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柏格森(1859-1941)
法國哲學傢,法蘭西科學院院士。曾任法蘭西學院哲學教授、道德與政治科學院年度主席。其哲學體係中的基本觀念“創化論”最富有個人思維特色。他的著作文思綿密、比喻生動,富有詩的氣韻。1927年,被授予諾貝爾文學奬。
《漢譯經典032:道德與宗教的兩個來源》是亨利+柏格森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是柏格森哲學思想在人文—社會領域方麵的一次集中運用。《道德與宗教的兩個來源》中,柏格森秉持其“創化論”觀點,描述瞭在“生命衝力”推動之下的宇宙的産生、生物的齣現、物種的分化直至道德與宗教最終産生的過程。
發表於2025-02-01
道德和宗教的兩個來源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對開放社會的論述很雷人,宗教範式地生活以及所謂地“在偉大人物的精神感召下”自由體驗,這樣的描述有什麼吸引人的?還存在精神領袖那必定不是自由。仔細再看,這跟共産主義描述差不多瞭,除瞭共産主義不信神.... 在柏格森看來,社會的進步,道德的進步這些都是由於少數傑齣英...
評分道德和宗教都是為瞭彌補理性的不足。 理性的不足為: 1.理性容易隻顧個人利益,忽視群體利益。 2.理性會想到死亡,容易消極、鬱悶,與“生”相悖。 3.理性需要思考,容易猶豫,和生命衝動的目的性相違背。 道德的分“義務”和“激勵”,前者是社會壓力,後者是個人動力和感性...
評分道德和宗教都是為瞭彌補理性的不足。 理性的不足為: 1.理性容易隻顧個人利益,忽視群體利益。 2.理性會想到死亡,容易消極、鬱悶,與“生”相悖。 3.理性需要思考,容易猶豫,和生命衝動的目的性相違背。 道德的分“義務”和“激勵”,前者是社會壓力,後者是個人動力和感性...
評分道德和宗教都是為瞭彌補理性的不足。 理性的不足為: 1.理性容易隻顧個人利益,忽視群體利益。 2.理性會想到死亡,容易消極、鬱悶,與“生”相悖。 3.理性需要思考,容易猶豫,和生命衝動的目的性相違背。 道德的分“義務”和“激勵”,前者是社會壓力,後者是個人動力和感性...
評分對開放社會的論述很雷人,宗教範式地生活以及所謂地“在偉大人物的精神感召下”自由體驗,這樣的描述有什麼吸引人的?還存在精神領袖那必定不是自由。仔細再看,這跟共産主義描述差不多瞭,除瞭共産主義不信神.... 在柏格森看來,社會的進步,道德的進步這些都是由於少數傑齣英...
圖書標籤: 柏格森 哲學 宗教 道德 倫理學 法國 曆史 文化
高貴的讀物
評分這樣的切入點,也能發揮到這般,不得不說柏格森不好把握
評分適閤紙版收藏,本質主義哲學富於想象,不能證明也不能反駁。文思綿密,生動如詩的哲學體係。。。比喻類的故事,將抽象的理論生動起來,值得收藏
評分高貴的讀物
評分這樣的切入點,也能發揮到這般,不得不說柏格森不好把握
道德和宗教的兩個來源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