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利.維瑟爾 (Elie Wiesel)
意第緒語作家,1928年出生於錫蓋特(現屬於羅馬尼亞),二次大戰期間他和家人都被納粹送往集中營,父母和小妹死於營中,只有他和兩位姊姊僥倖生還。戰後他在法國孤兒院生活了幾年,於巴黎索邦大學完成學業,並擔任數年猶太報紙記者。
《夜》是他第一本著作,也是其後創作的基礎,文學與非文學著作合計近60本。戰後有十年的時間,他一直無法提筆寫下他在集中營的恐怖經歷,因為找不到文字形容那樣的絕望。藉由不斷的創作與演講,關心猶太人與其他同樣受迫害族群的處境,例如:亞美尼亞、達佛、庫德族的大屠殺事件、呼籲世人譴責暴力與仇恨。曾於1980-1986年擔任美國大屠殺紀念委員會主席,1985年美國總統雷根授予他國會金質勳章,1992年老布希總統授予他總統自由勳章,更於1986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維瑟爾現為波士頓大學安德魯.美隆人文科講座教授,被授與最高榮譽的「校級教授」(University Professor)資格。他於1963年成為美國公民,現與妻子馬麗雍.維瑟爾(Marion Wiesel)住在康乃狄克。
发表于2025-04-05
夜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我没有读过尼采的<悲剧的诞生>,这里,只是借用了一下这个名字而已. 所有的人都对恶行缄默,悲剧就不可避免地诞生了. 信仰的毁灭,人性的堕落,还有什么悲剧更甚于此?! 屠戮一个民族,抹杀一种存在、一种记忆、一种文化,真的,这是上个世纪人类历史最恐怖的事情。 ...
评分Elie Wiesel的Night一口气看完,中间太多情节震颤灵魂,不仅让人知晓人内心的黑暗永无下限,也让人感到一丝不安: 因为这种黑暗也存在于自己的意识深处,人性于考验下常常是脆弱的。然而绝境中又有灵魂之光时刻迸发,在死尸堆里最后一次拉起贝多芬乐曲的小提琴手,多像郑念女士...
评分1986年,威塞尔因为通过写作“把个人的关注化为对一切暴力、仇恨和压迫的普遍谴责”而荣获当年度诺贝尔和平奖,作为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幸存者,他选择用文字来记录伤痕,并由此反思整个欧洲文化。 不亲眼去看,或许根本无法想象一群人可以对另一群人残忍到何种程度吧,所以,当...
评分我们已经看过很多关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影视作品、历史资料,威塞尔的《夜》作为亲历者的回忆录,字数虽然不多,却是通过受难者最直观的感受来记录这段历史,所以给读者带来的震撼丝毫不亚于鸿篇巨著。 作为记述奥斯维辛集中营的代表作品,它记录的事实已经成为影视作品的重点...
图书标签: 二战 历史 埃利·威瑟尔 德国 外國文學 Elie_Wiesel 罗马尼亚 歷史
一九四四年,二戰近尾聲,希特勒知道時日不多,於是加速消滅猶太人的工作。就在這個時間點,始終以為「集中營」只是個不實流傳的匈牙利猶太人,包括維瑟爾一家人在內,被送往集中營。
作者見證了集中營裡,慘絕人寰的不公不義、人不如蟲豸的極限境地;肉體上的創傷,連帶考驗著、摧毀了集體的心靈。為了生存,人性踐踏人倫,「如果我能擺脫生病的父親,就可以全力為自己的生存奮鬥 。……對此,我馬上感到羞愧。」甚至連活著都失去意義,一切變得虛無,「我們不再害怕死亡。每顆爆炸的炸彈都教我們欣喜若狂,讓我們對生命重拾信心。」最後虔誠的猶太教徒質疑:「上帝到哪裡去了?」
這段歷史是人類活動史上諸多迫害、屠殺他族的黑暗時刻之一,維瑟爾在書寫過程中,將苦難的經驗焠鍊成傳記文學。當初在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里亞克奔走下,回憶錄終於付梓。暢銷至今五十多年,被翻譯成30多種語文,譽為與《安妮的日記》以及義大利作家普利摩.李維(Primo Levi)回憶錄《如果這是一個人》(If This Is a Man)齊名的經典作品,是美國和其他國家的高中與大學生必讀教材,以及研究納粹與二次大戰歷史的重要資料。
上帝在哪?就在这里,在这个绞刑架上。
评分善良和邪恶 生存与死亡 人性在地狱的撕扯
评分隐忍克制的巨大压力如同冬至里的白昼
评分隐忍克制的巨大压力如同冬至里的白昼
评分隐忍克制的巨大压力如同冬至里的白昼。
夜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