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編 文學史哲學
第一章 曆史迴敘、文學想象與“當事人”身份——讀查建英編《八十年代訪談錄》並論對“80年代”的認識問題
一、“齣國名人”精神和知識上的優越感
二、“曆史迴敘”中的“文學想象”
三、客廳、咖啡館和“當事人”身份
第二章 我們如何整理曆史——十年來“十七年文學”研究潛含著的問題
一、被安裝的“新啓濛編碼”
二、“現代文學”生産的“當代文學”
三、與“再解讀”聯姻的“十七年”
四、整理包含著對研究曆史的知識的整理
五、整理同時包括瞭對研究者自己的整理
第三章 新時期文學的起源性問題
一、問題的由來
二、80年代文學的“現代化想象”
三、被遺忘的“十七年”文學資源
四、80年代與“十七年”的關係
五、再迴到對80年代“現代化想象”的檢討之中
六、重迴“十七年”的一些問題
七、怎麼來理解新時期文學的起源性問題
第四章 重訪80年代的“五四”——兼談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的“當下性”問題
一、“五四”與“文化專製”
二、“五四”與李澤厚的“啓濛與救亡”
三、80年代現代文學研究的“當下性”
四、“現代文學”已經變成瞭“古代文學”
五、“年鑒派”命運與重提“當下性”
第二編 文學史的社會學
第五章 80年代文學研究的“文學社會學”
一、80年代文學中的“社會學空間”
二、文學“社會學研究”的外部環境
三、文學思潮的“社會學內涵”
四、“文學社會學”的兩個層麵
第六章 文學研究的“參照性”問題
一、在被批評的情境中看文學現象
二、知青小說是如何尋根的
三、80年代初文學的“兒童敘述者”形象
四、對“不喜歡”和“喜歡”的問題的理解
第三編 被生産的文學史
第七章 《中國現代小說史》與80年代的現代文學研究
一、《中國現代小說史》的來龍去脈
二、西方視角中的“左翼中國”
三、以新批評為知識原點的《中國現代小說史》
四、普實剋、夏誌清之爭中的“世界嚮度”
五、如何進入“80年代”
六、“重寫文學史”與《中國現代小說史》
第八章 《文學理論》與中國現當代文學
一、“文學史研究”的興起
二、對資料、文獻和版本的重視
三、“外部研究”和“內部研究”
四、從《文學理論》看二十多年來的現當代文學研究
第九章 從夏氏兄弟到李歐梵、王德威——美國的中國現代文學研究與現當代文學
一、從夏濟安、颱灣大學到美國
二、“純文學”立場、排斥左翼與“感時憂國”精神
三、晚清與“五四”之歧路
四、從美國到中國:文學史挪藉及其他
第十章“再解讀”思潮與曆史轉型——以唐小兵編《再解讀:大眾文藝與意識形態》等一批著作為話題
一、“再解讀”思潮與蘇聯東歐事變
二、內地學者和留學生的身份轉型
三、“再解讀”與西方後現代主義
四、知識、“曆史化”和歸還給曆史文學、曆史和方法——程光煒訪談錄
後記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