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托尼·朱特(Tony Judt,1948—2010) 当代最著名的欧洲问题和欧洲思想研究专家。1948年出生于英国伦敦,毕业于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和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后执教于剑桥、牛津、伯克利和纽约大学。1995年创办雷马克研究所,专事研究欧洲问题。经常为《纽约时报》、《泰晤士报文学副刊》、《新共和》等撰稿。著有《重估价值:反思被遗忘的20世纪》、《战后欧洲史》、《责任的重负:布鲁姆、加缪、阿隆和法国的20世纪》、《思虑二十世纪》等作品。其中《战后欧洲史》被认为是无法被超越的史学著作。2007年获汉娜·阿伦特奖,2009年因他的“智慧、洞察力和非凡的勇气”获奥威尔终身成就奖。2010年8月因病去世。
译者介绍:
杜先菊 毕业于北京大学,后赴英国牛津大学留学,转至美国布兰戴斯大学完成博士学位。曾在希伯来大学、哈佛大学进修和从事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中东历史与外交、中国和以色列外交关系史等。译有《以色列现代史》等,著有《中国以色列外交关系史》。
发表于2025-04-03
沉疴遍地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2010年因病去世的美国历史学家托尼·朱特留下了一笔丰厚的精神遗产,对重新检视我们日益千疮百孔的生活提供了新的标准。相对于美国本土的历史学家,托尼身上的知识分子的气质很是浓厚,这些得益于他早年在欧洲留学以及对法国知识分子的研究。他身上有一种浓重的理想主义情怀,...
评分拿到托尼·朱特的《沉疴遍地》感觉挺好,本以为可以2天读完,结果整整读了26天。我有了新的看世界的角度——未必是更快更强就更好,虽然最近30年宣传的都是这种理念。顾及全局的发展模式可能更适合当今的世界,尤其值得我们深入反思自己所处的环境。疯狂发展后的梦魇已经显现(...
评分“沉疴遍地,病魔肆虐,财富聚集,众生危亡。” 托尼•朱特以18世纪英国剧作家奥利弗•哥德史密斯的作品《荒村》(1770年)中的句子作为《沉疴遍地》的题记,渗透着一位历史学家对当今世界现实状况的忧患意识。作者托尼•朱特,是当代著名的欧洲问题和欧洲思想研究专家,...
评分季风书讯7月末开始连续几期花了很大的篇幅介绍托尼.朱特(Tony Judt)的《重估价值》,而《重估价值》这本书的介绍是从去年出版朱特的另一本书《沉疴遍地》(英文名Ill Fares the Land)开始谈起的,以前似乎也听说过这本书,于是从亚马逊网购了此书,近期抽空读完了。 托尼.朱特...
评分《沉疴遍地》小感 Azure 记得是在南京的一家极大的独立书店,琳琅满目的书籍,在书海里漂浮的时候,《沉疴遍地》它包装朴素,没有任何广告包装,书名带着一丝沉重,伤感,静静的躺在一角。 我呢,时常被一些新颖的小说,立意不凡的...
图书标签: 托尼朱特 思想 思想史 文化 历史 托尼·朱特 文化研究 美国
“我们今天生活的方式中有某种根本性的谬误。”托尼·朱特在本书中揭示了我们如何陷入这种危险境地,指引我们直面社会弊病,并为所在的世界承担责任。朱特重新激活了我们的政治对话,使我们可以想象一种新的统治方式和更好的生活。
这部精练的作品凝结了托尼·朱特一生的思索,将他对历史和现在的洞悉嘱托给后世。
我们知道各种东西的价钱是多少,但对它们的价值几何却一无所知。我们不再质疑一项司法判决或立法行为:它善吗?公平吗?正确吗?它会带来一个更好的社会或更好的世界吗?这些问题曾经是根本的政治问题,尽管它们不能轻易回答。我们必须再次学习提出这些问题。
作为一个自由社会的公民,我们 有责任批判性地看待我们的世界。但是,如果我们认为我们知道错在哪里,那么,我们必须根据这个知识行动起来。众所周知,哲学家迄今为止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关键是改变世界。
——托尼·朱特
现实中没有完美的国家,也没有绝对的主义。新自由主义也好,所谓的“社会民主主义”(这真的不是一种“修辞”吗)也好,只有根据现实校准政治,但即便是改善也只是左右光谱中的微调,而不可能实现价值观的翻转啊(比如会想到桑德尔的共同善的政治)。然后越来越觉得现在的中国真是一个畸胎,或许超出了以往这些主义的争论而包含着多样的可能性;还有想到facebook上台湾学者反发展主义和痛惜滞后的文章——现实总是比理论来得有意思多了。
评分视角宏观,横向纵向比较的入手点也很精致。可因为翻译的原因,最开始啃这本书啃得很累,并且觉得毫无体系和逻辑,看到最后才渐入佳境。倒是觉得可以以这本书作为比较精准地了解政治经济社会思潮上各种左右派别的一个触发点。
评分谁给我解释一下这本书究竟好在哪里?我觉得没有什么新鲜见解。
评分尽管我大多赞同托尼·朱特的观点,尽管他也并非没有真知灼见,但他无疑是太过自信了一点。更重要的是,在很多论点上,托尼·朱特的辩护缺乏足够的说服力,有时甚至连点到即止都算不上。
评分真正清醒的全球眼光。
沉疴遍地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