 《陪伴生命》,是凯瑟琳·辛格所写。是她从临终病人眼中看到的幸福。也是写给你我的一本书。这是一本社会心理学,行文中体现更多的是佛教、圣经、道教等综合性的...
评分死亡不再是悲伤的事 作者:蔡昌雄(南华大学生死学系助理教授) 阅读《陪伴生命》这本书的过程,不经意地唤起了我个人过往与死亡接触的种种经验;不论是当年留美期间临终陪伴的初体验,从宗教转向生死学研究的学术探讨,或是近年来参与安宁病房的医病田野历程,乃至于儿时外...
图书标签: 死亡 生死学 灵修 心理学 哲学 心灵自由 生死學 凱思林.辛/KathleenDowlingSingh,Ph.D
如果你在人世間還有許多時間,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告訴你死亡是怎麼一回事。我希望這本書能告訴你,死亡對活著的人有何啟示,而活著時又要如何看待死亡。死亡揭開了意識的各個層面、存有的各個層面、靈性的各個層面,這些層面都超越了我們向來看成是自我的個我意識。它揭開了臨終是一段自然開悟的歷程,一段最終會回歸真我的返家之旅。它指引我們一步步地開敞自己,走入存有的深層,也指引我們如何與自己一度從中脫身而出的存有本源重新融合。
本書的寫法非常簡潔透澈,作者用簡單的文字說複雜的意思。在第一章以綜合蘇菲、西藏生死觀的精要說出「死亡是安全的」,作者把死亡當作能量的蛻變,死亡的過程即是物質身的能量轉化,人歸返至另一種能量體系。但是人類因為發展心智自我,遮蔽了存有之光,使得我們寓居於世的時候只看到世界的現實,而不見萬物所居的更大本體。第二章以超個體心理學的觀點說明我們的心智自我是如何長出來的。第三章,作者用蘇菲神學提出更大的靈性圖像,指出人們逐漸由心智自我的消退而發展出靈性的諸階段。第四章則以肯恩.威爾伯的心理學思維,鉅細靡遺地描述心智自我的毀敗過程,人的性格如何與陰影整合,身體與心智整合、我與非我整合、生與死整合。第五章,作者離開理論的說明,從陪伴臨終者實際經驗指出,死亡可以不是悲劇而是恩寵。第六章提出各種修行的方法。最後四章則與臨終照顧有密切關係。作者傾一生的經驗,將她在臨床觀察的現象與一般臨床指標(如KPSS)接應起來,詳述病人臨終的每一階段的身心靈狀態。第八章的內容對所有陪病的家屬、醫護人員、志工都非常重要,由於講得十分具體切實,臨終彌留的氛圍充滿恩寵,令人感到臨終的幸福。--余德慧(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教授)
不期待我朝能有临终关怀,因此只能选择自我开导。
评分临死前人类思维的五个阶段。否认,愤怒,沮丧,接受。混乱,臣服,超越,
评分话是没错的。但是仍然有很深的疑惑。待解。
评分死亡是深沉的,临终前的平静在浮现在眼前,当阴影出现会深切悔悟。
评分死亡是深沉的,临终前的平静在浮现在眼前,当阴影出现会深切悔悟。
好走:臨終時刻的心靈轉化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