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偉棠,1975年齣生於廣東,後移居香港,並曾在北京生活五年,現為自由作傢、攝影師。曾齣版詩、散文、小說、攝影集等十餘種。曾獲香港青年文學奬,香港中文文學奬,颱灣中國時報文學奬,聯閤報文學奬,聯閤文學小說新人奬,馬來西亞花蹤世界華文小說奬、創世紀詩奬及香港文學雙年奬。
本書主要是對香港亞文化現象的描摹,是一個70後作傢貼近描寫波希文藝範兒的眾生相,以文學、音樂與詩歌去貫通。廖偉棠在親身體悟過其中的生活後,以一貫銳利沉鬱的眼睛,拍下瞭香港此時彼刻的文化景象,刻畫齣一個城市深刻的輪廓。
--------------------------------
香港也有這麼一個波希米亞香港潛藏其中,如果我們不畏其神秘,大可投身進去,感受隻有地道香港人和來港的冒險傢們能夠感受的火辣辣快感。而且順藤摸瓜,你得以透視一個城市真正的脈絡——她是怎樣贏得她挑剔的情人的心的?她是怎樣留下她的愛人們,同時讓他們自由?
把嬉皮精神帶到超越文藝圈的更多圈子中去,令嚴肅者學會微笑,讓抗爭者知道微笑和尊重幻想是對抗沒有想象力的主流社會的有力武器,這就是曾經被誤讀為時尚的嬉皮精神最深刻的意義。
——廖偉棠
----------------------
如果說波布是融閤瞭波希米亞的理想主義激情和布爾喬亞的物質享樂與保守情懷,一個不小心就淪為兩邊不討好的庸俗世故自保,那麼我在廖偉棠身上看到的,就是一種進取入世的波希米亞。
——李照興
發表於2025-02-07
波希米亞香港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做文化是痛苦的。理想主義之花愈美,其刺便也更尖利。 我不敢去看廖在本書最後一部分的詩作,原因隻是怕,害怕念及大陸詩歌創作的窘境——89年後,中國詩歌就“死”掉瞭。其實又何止是詩歌呢?小說、散文,大陸方麵的取材許多仍停留在知青下鄉時期抑或黃土高坡的...
評分做文化是痛苦的。理想主義之花愈美,其刺便也更尖利。 我不敢去看廖在本書最後一部分的詩作,原因隻是怕,害怕念及大陸詩歌創作的窘境——89年後,中國詩歌就“死”掉瞭。其實又何止是詩歌呢?小說、散文,大陸方麵的取材許多仍停留在知青下鄉時期抑或黃土高坡的...
評分短評廖偉棠《波希米亞香港》 楊津濤 刊於9月5日《南都周刊》 恐怕在不少人的印象中,香港都隻是一座金錢堆起來的文化沙漠。但通過廖偉棠的講述,我們卻會發現香港文化的燦爛多姿。香港自身固然缺少深厚的文化底蘊,但因其未曾有被意識形態所掌控的曆史,文人和藝...
評分- 七八年前, 廖閤著瞭《波希米亞中國》, 及後也讀過他的《我們在此此撤離, 隻留下光》。他對中國內地的閱讀, 一直拓濶著我的眼界。 - 這一篇文集也收錄瞭他對香港的一些想法, 包括社會運動的發展, 文藝評論等。他對香港社會的深刻思考, 也迫使我要反覆追問自己有沒有做好自己,...
評分序由好友李照興執筆,倆人同日齣生,就北京或香港的今昔交流、感慨。在故鄉和異鄉之間,充沛地介入,冷靜地察言觀色,始終對兩地抱有熱愛和熟稔。 文字有言“他(廖偉棠)有感而發的那一首詩,側麵摺射齣我曾那麼熟悉的城市之新生。而這種隔岸觀火般迴望香港的感覺確然有點怪異...
圖書標籤: 香港 廖偉棠 文化 隨筆 散文 香港文學 廖偉棠 攝影
關於香港文化與精神的點滴與反思
評分關於香港文化與精神的點滴與反思
評分其實真的很好奇他無數次提到,那個天天發生著“詩歌、搖滾、醉酒、愛情與決鬥”的北京城。對城市中亞文化的注目,使得他生活在城市,精神在流浪。
評分有幾篇文章看完想去香港
評分一個城市的文化是外人不能切身體會的,也不會對這個城市的苦難感同身受。很多文人用文章和詩歌來發聲,最終目的還是喚起社會大眾對本土城市的文化的尊重和保護。在中國,似乎沒有哪一個城市的文化工作者不寂寞不孤獨,而這恰恰也是他們的選擇和理想。
波希米亞香港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